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报:中国企业欧洲并购优与劣
中国正迅速成长为一个重要的对外投资母国,并购也正日益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常用手段。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共计披露24起并购,其中跨国并购15起,其中3起金额最大的交易都是中国企业并购国外公司。无论是为了规避贸易壁垒、接近目标市场,还是为了获得先进技术来源,在中国的海外投资布局中,欧洲都无疑是一块重要阵地。对于中国企业进军欧洲投资市场而言,这个市场有优点也有缺点,中国企业有优势也有劣势,而且市场的优点和缺点、候补中国投资者们的优势和劣势往往混为一体。
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与美国相比,欧盟这个市场的最大好处是中欧关系好于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如何?虽说双方都有人在努力建设战略伙伴型的中美关系,但在美国这个守成大国,某些势力对中国这个新兴大国的疑忌远远大于欧盟,导致中美关系三天两头风波不断。
相反,自从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欧关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1995年欧盟通过有史以来第一份全面对华政策文件――《中国与欧盟关系长期政策》报告以来,双方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中欧关系定位从“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上升为“全面伙伴关系”,进而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由于政治关系较好,所以,无论是贸易争端烈度,还是对华技术转让管制,或是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展,抑或以“经济安全”为由限制中国投资(特别是并购投资),欧盟态度都比美国好。当美国国内还在为子虚乌有的“中国投资危害美国国家安全”问题争论不休之时,欧盟主要国家(特别是英国)投资部门官员已经在中国开展了好几年卓有成效的吸引投资工作。
不仅如此,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访欧时达成的《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第4条规定,“为全面反映当前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广度和深度,双方同意启动有关伙伴合作协定的谈判。新协定将涵盖双边关系的全部领域,包括加强政治事务合作。考虑到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整体目标,谈判也将完善1985年《中国与欧共体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并将以相对独立的方式执行”;此后,经过双方工作层12轮技术磋商,在6月份结束的第22届中欧经贸混委会会议和中欧贸易部长级会议上,完善1985年中欧经贸协定谈判顺利启动,对全盘规划中欧经贸合作具有关键意义。在此次混委会达成的12项共识中不包括中国企业在欧投资问题,有意赴欧洲发展的中国企业需要抓住完善1985年中欧经贸协定谈判这个时机,全面考虑自己在欧盟市场销售、投资、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并向我方贸易谈判部门反映,努力创造更适合自己的跨国经营政治环境。
作为一个目标销售市场,欧盟人口和GDP多于美国,但人均GDP低于美国。2006年欧盟人口4.89亿,美国2005年7月人口2.96亿,2006年达到3亿;欧盟GDP为13.6万亿美元(2005年,按当前价格和汇率计算),人均GDP约2.8万美元,美国GDP为124558亿美元(2005年,按当年价格计算),人均约42079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欧盟是一个总规模大于美国、但需求更集中于中档商品的市场。特别是美国是一个单一国家消费市场,而欧盟是一个27个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联盟,美国各州之间虽然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差,但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欧盟内部北欧与南欧、西欧与东欧之间的差距。鉴于中国企业还正处在努力创造品牌过程之中,“中国制造”目前还远远不是优质高价商品的代名词,在欧洲市场,中国企业所擅长的适用技术、适用商品更有用武之地。考虑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直接投资通常是为了取得东道国(包括国家联盟)“当地产品”的名义,以便规避对“中国制造”的壁垒,也正由于欧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东欧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国人均工资远远低于西欧和美国的水平,在这些国家开展规避贸易壁垒型的制造业直接投资不至于因人力成本过高而全无可行性。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欧盟内部经济发展落差较大固然给当前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大的销售和投资空间,提供了低成本绕道进入更发达的西欧市场的可能性,但27个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共同市场一体化程度,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美国这个单一国家市场,中国企业不可忽视这一点。
而且,劳工权益问题对我国社会稳定和企业经营管理有着潜在的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由于以下原因,这种潜在影响迄今尚未完全显现:“和为贵”的国民性格使得我国劳工在不满企业待遇时较少选择直接抗争,而是选择“用脚投票”;国内劳动力市场总体供过于求,剩余劳动力数以亿计;现行干部考核体制激励政府官员在劳资纠纷中更加倾向于资方,且政府行动能力强大;我国法律尚未明确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劳工权益保护机制;不存在独立工会组织;……所有这些因素导致目前我国国内资方力量占有较大优势。也正因为如此,我国企业管理层缺乏在不同环境下处理劳工权益问题的经验。但欧盟、特别是西欧国家对正式就业员工权益的保障程度明显高于美国,以善于“控制劳工成本”闻名的中国企业在预算投资成本和管理方式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中国在境外投资的四个种类
绿地投资即中国投资者在投资地建立全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此类投资一般是在家用电器、电子、轻工业和纺织业领域中进行的,如TCL在越南和海尔在美国。
出于各种战略考虑的并购,这种考虑主要针对资源保障(例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开发新销售市场(像TCL收购德国Schneider公司)、稳定订货环境及降低营销成本(例如汽车供应商万象集团收购美国企业UAI,万象集团每年从该企业购买价值2500万美元的刹车装置)以及获得技术(德隆收购仙童道尼尔)。
研发投资例如华为公司在中国以外设立了30多个分支机构,在发展中国家享有大量专利。
战略合作例如TCL和Thomson公司的合作使TCL公司得以使用Thomson公司的品牌、销售网络及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