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威胁军事打击伊朗实属战略无奈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 刘中民
连日来,继奥巴马和萨科齐在G20嘎纳峰会上对伊朗发出严重的威胁和警告之后,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在接受电视台采访表示,以色列和其他国家"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在此前接受CNN采访时也表示,以色列希望世界在伊朗核问题上"采取各种可能的手段,并且不能将任何一种选项排除在外。"与此同时,11月6日的以色列《国土报》报道称,伊朗在距离首都德黑兰约30公里处的帕琴(Parchin)军事基地正在从事核武器的相关活动;卫星照片显示,伊朗制造了可用于进行核爆炸试验的大型钢结构容器。此举似乎是在有意为以色列军事打击伊朗提供依据。此外,美国在海湾地区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军事调度,并被外界视作为军事打击伊朗做准备。
在美以发出军事打击伊朗的威胁的同时,伊朗一方面通过高调举行纪念占领美国驻伊朗使馆30周年的庆祝活动"羞辱"美国,另一方面则在言辞激烈地回应西方和以色列的威胁。针对以色列和美国的威胁,伊朗专家会议成员、阿亚图拉马哈茂德?阿拉维不无蔑视地指出:"最近犹太复国主义政权对伊朗的威胁来自于该国转嫁内部矛盾,而他们的主子(指美国)则挣扎于占领华尔街运动。"他还指出:"狮子咆哮与被困在角落里的猫的尖叫之间是有区别的,犹太复国主义政权(指以色列)和他们的主子(指美国)就像走投无路的猫在尖叫。"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出台关于伊朗核问题的调查报告之际,在利比亚战事初定、叙利亚局势持续恶化,中东变局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在西方提出的制裁叙利亚决议案在安理会遭中俄否决而受挫,巴勒斯坦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特殊背景下,美以发出军事打击伊朗的威胁,其战略诉求何在无疑耐人寻味。
可以肯定,即使IAEA的报告有可能在技术层面暗示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动向,但都不会明确地得出伊朗正在发展核武器的结论。但同时它也无法排除西方和以色列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在笔者看来,在短期内西方对伊朗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存在,最现实的可能是以色列与西方联手,或以色列单独行动,对它们所认定的可进行核爆炸试验的伊朗军事基地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亦即采取多年前以色列对伊拉克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的类似做法。因为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有7000万人口和较大战略纵深的伊朗,毕竟不可与利比亚同日而语。在很大程度上,美以军事打击伊朗的威胁都有满足国内需要、扭转在中东变局中被动局面的战略诉求。
从美国方面来说,改变美国伊朗战略失败的被动处境,是其最深层的战略考虑。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造成的重要后果之一,就是美国相继为伊朗搬掉了东西两翼的地缘战略敌手--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进而为伊朗的崛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美国耗资数千亿美元、付出数千名美军伤亡的代价,却在客观上为自己的敌人创造了"拥核崛起"的环境,而伊朗内贾德政权挑战美国和西方的战略意志也由此变得更加坚定。
在今年的中东变局中,美国本希望"阿拉伯之春"能冲垮伊朗,而伊朗虽一度发生民众抗议浪潮,但并未对现政权产生严重冲击。相反,伊朗与埃及改善关系,通过巴林对海湾国家的什叶派进行政治渗透等,使其地区影响进一步增强。对此,美国媒体指出,当前"中东的均势已经打破,伊朗自然而然占据了优势",因而"伊朗是地区变革的受益者"。
因此,从美国大战略的角度看,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因缘巧合都使伊朗在中东坐大的趋势日趋明朗,这无疑是美国伊朗战略的失败。对此,美国事实上已经窝火良久。因此,在以色列产生军事打击伊朗欲望的条件下,即使难以实现彻底颠覆伊朗现政权的目标,借势打压日益得势的伊朗,显然符合其战略利益。此外,平抑国内对美国伊朗政策不满,争取在2012年大选中获得犹太利益集团支持,进一步为向叙利亚施压创造条件等,也都是奥巴马的重要考虑。
从以色列方面说,2011年无疑是冷战结束以来以色列外交的"灾难年"。在中东变局的冲击下,历史上与以色列关系相对较好的埃及、土耳其等国家不断与以色列交恶;巴勒斯坦"入联"申请如火如荼,并已在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问题上先胜一筹;叙利亚局势不断恶化,面对西方的制裁和军事威胁,巴沙尔政权发出警告称,一旦叙利亚遭受军事打击,将把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将中东拖入地区性战争作为首要选项;更令以色列尴尬的是,"阿拉伯之春"曾一度向以国内蔓延,多次发生大规模民众抗议浪潮。在此背景下,在2011岁末之际,通过军事打击伊朗扭转内政外交的糟糕局面,似乎已成为以色列政府的救命稻草。
由此可见,美以对伊朗发出军事打击的威胁,都有各自的战略考虑。虽然美以不致在短期内对伊朗发动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但如果伊朗在遭受打击后采取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策动真主党和哈马斯等力量打击以色列等举措,持续动荡的中东局势无疑有进一步严重恶化的可能。但愿美以与伊朗的战略博弈不要超出双方可以承受的战略底线,不要再为已经达到"沸腾"状态的中东火上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