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北电与各奔东西的员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对于无数的中国通信业人士来说,北电最重要的标志不是其近百年的通信业沉淀或者一直都非常过硬的研发和技术,而是其员工拥有在中国通信行业最高的收入水平,只不过,这一切都将随着北电的破产保护以及各项业务的相继出售而成为历史。
“北电大楼里面现在一派寂静,基本看不到什么人。”一位刚刚离职的北电员工对CBN记者表示。
在今年1月北电宣布破产保护的时候,北电中国的员工还有4000多人,半年过去了,恐怕除了北电的人力部门,谁也说不清究竟北电还剩下多少员工。
其实就在几个月前,上述员工还跟CBN记者轻松谈起望京工业园内,经常有摩托罗拉员工对裁员降薪不满而闹得沸沸扬扬,而北电虽然状况不济,但员工相对稳定。
一切改变如此之快,北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倒下,这些已经有了多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再次站在了各奔东西的十字路口。在北电最后的日子
7月24日,对于北电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对于北电员工陈宇而言,也是一样,在与北电共同度过了8个春秋之后,陈宇还是做出了辞职的决定,这一天是他在北电的最后一天。
当天早上9点半,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纽约的金融区,北电无线业务的拍卖正式开始。这是所有北电员工都在等待的一个重要结果。直到下班时间,陈宇扫了一眼内部邮箱,竞标结果还没有出来。
对陈宇而言,究竟谁能赢得北电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但对于众多仍然留在北电的同事来说,这个结果攸关命运。
其实在过去一个月以来,同事之间讨论最多的就是谁将成为北电最后的赢家,不管是午餐时,还是Coffee Break时,这都是焦点话题。
随着竞购者变得越来越多,北电员工们的心里还是有点欢喜,毕竟北电不是以那么落魄的方式退出,众多竞购者的出现,让北电多少有点“香饽饽”的意味,这也给了北电一点点安慰。
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MP(Matlin Patterson)是大家最不希望看到的收购方,作为风投,MP的做法无外乎将北电重组包装再卖掉,而重组的方式少不了裁员,这是大家一致认为最坏的结果。
诺基亚西门子则是大家比较期待的,因为诺西一开始就宣布能保证2500人的工作岗位,包括北电的运营商业务总裁Richard Low也将获得新的领导职位,因此诺西的胜出可谓众望所归。最后时刻杀入的爱立信由于太过突然,大家的态度也比较观望。
本以为竞购会持续一段时间才会出结果,但到了7月25日早上,最后进行工作交接的陈宇却意外在邮箱中看到了三封邮件:一封是爱立信CEO思文凯、CFO Hans Vestberg和新任CDMA总裁马格努斯?曼血德桑联合发出的一封欢迎信,一封是北电无线部门总裁Richard Lowe致CDMA/LTE部门的一封公开信,还有一封是北电CEO的致员工书。
原来竞购已经有了结果,爱立信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个结果超出了很多员工的预料,也超出了不少管理层的预料。
在这之前,北电和诺西已经进行了深入交流,员工都在传言,双方的人力部门已经一起工作了好几周,商谈了收购的员工名单以及收购待遇,一旦诺西胜出,相关员工在第二天就能拿到工作合同,而这突然落空了。
陷入彷徨和迷惘的员工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Richard Lowe在公开信中也告诉大家要有点耐心,因为关于员工的工作合同以及具体的被收购岗位还需要从头设计。
之后怎么办?
等待是漫长的也是焦虑的。
虽然爱立信也保证了2500个工作岗位,但其中将有多少是中国区的名额却是不容乐观的,能进入爱立信固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进不去,还不如早做打算。
虽然这一切已经跟陈宇没有什么关系,但共同奋斗过的同事仍然在不停向他通报着最新进展和困惑:中国主要是北电的CDMA研发中心,LTE研发团队相对较少,但是让员工无所适从的是广东北电属于北电的合资公司,并不在这次被收购的范围之内。
除了无线业务之外,北电的企业网业务也与Avaya签署了收购协议,但形势与当初诺西一样,谁也无法知道是否还会有其他竞购者出现,又或者最终是否能获得批准。且与诺西不同的是,Avaya并没有明确员工计划,也就是说Avaya是否将接收部分北电员工以及多少员工仍未有明确说法。
“反正就等着新东家挑挑拣拣呗,被选上的就跟对方签署合同,继续到对方公司工作,剩下的只有走人,自己另找出路了。”一位北电企业网的员工十分沮丧地对CBN记者表示。
实际上通信圈非常小,随着经济形势压力的加大,多家通信企业能不裁员降薪就不错了,还能继续招人的很少,即使招人,这些动辄有着10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也很难再拿到理想的收入和薪水了。
一位刚在中兴通讯入职的员工就对CBN记者透露,与他一起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新同事中,居然有多位是来自北电的。虽然他们已经不可能拿到与北电一样高的工资,但“都金融危机了,有总比没有好”的心态,还是让他们留了下来。
刚刚公布的北电第二季度业绩显示,北电第二季度亏损额由去年的1.13亿美元扩大至2.74亿美元。除了已经敲定的无线业务之外,企业网业务以及以太网业务仍将有可能引起较大的争夺。
重新选择出路还是等着新东家的机会?北电员工正面临着一场艰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