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风险同在 特种养殖赚钱指南
世界创业实验室(http://elab.icxo.com)消息:养殖业,尤其是特种种养殖业,是当前投资领域的热点之一,很多种养殖经营者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内就积累起了千万身家,其示范效应带动了很多对行业并不熟悉的投资者。很多人认为种养殖项目上马容易,不需要过高的技术或过于先进的设备,规模可大可小,效益显而易见,因此热心于寻找新的种养殖品种或项目,特种种养殖也由此成为致富的热门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多数投资者对种养殖技术和品种并不了解,种养殖领域也成了骗术的高发地带。不少人有意夸大特种种养殖的开发价值,利用投资者致富的急切心理,大肆炒作,倒种炒种,假种假回收,令投资者信以为真,盲目上马而导致市场混乱,损失极为惨重。如前几年热炒的“鸵鸟”、“海狸鼠”、“芦荟”、“仙人掌”等种养殖项目,都套牢了很多投资者,损失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甚至百万元,很多人元气大伤,有的人至今都没有再站起来。
任何高收益的投资都蕴含着高风险。特别是对气候、环境、市场等客观因素有较高要求的种养殖业,更容易引发投资失败。除了遭遇骗术,前几年的“非典”、“禽流感”等大范围流行的疾病,对禽类养殖者也造成了很大打击,有的甚至血本无归。不过,也有人在灾难到来时不仅没有着急,而且借着这个机会扩大经营,浙江安吉县的高健就利用这个机会,淘汰了低端产品,把自己的“竹乡寿康鸡”卖出了138元1斤的天价,生意异常火爆。
找到市场的试金石
特种种养殖成功的第一个关键,在于能否掌握技术。郭大运和李群山的投资损失,很大程度上都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掌握技术,过于依赖技术员或者自己以往的经验,因此摔了跟头。
孤注一掷的苦涩
2001年9月,是55岁的退休女职工郭大运饱受挫折的一个月。在这个月里,她4岁的小孙女因患白血病而不幸夭折,而她借款80多万元建立的梅花鹿场也面临倒闭的边缘,小鹿接二连三不明原因地死去。这对于退休后开始创业的郭大运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郭大运投资上遇到的挫折,很多特种养殖领域的创业者都曾遭遇过,那就是在投资初期没有对项目进行认真的学习。郭大运原来做过纺织厂厂长,后来做过一段时间的妇联工作,而真正自己创业则是源于一个偶然。2000年,郭大运看电视时,被一群梅花鹿的镜头吸引住了,画面逼真唯美,梅花鹿奔跑的优雅动作牵动着她的心,郭大运于是萌生了饲养梅花鹿的想法。
郭大运拉上已经病退在家的老伴,开始到上海、安徽等地的养鹿场考察。在考察中,她发现江苏本地养殖梅花鹿的很少,尤其是成规模的根本没有。这让她觉得养殖梅花鹿有着很大的市场前景。
与很多创业者不同,郭大运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尽管周围的朋友和亲戚都告诫她创业风险很大,毕竟不比年轻人,一旦有闪失就很难再次翻身,但她仍然着魔似得要把这件事情做成。
养殖梅花鹿需要很大投入,而郭大运并没有多少资本。她只有10多万元的积蓄,而当时每头梅花鹿平均五六千元,她那点钱连建场的钱都不够。但郭大运豁出去了,她把家里能抵押的东西全部抵押,包括当时住的房子。借着在朋友圈里的好人缘,她甚至把朋友的房子也抵押了,跟银行贷了7万元。就这样东拼西凑,终于凑足了80多万元。其中15万元建了鹿场,45万元则订了90头梅花鹿。
花钱容易借钱难,巨大的压力让郭大运好几天睡觉都不能合眼。她当时对梅花鹿的饲养知之甚少,只好从东北请来了一个技术员,并在当地雇了十几个工人。 elab
就在郭大运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时,噩耗传来,她的小孙女得了白血病。老俩口为了小孙女的病天天往医院跑,鹿场全部交给了技术员,不久却开始不断出现小鹿因难产而死亡的现象。
