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多国新年“乱”开局 中东仍是“重灾区”

多国新年“乱”开局 中东仍是“重灾区”

步入2014年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埃及、叙利亚、利比亚、泰国和乌克兰等国家均出现政局不稳、国家动荡的景象。埃及社会陷入严重分裂,虽然政治过渡进程在推进中,却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自内战爆发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谈,然而双方分歧巨大几无和解可能;告别了卡扎菲统治的利比亚依然冲突连连,恐怖主义余孽死灰复燃;泰国僵局持续,原定于2月初举行的大选能否顺利进行令人担忧;乌克兰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引发政治危机,外国势力干扰令该国走向难料。

这些国家之所以发生动乱,一方面,固然有国家内部根深蒂固的症结根源;另一方面,不少国家也受到了外国势力的渗透搅局。症结一日不治,动乱仍将持续。

埃及:社会陷入严重分裂军方特权埋下隐患

局势:1月25日是埃及推翻穆巴拉克政权三周年“纪念日”。就在前一天,埃及各地再次爆发较大规模游行示威,造成近百死伤。事实上,穆巴拉克下台后,埃及政局先后经历了军政府统治、过渡政府、穆兄会统治和新过渡政府等多个阶段,政权频繁更迭,各派政治势力的权力斗争一直没有停止;同时,“街头政治”盛行,抗议示威活动频发并经常演变为暴力冲突,恐怖袭击愈加频繁。

内因:埃及各政治派别诉求各不相同,以穆兄会为代表的宗教势力与自由世俗势力之间矛盾尖锐,埃及社会陷入严重分裂。穆巴拉克政权之所以被推翻,与那一时期僵化的政治体制、政府内部存在的贪污腐败现象以及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有很大关系。此后上台的穆尔西与其所属的穆兄会主政仅一年就被推翻,主要是因为其未能与各政治势力实现权力分享,反而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加强总统权力,引发各方强烈不满。同时,穆尔西政府承诺的经济改革计划未能完全实现目标,能源短缺等经济民生矛盾愈加突出,导致民怨沸腾。

外因:在走马灯般的埃及剧变中,军方在埃及政坛影响力将有增无减。埃及军方多年来依靠美国援助,每年从美国获得l3亿美元军事援助。推翻穆尔西的“政变”如果没有美国首肯,埃及军方断不可能独行其是。

前景:新宪法草案赋予了军方特权,这些特权将为未来民主进程埋下隐患。军方一旦大权独揽,统治集团将内部分裂。由于军方领导人塞西参加总统选举并胜出的可能性较大,军方将对未来政坛产生特殊影响力。但若军方过分干预政治,则埃及有可能重蹈政治及社会分裂的覆辙。

此外,埃及民众对新宪法仍有保留,而已被定性为恐怖主义集团的穆兄会及其支持者拒绝承认过渡政府的合法性,极端宗教组织不时发动恐怖袭击,这些都会影响过渡进程实施。

叙利亚:和谈艰难 巴沙尔处有利地位

局势:本月25日,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代表开始会谈,这是叙利亚危机爆发三年来双方首次面对面接触,旨在为已经持续了将近3年的内战找出解决方案。会场外,绵延数十月的战争给叙利亚民众带来了深重灾难。根据联合国最近一次统计数据,叙利亚内战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将近10万人。叙利亚政府也于1月19日宣布,该国的战争造成的损失已上升至227亿美元。

内因:叙利亚问题错综复杂,政府和反对派分歧甚深,立场相距甚远。目前,双方在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去留、反恐等主要议题上分歧严重。叙政府把总统巴沙尔继续执政作为“任何人不能触碰的红线”;反对派代表团则坚称,首要目标就是推翻巴沙尔政府。

此外,长期以来,叙利亚反对派内部派别林立,从最初的“全国委员会”,到后来众多反对派力量联合成立的“全国联盟”,各种反对派势力时而一致,时而内讧,使得叙利亚局势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

外因:叙利亚问题始于2011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以及部分海湾国家企图利用“阿拉伯之春”在叙利亚出现的骚乱,通过武装反对派,推翻民选的巴沙尔政权;但是,俄罗斯和伊朗的全方位支持则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巴沙尔政权的韧性。

另一方面,目前叙境内力量逐渐壮大的极端武装令欧美深感担忧和尴尬。美国担心叙反对派逐渐失去控制,更担心极端武装力量的扩大威胁到美国利益。

前景:叙利亚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困难,双方存在不可协调的矛盾,谈判之路将会艰难而曲折,谈判也许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有分析认为,关键是各方应拿出诚意,达成妥协。国际社会在积极促谈的同时,还应在提供人道主义救援、难民安置、交战地区停火等问题上发挥作用。

目前,巴沙尔政府无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均处于有利地位,一方面他积极配合国际社会销毁化学武器,国际形象逐步向好;另一方面政府军在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巴沙尔在叙利亚国内威望大振。
来源: 人民网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