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不起”挫败感或加深埃及动荡
来源:文汇报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埃及,成家立业被视为长大成人的标志。不过,由于政治动荡和长久不景气的经济状况,还要背负沉重的结婚成本压力,找个结婚对象在埃及正成为越来越多20多岁适婚男女头疼的问题。
不结婚不算“成人”
24岁的艾赫迈德?贾马尔在艾斯尤特的一家会计公司工作,这里是埃及最穷困的地区之一。对他来说,不管是怎样的“革命”,他心目中的“新埃及”是一个他结得起婚的国家。“埃及,是一个男孩们等待变成男人的国家,”贾马尔说。
在推翻穆巴拉克政权的活动中,贾马尔是当地一个青年运动的领袖,不过他表示,对他这一代人来说,存够钱结婚才是“最重大的战斗”。然而,停滞的经济、通货膨胀和高企的失业率让这场战斗日益艰苦。
美利坚大学教授戴安娜?辛格曼说,在埃及结一次婚在上世纪90年代末大概需要花费6000美元,相比之下,埃及2000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490美元。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埃及结婚成本又上升了25%。在人口将近39万的艾斯尤特,对于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来说,结婚成本大约是一户家庭年收入的15倍。
传统上,结婚开销的三分之二由男方家庭承担,除了婚礼之外,还包括婚房、给新娘的首饰、电视机冰箱等家电。一般男方父母会出钱买婚房,或者长期负担房租。女方只需要负担婚房装潢的小部分开销。
多伦多大学的拉尼娅?萨勒姆教授长期研究埃及高成本婚姻的影响,她表示,埃及新郎平均要“不吃不喝”3年半才能攒下结婚的所有开销,而新娘只需要6个月。不过由于现在高薪工作难得,男方需要更长时间存钱。
贾马尔有自己心仪的女孩,但是他估计要花7年才能存够钱求婚,大约1.5万美元。“可是女孩等不起啊,她会接受别人的求婚,”贾马尔悲叹,“所以我只能为她哭泣,这都是因为埃及现在的情况。”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20多岁的埃及女孩确实“等不起”。如果超过一定的年龄还没有结婚,她们就会被社会视为“异类”。
24岁的萨尔玛?哈姆丁是一名教师,她还没有结婚对象,不过家里人已经开始为她准备厨具、床上用品等嫁妆。哈姆丁说:“人人生活都很艰难,所以很难找到一个男人经济实力能让我家满意。但是我想快点结婚,成为一个女人。如果你快30岁了还没结婚,别人会觉得你有什么问题。”
“需要改变思想”
埃及社会比较保守,婚姻除了被认为是长大成人的必经之路之外,还是一种使年轻人受到社会认同的制度和文化形式。如果不结婚,他们只被视作“青少年”。辛格曼教授说:“如果年轻人感到自己永远是青少年,与社会隔绝、经济上无保障,会给整个中东地区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后果。”中东地区60%的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
开罗美利坚大学的玛迪哈?沙夫提教授认为,无法结婚在埃及是被长期忽视但日益严重的危机,年轻人的挫败感也是造成政治动荡的重要原因,“不难理解,性骚扰在埃及也变得猖獗。”
沙夫提指出,这归根到底是一个文化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它如此难以解决的原因。“需要改变人们的思想,降低和改变他们对婚姻的预期。为什么父母施加那么多压力?为什么成人的生活只是从结婚才开始?”沙夫提说。
(陈慧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