难产加上饲养不当,不到两个月时间,便有三四头鹿连续生病死亡。死一头鹿的损失就是五六千元,还未见到任何效益,近3万元便打了水漂。凭着对技术员的信任,老俩口却乐观地想这可能是初期的偶然现象。
但可怕的是鹿接连死亡的现象并没有结束,并且愈演愈烈,在五六月份产仔时达到了顶峰。本来应该出生50多头小鹿,结果只有20头存活下来,其他30多头都死了。后来6头种鹿也奄奄一息,技术员却在这时不辞而别。祸不单行,正当郭大运万分焦虑之时,又传来了小孙女的死讯,郭大运的精神几近崩溃。
郭大运当时的处境令人同情。但在投资策略上,她的确犯了投资者冒进的通病,并导致投资危机的出现。因为与其他投资相比,特种种养殖的技术性较强,种养殖难度较大。加之特种种养殖发展时间较短,所以有一些技术尚不普及,有些技术还在探索当中。在前些年的特种种养殖中,种养殖技术不过关而导致出现大批动植物死亡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是种养殖容易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没有缘由的“横祸”
2005年,河北省邢台市养鱼户李群山也遭遇了这样的“飞来横祸”。一天清早,李群山像往常一样,到鱼塘察看他的鱼,结果眼前的情景却让他目瞪口呆。沿着岸边走过去,鱼塘浮起的死鱼越来越多,有的地方白花花一片,都是翻了肚的死鱼。看着一夜间大批死去的鱼,50多岁的李群山愣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但让李群山吃惊的是,周围的养鱼户并没有发生他这样的情况。李群山听说他的鱼塘旁边有个污水管道,于是怀疑是水管排出的污水导致了鱼的死亡。然而,相关部门分别从李群山承包河段的上游、下游以及另外两个能直接流入鱼塘的四个地方提取了水样,进行了仔细化验,但检测结果却没让李群山找到答案。
不过,在化验中,技术人员却意外发现了一个新情况:就是水中缺氧。结合死鱼的症状,技术人员断定,李群山河段里的鱼是缺氧死亡。因为李群山养的鱼以花白鲢为主,按照要求他应当放养800-1000条,但实际的数量却是3000-3200条,超过了正常放养量的3倍。
李群山不按科学要求养殖的思想是导致这次损失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多投放点鱼苗,将来产量更高一些,收入也就可以更多一些。但没想到由于鱼的密度过大,加上前一天下了雨,气压偏低,李群山又没有及时采取增氧措施,最终导致大批鱼死亡。
特种种养殖成功的第一个关键,在于能否掌握技术。郭大运和李群山的投资损失,很大程度上都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掌握技术,过于依赖技术员或者自己以往的经验,因此摔了跟头。其实学习技术是投资特种种养殖的必要条件,特种种养殖者自身就应该是半个专家,无论是动植物的病虫害,还是产品的技术要求,投资者都要心中有数。
学习技术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自己利用书本学习,或者参加与项目有关的技术培训班,接受培训,获得技术;二是开始少量种养,一边实践,一边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习中提高。这样学到手的技术扎实可靠,成功率才高。
赚钱市场说了算
发展特种种养殖,除了首先要过技术关之外,还有一道重要的关是市场关。虽然投资者都知道投资要提前做市场调查,但市场调查怎么做,需要调查什么却往往被忽视。其实,特种种养殖的市场调查首先要了解本地市场是否有销路,供求关系如何,价格波动趋势等。还要了解周边地区市场情况,抓准流通渠道,把握市场变化。最好能预先签订供销合同,一旦产品形成,就不必为销路发愁。
市场调查是件麻烦事,而像樊金明这样愿意花上一年时间去调查市场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樊金明的创富历程堪称传奇,他用4年时间,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浙江省百合生产的龙头老大,这其中周密的市场调查功不可没。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