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近距离看革命泥泞中的埃及

近距离看革命泥泞中的埃及

【环球时报赴埃及特派记者 高颖】从2011年的“1?25”革命掀翻穆巴拉克30年的统治,到今年6月30日爆发示威活动,民选总统穆尔西随后下台,埃及人民在实现民主治国的路上走得磕磕绊绊,却对革命热情不减。然而,革命热情再高涨,也挡不住经济形势日益恶化:食物短缺、失业率居高不下、生活用品价格上涨、街头治安状况不佳。即便如此,《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在埃及采访时,不管是大学教授,还是普通市民,都对埃及未来充满信心,他们相信,埃及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失控的垃圾,萧条的旅游

“砖红”和“土黄”,这是《环球时报》记者对开罗的第一印象。从机场到开罗城区,道路两旁是一栋栋没有封顶的房屋。接待我们的埃及人文丽介绍说,这些“原生态”房屋其实在被正常使用着。革命以来,类似露着钢筋却住着人的房子越来越多。以前埃及不允许侵占耕地和公共用地,现在路边的耕地上、河道旁冒出一两栋“半成品”楼房,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埃及人视若无睹的还有满街的垃圾。公路上尘土飞扬,垃圾这里一撮,那里一堆,路边的水沟也几乎被垃圾侵占。开罗大学家属区属于不错的小区,但记者在那里几乎看不到亮绿色,片片绿叶上都覆着一层厚厚的尘土。

时局一波三折给埃及人的生活带来“剧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方案网络日前发布《2013全球幸福指数报告》,在156个被调查国家中,埃及排名第130位,低于索马里、伊拉克和缅甸,甚至不如笼罩在战争阴云中的刚果(金)。“1?25”革命以来,埃及经济下滑严重。2010年埃及的GDP增速超过5%,如今勉强维持在1%-2%。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3-2014)》显示,在被观察的148个国家中,埃及的国家竞争力位列118位,比去年下降了11位,比2010年下降了37位。

旅游业是埃及经济支柱之一。2010年埃及共接待1470万游客,现在外国游客比那时减少了近30%,约13%的埃及人生计受到影响。文丽说,今年6月到9月底,我们是她接的第一个团。她不敢相信,还有中国人会来埃及。行走在开罗街头,异国面孔已经很难见到。

金字塔政治与战略问题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艾哈迈德?甘迪勒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穆尔西执政时期,埃及的经济状况很糟糕,年轻人的失业率高达25%,埃镑贬值约20%,各种经济数据也很差。虽然很多问题是穆巴拉克时期就存在的,但老百姓没有看到清晰的经济政策。因此6月30日的反穆尔西示威是对“1?25”革命的修正,它把第一次革命的失败控制住了。

  政治先行,还是经济挂帅?

今年6月30日的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穆尔西下台,7月4日,军方宣布罢免穆尔西。很多西方国家质疑埃及发生的是“政变”,但开罗大学政治学教授哈桑?纳法不同意这种说法。哈桑曾在去年考虑竞选总统,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政变的结果是军队死攥着国家权力,但埃及军方所做的只是顺应民意将穆尔西赶下台,然后组建临时政府管理国家事务。

《共和国报》国际部主任法维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埃及革命的目标大致可以概括为大饼、自由和社会正义。那么,这些目标通过革命就能实现,还是需要社会经济发展才能逐步实现?面对《环球时报》记者的提问,哈桑教授回答说,穆巴拉克执政的30年,埃及基本没有政治发展,腐败是阻碍埃及政治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很大原因,埃及需要一个强势却不腐败的政府和总统来实现发展。甘迪勒研究员也说,经济因素固然重要,但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目前埃及各派在政治游戏规则上还没有取得共识,所以埃及的首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各方能建立共识的民主机制和民选上台的政府。


也不是所有学者都认同政治优先。有观察家分析,当时拥入开罗解放广场要求大饼、自由和社会正义的埃及民众,他们的最终目标是社会和经济变革,比如受教育机会、良好的工作和体面的生活。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需的。埃及人艾哈迈德?泽维尔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阿拉伯人,今年10月中旬,他在《纽约时报》撰文称,他依然看好埃及,认为能真正带给埃及人民希望的,是把受教育权和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的组织。在《全球竞争力报告(2013-2014)》的小学教育质量排名中,埃及垫底。人们似乎已经忘记埃及悠久深厚的教育底蕴。

