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新丝路上的新绿洲

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新丝路上的新绿洲

一、中非泰达??国际化工业新城的开发和运营商

    2007年11月,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商务部组织的第二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招标中成功中标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2008年7月,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天津开发区苏伊士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和埃及埃中合营公司合资组建了埃及泰达投资公司,成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管理主体。为加快推动合作区建设步伐,经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友好协商,双方于2008年10月成立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随后报经商务部批准,由中非泰达替换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境内投资主体。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也成为中非发展基金第一个参与投资的海外经贸合作区。

    中非泰达将依托天津泰达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对天津泰达开发区“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帝王、完善的基础设施、全方位的服务意识、舒适的生活配套”等先进理念进行成功诠释,努力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成面向世界、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国际化工业新城。

    中非泰达以承担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投资和运营管理为使命,在国家对外经贸合作战略的指导下,对合作区开发履行投资职责,出资组建合作区运营商,全面推动兼具制造、物流、贸易多功能的综合性园区发展,成规模地吸引中国生产企业进入园区,帮助中国企业实现产业转移,促进东道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中非泰达以投资和运营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起点,致力于境外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努力实现在非洲地区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园区的成功复制和高效运营。

    二、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埃合作的璀璨明珠

    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集中了国家级资源开发建设的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它由中、埃两国政府联合创办,在国家商务部指导下,在天津市政府推动下,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导运营,是中国境外经济合作区中名副其实的“国家队”。经过近六年的开发和建设,合作区已经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海外发展平台,成为了中埃、中非合作的典范。

    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金三角地带的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紧邻苏伊士运河,距离埃及第三大港口??因苏哈那港仅2公里,并通过高速公路与埃及首都开罗和第三大城市苏伊士城相连,30分钟车程可达苏伊士城,90分钟车程可达开罗。

    合作区起步区面积1.34平方公里,目前累计投资近9000万美元,起步区已基本开发完成;扩展区面积6平方公里,该项目将分三期开发,预计开发建设总投资约5亿美元,扩展区土地合同目前已经正式生效,即将开展一期项目建设招商工作。


    三、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良好平台

    自园区建设正式启动以来,近六年的时间里,在商务部、天津市政府、中国驻埃使馆和经商参处以及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中非发展基金等强有力的支持下,园区建设进展迅速,不断取得阶段性的建设成果:

    2006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郑重提出对非合作八项承诺,其中第 7 项为:今后3年内我国在非洲建设3~5个经贸合作区。   

    2007年11月,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商务部组织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招标中中标。自此,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国家战略中的位置迅速提升,从中央到地方对合作区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给予了空前的支持。

    2008年12月,国家时任副总理李克强访问埃及期间对合作区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合作区是我国对非合作的桥头堡,并希望将合作区建设成为中阿、中埃合作的典范。

    2009年7月份,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正式通过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组织的确认考核,成为国家确认的境外经贸合作区。

    2009年11月7日,前来埃及访问的国家时任总理温家宝,与时任埃及总理一起,在埃及总理府为合作区正式授牌。这是经国家商务部和财政部确认考核后,由国家领导人正式授牌的第一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合作区的开发建设将转入崭新的阶段。

    2013年,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成果受到了中埃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3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班会见埃及时任总统。习近平表示,(中埃)双方应该重点推进贸易、投资、人文等领域合作,搞好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项目。

    2013年4月27日,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扩展区6平方项目土地合同签约仪式举行,埃及时任总理甘迪勒亲赴园区见证签约,甘迪勒对合作区起步区的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埃及“实现开发苏伊士运河走廊的梦想开始的地方”,并为合作区题词:“中埃合作桥梁”。

    通过近六年时间的建设,截至到2013年底,合作区的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1、起步区建设成果显现,环境景观初现雏形

    截止2013年年底,合作区已累计投资近9000万美元,起步区1.34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占地1.5万平米的泰达苗圃公园及环境、道路景观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园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拥有12栋标准厂房及小型服务中心和餐饮供应场所的中国小企业孵化园,已经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并有超过20家的中小企业入住,成为中国小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孵化器和生长地。综合配套服务中心总体规划建筑面积10万平米,分为3期开发建设其中服务中心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包括一座8层的投资服务中心大楼、一座7层四星级酒店、4栋员工公寓)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一个生态化、生活化的高标准现代工业新城区已初见端倪。

    2、合作区招商工作成果喜人

    截止至2013年底,合作区起步区共有生产型企业31家,协议投资额6.1亿美元,累积完成投资4.6亿美元;服务型企业27家,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广告公司、物流公司、旅行公司、餐饮公司、超市等。已初步形成了以宏华钻机和国际钻井材料制造公司为龙头的石油装备产业园区,以西电-Egemac高压设备公司为龙头的高低压电器产业园区,以中纺机无纺布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以及以巨石(埃及)玻璃纤维公司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园区,依靠产业集群,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初现端倪。

