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咏春拳源流

咏春拳源流

  据《咏春白鹤拳谱》记载,白鹤拳是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2年)由福建福宁州(现霞浦县)北门外少林举师方种的独生女方七娘所创。


  方七娘―日在白练(莲)寺内织布时,见一只白鹤飞落在梁间,昂首振翅,舞足弄翼,引喙衔毛,做伸颈觅食之状,后又缠膀歇息,姿态奇妙。方七娘感到非常有趣,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鹤闪跳避过;又以纬尺击之,复被白鹤展翼弹出。俄而白鹤展翅凌空,冲人霄汉。于是七娘感悟之余,精研不辍,乃揉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中,经数年揣摩衍化,创出别具一格的拳法。


  后永春等地学习白鹤拳的人数最多,范闹最广,影响最大,使白鹤拳在理论和练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点的技术体系,因为这些人的籍贯都在永春,故将此拳称为“永春白鹤拳”。近来在中国福建南安又有以永春白鹤拳,咏春拳与截拳道为基础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鹤拳道]。


  咏春拳宗于白鹤拳,而方七娘的白鹤拳经过三代人才传到五枚师太,故严咏春没理由生活在1644至1662年间,也与古劳咏春派流传的说法不一致。


  据叶问宗师撰写的《咏春拳源流》所述,五枚师太是永春白鹤高手。自从火烧少林寺后,南少林派五老亦各奔东西。至善禅师传说逃到广州,因此成为广东永春派武术(非咏春派)之祖师遁迹于红船内为“煲头”,遂传说出一段与其爱徒梁二娣“以拳换棍”的故事。因此,近代广东历史完全证实,咏春拳及绝大部分“南少林”武术,如“南少林”武术之代表洪拳、蔡李佛拳、刘家、莫家等拳术,其真正发祥地在于广东佛山。


  叶问之关门弟子、港传咏春大师、国际咏春总会创办人梁挺教授,于其著作《咏春拳》系列及《咏春传正统》系列专著中则从多年叶问派系咏春拳传播及亲身走访考察中,印证出咏春拳与其他“亲源”拳术的关系:咏春拳虽脱胎于少林拳术,现代咏春拳发展至今,咏春拳、少林永春拳、永春白鹤拳仅仅于“招式及外观上有相似之处”,但咏春拳无论在拳理心法或基本之技术法度上,都已经与少林永春、永春白鹤拳等派别有着根本区别。因此,香港国际咏春总会在叶问弟子梁挺教授的倡导下,注册繁体汉字“咏春拳”以保护其正统,与一切之貌似该拳的武术派别区别开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