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得票率难过半 埃及大选:未到最后关头

得票率难过半 埃及大选:未到最后关头

南方都市报

  ■天下论坛之陶短房专栏

  种种迹象表明,5月23-24日投票的埃及总统大选,恐难在第一轮中产生一个得票率过半的当选者,倾向性不同、但都可能存在较大误差的各种民调均显示,兄弟会所属“自由与公正党”候选人、温和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穆尔西,和温和自由派领袖、阿盟前秘书长穆萨,很可能成为领先者,从而双双进入应在6月内举行的第二轮投票。

  这次被许多国际传媒和观察家称为“历史性选举”的总统大选,是后穆巴拉克时代政治过渡选举的最后、也是最关键一环,按照去年全民公决和此后一系列政治协商的结果,一旦总统产生,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就会在7月1日向民选政府移交权力,从而在理论上完成埃及政治进程的过渡。

  尽管据报道称,在总统大选前后,仍然出现了不少杂音,如利用社交网站诱导选民投特定候选人的票、发起示威阻挠选举进程或阻挠某些候选人参选等等,但和此前进行的下院、上院选举相比,气氛和秩序都有很大改善。越来越多埃及人意识到,尽管选举和政治过渡进程存在诸多不足,但自己毕竟有了公平选择和自由发表政见的权利,惟有善加利用才能清晰表达自身诉求,以这样或那样理由游离于政治进程之外,只能是自己放弃发言和扩大影响的机会。从此次总统大选进程看,尽管宪法委员会以种种理由废止了10多名候选人的参选资格,但绝大多数政治派别仍在短时间内推出“替补”上场,而不肯放弃机会;曾在上、下院选举过程中发出极大声响的“广场派”,似乎正以“再衰三竭”的姿态被埃及政治生活边缘化。

  从目前情况看,埃及选民普遍希望出现一个温和派的总统??? 富庶的扎马莱克区等地的中产阶级和富人青睐行政经验丰富、各方都有不错人缘的穆萨,而开罗和外省的贫民则纷纷选择兄弟会中的温和派、原教旨色彩不算强烈的穆尔西。经过一年多的政治动荡,埃及人越来越渴望迅速恢复安定,一个世俗、温和、务实的政府符合人心思定的趋势。

  穆尔西虽然是自由与公正党的领袖,但在穆斯林兄弟会中并非掌握实权的真正头面人物,他是在第一候选人阿尔沙特被取消选举资格后,兄弟会临时推出的“替补”,尽管他的温和色彩和兄弟会“不追求教法治国”的一再表态让他获得不少人气,尤其是中间派人士的好感,但对于兄弟会基本盘而言,他并非最理想人选,选他在很大程度上是“选党”而非选人;至于穆萨,他是自由派中和军方关系最好、民众口碑最佳,并有一定行政经验,如果说自由派中有人能被军方和原教旨主义者接受,那么非穆萨莫属。

  然而不论结果如何,本轮选举都不可能是“最后的斗争”。

  就选举本身而言,很可能出现第二轮且不必多说,由于近半数候选人选前被“毙”,一些重要派别(如萨拉斯光明党)出现候选人真空,一旦第一轮结果不合心意,很可能引发事端。事实上,即便早有替补的兄弟会,即便素称温和的穆尔西,都放出“不容忍任何舞弊”的警告,一旦选情不符合预期,很难保证不会有人以“反舞弊”为口实,将战场再度由选票箱搬回街头。

  选前种种迹象表明,军方的“交权”将是有限的,涉及军权、军政要员特权和军队特殊经济利益的权,他们很可能不舍得就此交出,反穆巴拉克他们可以不反对,但反到他们自己头上便寸步不让,这已为一年多的政治进程所证实。一旦新总统当选,由于制宪进程的拖沓,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没有宪法保证权限的总统”,面对一个“没有宪法约束其权威的军方”,倘如此,埃及政治进程将再生波折??? 要知道,自1952年法鲁克王朝被推翻,埃及实现共和后,连续4位前总统都是军人出身。

  不仅如此,未来这个权威性大成问题的埃及新政府,还将面对一系列内忧外患:首先,原教旨主义和世俗力量矛盾尖锐,社会治安恶化;其次,经济崩溃,40%以上埃及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政治的不确定性导致外资流出、工厂倒闭和外汇储备枯竭;第三,埃及和以色列关系、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关系,以及埃及和尼罗河上游非洲国家的关系,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政治、文化和军事的中枢,阿盟最重要的支柱,埃及能否迅速平稳完成政治过渡,重塑国际形象,重新确立其在阿盟和阿拉伯世界的“灯塔效应”,关乎此次北非和中东变局究竟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和影响,也关乎埃及乃至整个中东伊斯兰世界的“运数”,鉴于此,刚刚结束的总统选举首轮投票是一场决定性战役,但不难看出,最后关头却尚未到来。(作者系旅加学者)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