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卡的使用与维护
时间:2007-12-24 13:09:18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在网络环境中,网卡是上网操作的第一道关口,若网卡出现设置冲突或硬件故障,上网过程中计算机会提示拒绝登录信息,上网操作只能成为一句空话。笔者在对网络的维护中总结了这样一些体会:
一、正确设置网卡
一般局域性网络大多采用共享式以太网,使用的网卡多为16位,采用客户(工作站)/服务器体系结构。系统网络中服务器数量及每台服务器所插网卡数量视网络结构及工作站数量、分布情况而定(一般一台服务器可插1~4块网卡),故在安装调试时就涉及到网卡设置问题。若这些网卡设置不当,则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网络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笔者认为网卡设置要遵守以下原则:
(1)同一台服务器上几块网卡的中断请求(IRQ)、基本I/O地址(I/O BASE)以及电缆连接系统网络号(NET)应各不相同(其中IRQ、I/O BASE为随卡出厂设置,如TE-2000 16位网卡的IRQ=3、I/O BASE=300H。若系统网络只有一台服务器,则NET可不设置)。若想把几块网卡安装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则要在该服务器对上述参数进行设置,假如欲将3块网卡安装在服务器1上,如果第一块IRQ设为3,那么第二块则要设为除3以外的其他数,即数值不能相同,依次类推。
(2)同一网络系统几台服务器实现数据共享,其不同服务器上网卡设置参数(IRQ、I/O BASE、NET)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几台服务器之间的互联线对应的那几块网卡的NET参数设置必须相同。例如一个网络系统有3台服务器,要求工作站可以分别访问这3台服务器,服务器1中一块网卡的3个设置分别是IRQ=3、I/O BASE=300H、NTE=13,服务器2或服务器3的其中一块设置可以和服务器1的那块网卡设置完全相同,但服务器1与服务器2和服务器3之间的网络连线对应的那3块网卡的NET参数必须相同,比如NET均为26,即只有电缆连接系统网络号相同,网络才能实现互访。
基于上述两点,建议网络维护人员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做好网卡的管理登记工作,切实做到服务器上不同型号网卡的安装软件、在线设置的相关数据有案可查、对号入座。这样在网络维护过程中,无论网卡出现硬故障或软故障,都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信息与登记记录进行对照,快捷清晰地判断问题出在哪里,进而排除,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
二、合理地使用网卡
(1)一般网卡有BNC T型接头、水晶头两种插口形式。与水晶头相连的双绞线(RT-45)为8芯制。而实际上一条双绞线传输网络只使用其中的4芯,其余4芯为闲置。有效的4芯线分别安装在水晶头1、2、3、6插槽内(水晶头水平放置,插入网卡端面对读者,固定卡朝下,插槽自右向左依次为1、2、3……7、8)。这样若一根双绞线传输有故障时,只检查有效的4芯即可。同时这样一根双绞线(8芯制)可以作为两条网络线使用,即可以同时连接两个工作站(若两台工作站相隔较近且对网络干扰要求不高),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材料。
(2)同轴电缆(RG58 A/U)作为传输媒体,在网络系统中较为常见。它大多用于服务器与集线器(HUB)、服务器与工作站之间的连线,其优点是频带较宽,数据传输不易受干扰。但是,如果网络一端不接地或接地不良,运行过程中遇到雷暴天气,大气中产生雷电过电压,进而产生雷电流,该电流通过同轴电缆传入网卡及集线器中(此电流为网卡及集线器工作电流的几十倍),极有可能将相关元器件击穿,中断网络传输。我们通过实践深深体会到欲使网络运行更安全,网络系统可靠接地至关重要。具体实施如下:对于一个网络系统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接地系统,其接地极与接地线的安装铺设和接地电阻的测量要严格按照电工技术安装部颁标准实施。网络系统每条终结器连接的网络回路两端都必须可靠接地(即把用同轴电缆连接的每条回路中一端终结器外壳用一根铜芯线焊接到接地线上),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后患无穷。这样当网线遭雷击时其电流通过同轴电缆屏蔽网与接地装置流入大地,杜绝和减少网络设备遭受雷击而损坏的可能性。
一般入网操作中,若电脑提示“A network server could not be found”大多是网络硬件(网卡、集线器或网线)故障,在排除软件故障可能性后,极有可能是由于网卡及集线器BNC T型接头插口内通讯接口集成块(D-Link卡MTD492N、NE(TE)-2000卡UM9092A、八端口HUB DP8392CN)或通讯接口集成块的外围元器件击穿或损坏所致。简捷的判断方法是:取下同轴电缆,用双绞线作传输媒体,若重新上网登录成功,则证明是上述故障所致。拆下该网卡或集线器检查出相应的损坏元件,花几元钱买回更换,即可起死回生,这仅仅是下策;上策是将你的网络系统每条同轴电缆回路可靠接地,基本可以杜绝这方面的损坏,既保证了网络的安全可靠又节省了开支,可谓一劳永逸。
