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东汉开国名将马援为何不入云台二十八将

东汉开国名将马援为何不入云台二十八将

东汉初名将马援,论战功、数政绩、凭操守,完全可以作为开国勋臣之一,受东汉王朝的表彰和封赏。然而,东汉明帝命人画的云台阁中兴二十八将画像中,没有他的像。不但如此,他还因谗人陷害,身后受谤蒙冤。这是为什么呢
公元25年刘秀做了东汉开国皇帝后,并没有效法他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狡兔死,走狗烹”,屠戮开国功臣,而是对他们论功行赏,令其颐养天年。刘秀死后,其四子汉明帝刘庄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推行对功臣的优待政策,不仅从开国元勋中选出了号称“二十八宿”的二十八位功臣,还命人为他们画像,并放置在洛阳南宫的云台阁里,以示表彰和感念。
出人意料的是,先后任陇西太守、伏波将军,爵封新息侯,无论战功、政绩还是操守在东汉初都屈指可数的马援,不但没有进入云台阁中兴名臣画像之列,反而因谗臣陷害,死后蒙受冤诬。对此,当时就有人百思不得其解。据《后汉书》记载,东平王刘苍看了云台阁二十八功臣画像后问汉明帝:“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明帝笑而不答。明帝的这种态度,可就让人纳闷了。
志存高远 战功赫赫
马援是扶风茂林(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其祖上本不姓马,先祖赵奢为战国时代赵国将领,赵惠文王因其功绩卓著及善于驾驭马匹,特赐爵号“马服君”。于是,赵奢的子孙便以“马”为姓。
《东观汉记》说,马援身高七尺五寸(按出土的东汉铜尺计算,合今一米七七),“容貌如画”,是一位身材高大、面目俊美的大帅哥。其人足智多谋,且口才特好。皇帝召见他,他对答如流。他给皇太子、诸王讲故事,皇太子、诸王都听得入了神。
马援12岁丧父。他有三个哥哥,大哥当河南太守,二哥、三哥都在京城为吏。哥哥为他请了老师,教他读《齐诗》。他不习惯老师一字一句解释课文的死板的教学方法,向哥哥提出,要到社会上闯荡一番。哥哥很支持他,大哥马况鼓励他说:你会是大才,但要晚成。
马援不依赖哥哥,而是小小年纪就去了边郡,以放牧为生。后来他发达了,管着几百户人家,有牛羊数千头,谷数万斛。他曾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说:人发了财,贵在能救助他人,否则就是“守钱虏”(守财奴)。他散尽自己的钱财,分给弟兄朋友们,并且毫不惋惜。后来跻升高位,他常劝诫一些官员:“凡人为贵,当使能贱。”就是说,富贵日子能过,贫贱的日子也应当能过。
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马援先是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后见隗嚣难有作为,而刘秀宽宏大度,有汉高祖气度,乃脱离隗嚣,投奔刘秀。刘秀征隗嚣时,召诸将讨论方略,诸将议论纷纷,多犹豫不决,认为帝王之师行动应当持重,不宜深入险阻。刘秀把马援召来,告诉他诸将的意见,马援力排众议,主张毫不迟疑地发起进攻。他说:隗嚣手下将帅已经离心离德,我军乘此机会发动攻击,有必胜的把握。他又“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即用米做成军用地形图(现在叫沙盘),指着它讲解山川地形、敌我形势及我军进攻路线。马援的方略为刘秀所采纳,军队发起进攻,把隗嚣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马援胸有韬略,常常参与军事决策。《后汉书》说:“(马援)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每有所谋,未尝不用。”在军事上,光武帝对他言听计从,十分倚重。
马援又先后率军平定西羌、远征交趾、出兵边塞、平乱武陵,为华夏版图的统一,为东汉政权的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里顺带说一下,马援还精于骑术,善于相马。他发展了中国的相马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伯乐,不愧是“马服君”赵奢的后代,可谓“克绍箕裘”,继承了祖上之业。
马援曾铸铜为“马式”,即骏马的标准像。光武帝下令,将马援铸造的这匹铜马置于宣德殿下,作为挑选名马的标准。元代马祖常《汉铜马式歌》赞道:“汉家金铜铸马式,求马相比不失一。”
马革裹尸 气概非凡
马援不但以功绩名垂青史,而且他的一些名言也千古传诵。
“马革裹尸”的成语相信好多人都耳熟能详。毛泽东、周恩来都曾不止一次赞扬马援“马革裹尸”的精神,要人们学习这种精神。据《广西党史》1996年第1期载安明撰《毛泽东周恩来赞叹的伏波将军及其他》一文,上世纪60年代初,应非洲某国革命者的请求,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派一位中将去这个国家,帮助那里的人民开展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这位中将没有接受命令。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说道:我建议我们的高级干部都读读《后汉书》里的《马援传》。又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马援之后,是一代不如一代哟。随后,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精神,同这位中将作比较,批评了个别高级干部怕死,还不如古代的马援。
“马革裹尸”的成语,就是由马援的一段话演化而来。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曾对人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这段话是说:朝廷面临着匈奴、乌桓的威胁,男儿要志在边疆,英勇作战,不惜牺牲,以保卫自己的国家;万一牺牲了,就用马皮包裹,运回内地埋葬。
“马革裹尸”,多么豪迈,多么旷达,多么悲壮!从这段话,可以想见马援胸襟之博大,品格之高尚。
马援为东汉的建立和巩固征战一生。他62岁时,见朝廷军队在武陵(今属湖南)失利,向朝廷请求带兵出征。光武帝怜其年老,没有批准。马援对光武帝说:我还能披甲上马呢。光武帝令人牵来一匹马,让马援试骑。马援敏捷地上了马,跨着马鞍回头望光武帝,一副自信的样子。光武帝笑着说:“矍铄哉,是翁也!”意思是说,这个老头精神真旺健,勇气可嘉。于是同意马援领兵远征。
哪知这次出兵很不顺利。因天气太热,加之水土不服,士兵多生病死去,军队几乎丧失了战斗力。马援也患了病,只得命士兵在山上凿洞,钻进山洞里躲避暑气。就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军中还有人搞内斗。中郎将耿舒因在行军路线上跟马援意见相左,他的意见未被采纳,便对马援心怀不满,想借机报复。于是他通过其弟耿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