  埃及人乐观看“明天”

尽管现状不容乐观,埃及人却以近乎理想化的态度看待国家的未来。在金字塔边的一个水烟馆里,3名当地烟客的想法颇为一致。他们支持革命,也乐见穆尔西下台。他们相信,这样的不稳定很快就能过去,因为在埃及,“动荡通常只能持续一个月”。不过,穆尔西下台后不断出现的冲突以及随后埃及军警对穆兄会示威者武力清场显示,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场“二次革命”。《环球时报》记者在开罗期间就目睹过近百名穆尔西支持者抗议示威。

哈桑教授说:“埃及正在制定新宪法,如果能以很大比例通过,接下来的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受到国际监督,并且非常公正的话,那将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这些都完成后,下任总统的首个任期是5年。在这5年内,各派致力于实现政治和解,实现政治稳定,那么埃及将逐步走上正轨。如果总统是一个足够强势、得到军方支持的世俗派人士,5年时间内,埃及可以起飞。”

在埃及的中国人也有同样看法。埃及泰达投资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代新在埃工作6年,经历了埃及革命的前前后后。他对记者说:“埃及人的信心比在埃中国人要足。”对在埃中资企业而言,近3年是饱受煎熬的3年。经济低迷,政局不稳,企业自然难有大起色。李代新说:“2014年,由于宪法公投、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埃及还会存在不稳定因素,但一旦尘埃落定,我相信埃及会更好。”

革命后的埃及,外资纷纷撤离,中国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却用行动为埃及的稳定未来投上一票。它投资2亿多美元在埃及设立了自己第一个海外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公司副总裁项茹冰告诉记者,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太多风险,问题是,这些风险是不是企业能够控制的。“我们研究了埃及大量的历史文化,觉得埃及没有发生内战的历史,这是我们做决定的主要原因。”甘迪勒也表示,埃及的情况不同于周边邻国,因为埃及没有民族问题。很多埃及工商业人士认为,如果政治稳定,埃及经济用1-3年就能实现发展。

在埃及有大量资金或者生活投入的企业或个人,往往会比“局外人”更看好埃及的发展。开罗大学的教授哈桑和亚历山大大学的两名学生都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果国防部长塞西将军上台,将是埃及之福。这代表了不少埃及人的想法,控制政治纷争的乱局,完成国家重建,没有比拥有强势手腕和极高声誉的军方更合适的了。只要军方介入,不管是台前还是幕后,埃及局势就可控。

  安全隐忧仍很大

对于埃及局势走向,国际舆论中悲观预测是主流。不少国际媒体认为,穆兄会是埃及未来的一个重要变量。虽然穆兄会已被解散,这个有着80多年历史的伊斯兰组织在社会底层很有影响。穆兄会曾经被取缔60余年,越被打压,越能催生它的破坏力和反抗精神。可以预计,在被迫转入地下斗争后,穆兄会将会发起更大规模的抵抗活动,并在社会上制造更多不安定因素,甚至可能引发更多暴力恐怖事件,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给临时政府和军方施压。

与此同时,不排除部分穆兄会支持者与西奈半岛恐怖组织联合的可能性,这将使埃及的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埃及政府对西奈半岛数十年的忽视,纵容了贝都因人和伊斯兰极端分子在当地一拍即合,也给一些外部势力可乘之机,导致西奈半岛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穆尔西被罢免后,埃及警察在西奈半岛频遭袭击,西奈半岛变成了“暴力实验室”。

有观察家担忧,埃及可能会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黑暗时期”。从1990年时任内政部长穆萨首次遇刺到7年后臭名昭著的卢克索大屠杀,约有1600人因埃及政府和伊斯兰极端分子之间的冲突丧生。甚至有人认为,埃及正一步步走向内战。作为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国家,埃及长期以来一直是维系中东地区稳定的砥柱,它在政治方面的运行方式,将对这一地区产生“灯塔”效应。不过,人们目前只看到了埃及的政治路线图,对于不可持续的公共财政状况以及无处不在的腐败等现实困境,埃及人还看不到什么改革举措。


“当民众为自由和生活而奋斗时,压迫将会式微,暴政也会走向末路”。在反穆尔西示威时,埃及人曾反复高喊突尼斯诗人厄尔萨比的这一名句。只是谁也不清楚,当压迫消失,稳定而幸福的生活还需要多久才能到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