摘自《免费好世界》
一、正确设置网卡
一般局域性网络大多采用共享式以太网,使用的网卡多为16位,采用客户(工作站)/服务器体系结构。系统网络中服务器数量及每台服务器所插网卡数量视网络结构及工作站数量、分布情况而定(一般一台服务器可插1~4块网卡),故在安装调试时就涉及到网卡设置问题。若这些网卡设置不当,则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网络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笔者认为网卡设置要遵守以下原则:
(1)同一台服务器上几块网卡的中断请求(IRQ)、基本I/O地址(I/O BASE)以及电缆连接系统网络号(NET)应各不相同(其中IRQ、I/O BASE为随卡出厂设置,如TE-2000 16位网卡的IRQ=3、I/O BASE=300H。若系统网络只有一台服务器,则NET可不设置)。若想把几块网卡安装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则要在该服务器对上述参数进行设置,假如欲将3块网卡安装在服务器1上,如果第一块IRQ设为3,那么第二块则要设为除3以外的其他数,即数值不能相同,依次类推。
(2)同一网络系统几台服务器实现数据共享,其不同服务器上网卡设置参数(IRQ、I/O BASE、NET)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几台服务器之间的互联线对应的那几块网卡的NET参数设置必须相同。例如一个网络系统有3台服务器,要求工作站可以分别访问这3台服务器,服务器1中一块网卡的3个设置分别是IRQ=3、I/O BASE=300H、NTE=13,服务器2或服务器3的其中一块设置可以和服务器1的那块网卡设置完全相同,但服务器1与服务器2和服务器3之间的网络连线对应的那3块网卡的NET参数必须相同,比如NET均为26,即只有电缆连接系统网络号相同,网络才能实现互访。
基于上述两点,建议网络维护人员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做好网卡的管理登记工作,切实做到服务器上不同型号网卡的安装软件、在线设置的相关数据有案可查、对号入座。这样在网络维护过程中,无论网卡出现硬故障或软故障,都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信息与登记记录进行对照,快捷清晰地判断问题出在哪里,进而排除,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
二、合理地使用网卡
(1)一般网卡有BNC T型接头、水晶头两种插口形式。与水晶头相连的双绞线(RT-45)为8芯制。而实际上一条双绞线传输网络只使用其中的4芯,其余4芯为闲置。有效的4芯线分别安装在水晶头1、2、3、6插槽内(水晶头水平放置,插入网卡端面对读者,固定卡朝下,插槽自右向左依次为1、2、3……7、8)。这样若一根双绞线传输有故障时,只检查有效的4芯即可。同时这样一根双绞线(8芯制)可以作为两条网络线使用,即可以同时连接两个工作站(若两台工作站相隔较近且对网络干扰要求不高),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材料。
(2)同轴电缆(RG58 A/U)作为传输媒体,在网络系统中较为常见。它大多用于服务器与集线器(HUB)、服务器与工作站之间的连线,其优点是频带较宽,数据传输不易受干扰。但是,如果网络一端不接地或接地不良,运行过程中遇到雷暴天气,大气中产生雷电过电压,进而产生雷电流,该电流通过同轴电缆传入网卡及集线器中(此电流为网卡及集线器工作电流的几十倍),极有可能将相关元器件击穿,中断网络传输。我们通过实践深深体会到欲使网络运行更安全,网络系统可靠接地至关重要。具体实施如下:对于一个网络系统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接地系统,其接地极与接地线的安装铺设和接地电阻的测量要严格按照电工技术安装部颁标准实施。网络系统每条终结器连接的网络回路两端都必须可靠接地(即把用同轴电缆连接的每条回路中一端终结器外壳用一根铜芯线焊接到接地线上),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后患无穷。这样当网线遭雷击时其电流通过同轴电缆屏蔽网与接地装置流入大地,杜绝和减少网络设备遭受雷击而损坏的可能性。
一般入网操作中,若电脑提示“A network server could not be found”大多是网络硬件(网卡、集线器或网线)故障,在排除软件故障可能性后,极有可能是由于网卡及集线器BNC T型接头插口内通讯接口集成块(D-Link卡MTD492N、NE(TE)-2000卡UM9092A、八端口HUB DP8392CN)或通讯接口集成块的外围元器件击穿或损坏所致。简捷的判断方法是:取下同轴电缆,用双绞线作传输媒体,若重新上网登录成功,则证明是上述故障所致。拆下该网卡或集线器检查出相应的损坏元件,花几元钱买回更换,即可起死回生,这仅仅是下策;上策是将你的网络系统每条同轴电缆回路可靠接地,基本可以杜绝这方面的损坏,既保证了网络的安全可靠又节省了开支,可谓一劳永逸。
摘自《免费好世界》
下一篇:网上搜索技巧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