    3、园区配套服务日臻完善

    园区除为入区企业提供保洁、保安、绿化、维修等基本物业服务外,还提供包括法律咨询、证件代办、招聘代理等软性服务。目前,园区内共有中外方的配套服务机构24家,其中包括苏伊士运河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中海运公司、韩进物流、阳明海运、苏伊士运河保险公司、广告公司等机构;此外,园区内还设有中餐厅、面包房、并修建了体育馆、健身房、员工俱乐部和图书馆等设施,丰富了入驻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4、成功应对埃及动乱

    2011年1月25日~2月11日,合作区经受了埃及动乱的洗礼。       此次动乱发生后,合作区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召集企业积极避险,实施自保自救。通过前后方联动机制、危机公关,增强土著保卫力量,协调军方入园保护,从而确保了合作区人员和财产安全。合作区现场中方人员无一人伤亡,也未发生暴乱人员冲击合作区以及哄抢企业财物的情况。动乱平息之后,合作区积极组织入区企业恢复生产,并完善应急预案,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形势研究与分析,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并与中信保合作创建统一承保新模式,降低企业海外投资风险。

    四、扎根埃及,造福民众

    扎根埃及,10年的蛰伏,近6年的快速建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尽所能回报埃及社会,得到埃及政府和民众的认同,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

    (1)硬件基础设施投入 提升周边土地升值

    承接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后,泰达人将中国天津泰达开发区30年的建区经验复制到红海岸边,以“高水平区域规划”、“高标准园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业环境、商务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良好的硬件设施和配套环境不仅为入区企业提供了优异的生存场所,还大幅带动了周边土地的升值。

    (2)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服务理念意识

    泰达人将先进的服务理念带到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了帮助企业尽快在合作区扎根、成长、壮大,秉承着天津开发区“投资者是上帝”的服务宗旨,为合作区入区企业提供 “一站式、一条龙”企业配套服务,包括:投资、职业培训、法律咨询、涉外手续、经营代理、物流保税等服务,一流的服务也树立了“泰达”的良好品牌形象,提升了员工的服务理念和意识。

    (3)吸引一流企业投资,资本技术促埃发展

    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最贴心的配套服务吸引了大批中外企业入驻。玻璃纤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巨石集团,饲料机械及工程设计制造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牧羊集团和拥有18亿注册资本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电气企业西电集团分别投资2.3亿美元、9900万美元和7400万美元入驻合作区。目前,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吸引的投资额占埃及全部吸引中方投资的近80%。合作区的“投资平台”作用日益凸显,“集群式”发展模式已具雏形。合作区优异的招商成绩也为埃及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仅2013年,入区企业的实际投资额达到了36861万美元,进出口额达到了12093万美元。截止到目前,累计为埃及政府上缴税收约2026万美元,大力地促进了埃及当地的经济发展。

    (4)研究循环经济课题,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泰达将埃及作为第二故乡,所以,保护埃及的环境也成为了泰达的己任。泰达在大力招商,促进埃及经济发展的同时,时刻不忘保护环境。在入区企业的甄别上,除了考虑企业规模和发展能力、市场前景等方面,也就入区企业行业是否污染、企业是否是耗能大户等指标对有意向客户进行严格审核,接受有实力、发展前景较好的无污染企业入区。

    与此同时,自埃及泰达成立之日起,就一直专注于循环经济研究,力求通过一套良好的循环经济模式,解决合作区乃至埃及当地的资源利用问题,使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成为绿色节能环保型生态合作区。合作区充分利用埃及当地资源优势,比如距红海仅2公里的优势、埃及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7的优势,研究海水淡化、天然气发电等课题,同时,通过与产业的结合,形成中水回用、废物回收利用等循环体系,以突破基础设施薄弱和能源供应的瓶颈。泰达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高度造血功能和自循环模块的可复制的能源循环模式。

    (5)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促进埃及社会民生

    十数年埃及之路,泰达人的体内早已融入了埃及的血液。所以满怀感恩之心的泰达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回报埃及。首先,帮助埃及政府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当地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埃方就业人员,合作区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经常举办各种培训,增强埃方员工个人素质和基本技能。其次,改善埃及经济发展模式。苏伊士经贸合作区4年的开发建设中,吸引了轻工、石油装备、建材等多个行业的企业,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带到了埃及,促进了埃及当地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模式调整。最后,积极参与埃及社会公益事业。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运营主体埃及泰达投资公司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慈善活动。2011年8月25日,埃及泰达投资公司、中国驻埃及使馆中国文化中心以及埃及“收入之家”福利机构共同主办“斋月献爱心”社会公益慈善活动。邀请50名埃及孤儿参观“中国小屋”、观看中国元素电影并共进斋饭。合作区内还成立了孔子学院培训中心,面向合作区企业,为埃及员工开展公共汉语、专业汉语和中国文化培训等,加深中埃文化沟通交流,使中埃方人员的关系更加密切,促进了中埃友谊发展。以回馈埃及社会为重要发展目标,埃及泰达在取得一项项成绩的同时,为提升埃及经济效益,促进社会民生发展不断努力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