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总统大选:什么是值得相信的
来源:大众日报
埃及最高总统选举委员会5月28日宣布,穆斯林兄弟会候选人穆尔西和前总理沙菲克在第一轮投票中分获前两名,携手进入决胜轮。
应该承认,此次选举的结果,出乎许多国际观察家的意料。兄弟会的温和形象代言人穆尔西脱颖而出不足为奇,但将与之对决的并非被欧美广泛看好的温和自由派领袖、前阿盟秘书长穆萨,或者曾是兄弟会骨干的福图赫,而是带着“穆巴拉克分子”污点、曾差点被取消选举资格的沙菲克,就颇有些“黑马”色彩。
穆尔西的出线再次证明了兄弟会强大的组织力,毕竟不是每个政党都有能力在最后关头换马的情况下,同样取得“杆位”;但不足三成的得票率表明,兄弟会“温和原教旨主义”竞选思路固然在国会层面顺风顺水,但在只有一个胜利者的总统选举中未必讨巧:“原教旨”三字仍足以让惧怕“大伊斯兰主义”者退避三舍,而“温和”二字又会得罪不少正统原教旨支持者。
而“非原教旨出线者”是带有更多穆巴拉克时代特点的沙菲克,而非更“清新自由”的穆萨,则揭示了一个并非很讨人喜欢的现实:那些不喜欢原教旨主义、仍希望埃及是个世俗国家的选民,优先选择的是“稳定”,而非“自由”,尽管穆萨是自由派中最温和、最务实的一个,且同样具备丰富行政经验和交际手腕,但科普特基督徒、城市中产阶级和世俗主义者还是觉得“问题候选人”沙菲克更可靠一些。
换言之,即将举行的决选是“信仰或稳定”、而非“信仰或自由主义”的二选一。
问题是,这两位“头马”其实都是“问题候选人”:穆尔西是兄弟会原先的候选人阿尔沙特被取消资格后的临时替补,虽担任党主席,却非兄弟会最高领袖;沙菲克是穆巴拉克同门(均出身空军)、亲信、高官,又是军方“自己人”,其候选资格先取消、后恢复,更被反对派讥讽为“苦肉计”。在他们中“二选一”对于许多埃及人而言将是两难,甚至,决选未开,他们中的一人甚至两人,就会被不服气、不相信他们是出线者的势力群起而攻之。
然而谁值得相信?选举委员会曾取消了10多个候选人的资格,又让沙菲克起死回生;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承诺交权,但迄今的事实表明,一旦涉及军方自身利益,这个权交得就吞吞吐吐;穆斯林兄弟会信誓旦旦要建立世俗国家、民主政体,可他们在不到一年前还曾同样信誓旦旦,宣称自己绝不追求总统职位,如今却非但参选,还“前仆后继”上了个替补;至于声称“别人偷走了革命成果”的沙菲克,他本身就疑似“革命对象”;而那些自由派直到去年底、今年初还慷慨陈词地反对举行选举。
后穆巴拉克时代的政治进程,能大体平稳地推进到今天,实属不易,各方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也只能权且相信这一进程,或不如说,相信人民的选择,相信埃及的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