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埃及中东国家作何感想?
稿源:[南方都市报]
埃及发生军事政变,穆尔西总统被逐,他背后的支持者在埃及大小城市发起规模宏大的示威抗议,整个国家陷入混乱,这种政治动荡背后是因为不同的意识形态。
埃及一直是中东稳定的巨锚,而其此时的混乱已不可避免地波及整个中东地区,看到埃及的局面,很多国家感同身受。整个地区面临恐怖威胁、大众抗议、严厉镇压、夺权与保权、派系斗争……在过去20年来,中东地区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动荡不安。
突尼斯目前也处于惊人相似的政治混乱中,一方面是对自身边界难以控制;另一方面是“二次革命”已经开始,首都突尼斯市爆发大规模反对派抗议集会,要求现任政府辞职。事件的导火线可以说是异见政治家遭暗杀,但实际上突尼斯在2011年革命以来已经发生一系列政治危机,根源是贫穷和失业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这和在埃及发生的一样,此时的突尼斯也和埃及一样站到了十字路口上。
利比亚可以说已经不存在,的黎波里与其说是这个国家的首都,还不如说是边缘地区部落和民兵之争中最薄弱的一环;国内安全状况糟糕,跨境暴力犯罪和恐怖事件时有发生。
整个西奈半岛已经变成一个“小阿富汗”,也门政府如果能勉强控制其一半领土已经是很不错了;叙利亚还在全面内战中,已经有超过10万人死亡,国际社会不知如何是好;伊拉克算是勉强作为一个完整国家存在,暴力事件虽已明显减少,但还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上的种种乱象却都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
土耳其作为穆斯林国家的民主典范,奉行“与邻国零摩擦”的政策,现在应该庆幸这个政策使其对周边诸国都有一定影响力。未来土耳其冀望成为地区内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但是之前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国家,一直被土耳其视为贯彻其地区策略、发扬伊斯兰意识形态的支柱,这根支柱现在很可能坍塌,土耳其需要考虑如何介入埃及的局势,这将决定土耳其今后的位置。而土国内局势也不是一片太平,今年早些时候也有大规模年轻人抗议政府腐败、专制。政府靠坚决镇压解决问题,使土耳其国际形象大受打击。
伊朗迎来了新总统,但是新总统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通胀率奇高、物资短缺、价格昂贵,伊朗人民已经忍受国际制裁多年,还能忍多久?伊朗政府坐在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上,局面比埃及好不了多少。
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每天有超过400万桶原油经过运河运输,局面动荡让中东其他产油国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心里暗自着急,他们都希望埃及局面迅速稳定下来,这样国际原油市场也才能稳定。
埃及确立了一个模式,从人民的观点看,他们希望可靠的领导人,他必须有决断力,透明,能建立新的体系恢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人民有权力和力量把他赶下台。目前这种模式正被中东所有国家品味着。
□R obert D . K aplan/智库S tratfor首席地缘政治分析师
●点评:埃及这个中东稳定的巨锚此时却向整个地区传递着动荡,整个西奈半岛已经变成一个“小阿富汗”,重要原油运输通道苏伊士运河无法正常运行。当前,所有中东国家都不得不直面埃及模式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