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抢占中东石油装备市场
2016-12-19 16:35:45 钢之家
2016年上半年,中国石油(601857,股吧)技术开发公司(英文缩写“CPTDC”)经过努力,战胜了18家欧美竞争企业,成功拿下埃及GASCO的一个大型国家电厂调压系统的项目,也打破了发达国家在埃及天然气设备领域的垄断。此举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在“一带一路”的号召下,积极拓展中东及非洲的市场取得重大成果。
中东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双方经济互补性强,中东已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市场之一。特别是2016年年初中国政府首次公布了《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多次提到“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双边合作构想,而随后习近平主席在阿盟总部演讲中更是多次提到“一带一路”,而能源领域的合作无疑是中国与中东“一带一路”合作的重头戏。
进入国际市场必先拿下国际标准“埃及GASCO作为其国内最大的天然气能源公司,项目初期便受到了全球能源企业的关注。由于该国能源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在天然气设备领域,中东及埃及市场的调压系统基本全都被欧美市场垄断。此次竞标是中国企业首次以正式供应商的身份参与,面对强势的欧美竞争对手, CPTDC携手常州特瑞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瑞斯" )最终击败18家欧美企业,拿下此项目。“特瑞斯能源总经理助理薛峰介绍。
据了解,特瑞斯在国内燃气调压设备厂家中属于领先品牌,具有丰富的设备设计制造经验,还拥有技术高超的专业服务团队,在行业中是第一家获得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特瑞斯成功服务对接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华润燃气、港华燃气、中国燃气等企业的国内项目,此次面对海外项目,也面临不少挑战。
埃及项目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厂发电系统的调压站,各项标准均参考国际最高标准。凭借雄厚服务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技术创新,并反复修改、优化、完善了设计,最终CPTDC携手特瑞斯完全克服了国际标准的带来的困难,取得了埃及客户的认同。在此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特瑞斯技术创新体系也日趋完善,研发团队越来越强大。
强大的配套体系是竞争的法宝
在该项目推进的初期,中国企业的服务能力曾倍受各方质疑,甚至有欧美企业还不甘心,专门到埃及GASCO公司进行挑唆,诋毁中国制造的质量及交货期等。虽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CPTDC与特瑞斯坚信一切要用实力来说话。
要保证完成如此大型的工程项目,必然离不开强大的配套体系的支撑。“我们在选择钢结构配供企业的时候非常谨慎,曾在备选名单中列了五六家知名企业。单纯从价格方面来看,大明重工(大明重工有限公司)并不是最有优势的。但最终,我们与CPTDC以及摩迪国际认证经过评审与考察,一致认为大明重工有足够的实力完成相关配套加工。” 特瑞斯能源总经理助理薛峰介绍道。他还提到,考虑到初次合作等原因,原本只将三台调压系统的关键设备旋风分离器交由大明制作,但是由于交货期紧张,而大明重工全力配合,生产效率有保障,最终还是决定将全部的12台设备以及其他配套管道等都委托大明重工加工制作。在检验大明重工加工的成品后,特瑞斯表示对这次项目充满了信心。
钢结构是此次工程项目中设备制造环节的基础,而大明重工有限公司作为大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旗下重点建设的深加工制造配套工厂,位于水陆交通便利的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可提供从钢铁原材料的销售到产品的初级加工,再到产品后期深加工的一站式的加工服务,为下游制造企业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制作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除此,大明重工的国际一流的加工设备、过硬的技术和检验能力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也是特瑞斯特别看重的。
大明重工生产安全部部长沈忠云介绍,为了顺利完成这次加工,大明重工对照国际标准专门定制了一套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这套体系有六个特点:第一,采用世界上最复杂,要求最严的第五种质量认证方法即实行制造资格许可证制度和产品安全性能强制监检检验制度;第二,有一整套严谨的法规标准;第三,建立由质量保证工程师领导的,各专业责任工程师为核心的安全质量技术责任制,进行自我控制;第四,有明确的许可资格鉴定评审细则;第五,采用简洁明晰的质量控制程序图来进行质量控制;第六,有完整的记录报告和样表,作为质保体系运转中流转传递的凭证。从生产质量到交货周期的把控,大明重工跟据客户需求稳扎稳打,最终将有助于CPTDC及特瑞斯出色完成此次埃及项目。
抱团出海 中国高端制造将走向全球
在此次合作中,CPTDC作为技术开发公司提供了全程的技术指导,特瑞斯作为设备制造商根据自身积累的制造经验制订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方案,而大明重工作为项目的钢结构配供商担负着从材料到配套加工制造的任务,分工协作不仅是让术业有专攻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更增强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整体服务实力。
中东及北非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为中国提高工业化水平提供了难得机遇,“一带一路”更是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提供了大好契机,中国制造企业抱团协作,一定能取得更大更多的突破,让高品质的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作者: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