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本土的管理咨询公司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与传统产业相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称之为飞速。为了有一个直观的比较,我们不妨从一辆汽车的成本中找答案,在20世纪20年代,中介服务业占15%,但是在70年后的90年代,却已经上升到40%了。
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管理咨询公司可以说是一个典型,如今,中国的管理咨询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亿多美元,约占全球的百分之一,据专业机构预计,未来5年中国管理咨询的发展将以每年30%到50%的速度增长,难怪世界著名的麦克锡、波士顿、科尔尼、、埃森哲、罗兰?贝格等一流管理咨询公司都已进入中国。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是跟着自己的用户进入的;从1998年起在企业信息化浪潮中找到了本地客户;从2001年开始面临了本土管理咨询公司的竞争;到2002年,全球咨询公司20强中已经有一半落户中国。
世界一流咨询公司固然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本土管理咨询公司并非无优势可言,世界一流公司也不是十全十美。同时,并非每个企业都需要全球顶级的咨询公司服务,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企业应有不同的管理咨询公司与之相适应,例如对民营企业的方法当然不能等同于对跨国公司的方法。
国外管理咨询公司的方法是建立在成熟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的实际情况与之差别很大,海外经验是不能生搬硬套的,国内案例经验和数据都比较缺乏,对咨询人员的个人素质要求更为突出。
海外著名咨询公司进入中国以后逐渐适应了中国市场的特点,然而不幸也适应了一些消极的方面,例如,他们甚至学会了违心附和企业把手的先入之见,从而丧失了宝贵的独立性,使咨询工作失去意义。
以最著名的、成立于1926年的麦克锡为例,他在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2家分公司、近9000名员工,全球500强中一半以上是其客户,自1994年以来已在中国承接了300多个咨询项目,业绩骄人,但也不是无瑕可击,普遍受到指责的就有中国联通CDMA主打高端用户的决策、南京路改造方案、实达电脑咨询等项目,《IT与生产力》的报告也受到全球IT业的质疑。
麦克锡的失误也许与人力投入不足有关,麦克锡在大中华区的员工共174名,在1996年至2000年中在大中华地区共做完项目299个,平均每年每个项目投入仅2.32人,以实达电脑为例,方案讨论会只开过2次,工作也确实没有做到家,其原因在于承接的项目已超过公司的运作能力。
与此相对照,本土管理咨询公司在人力上的优势则十分明显,不仅在人力资源方面如此,其他优势还有很多。在对本土企业的了解方面、在中国地区的数据积累方面、在人际沟通等方面的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就以费用来看,科尔尼的人均咨询收入为36万美元,无怪乎本土管理咨询公司的报价往往是国外公司的一半。
现在,本土企业对管理咨询的作用开始有所重视。也以麦克锡为例,在2001年中国企业的项目中,有20%为跨国企业、10%至15%为民营企业、60%至65%则是国有全资或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可以看出跨国企业以外的占了80%。所有跨国咨询公司中的本土客户已经占其客户总数的50%至70%。然而,我国5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有24万家,上市公司有千余家,目前管理咨询的渗透率还不到10%,而进入我国的国际级咨询公司也不过15家,本土管理咨询公司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我国目前的咨询市场仅为GDP的万分之一,而美国为20%,可见发展前景非常乐观。目前,经工商注册的具有管理咨询业务的本土企业已经达2万家之多,其中有一定规模的也有上百家。所以,在本土管理咨询公司之间,同样也存在竞争的问题。
目前,本土企业管理咨询的内容也非常广泛,诸如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企业对外招商的策划和包装、办公自动化方案拟定、质量标准的认证宣贯、顾客满意度调查、企业形象及识别系统设计等,这说明企业已经接受了企业管理咨询这样的形式。因为企业家不可能是全才,借用外脑是完全必须的,而且也有可能取得中肯而又中立的观点。
当然,管理咨询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关键还在于实施,许多咨询项目的失败,并不是方案不好,而是实施不力。从国外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咨询的重点就转到实施。我国企业的能力差距往往不在战略上,而是在战略的实施上。实施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综合能力。为此,必须要有一整套监控和调整的机制,确保方案落实到可实施的单位和环节,并采用监控实施进度的评分办法,对无法达到预定要求的部分及时启动调整程序。
管理咨询顾问的角色包含了创新、导师和教练三个定位,需要智商、情商双全,要求其兼有经济学家和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许多企业管理权威都是咨询师出身,如泰勒1893年开始从事咨询工程师工作,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还有全球营销学权威菲力普?科特勒和《企业再造》作者詹姆斯?钱匹等都也是如此,而这样的人才往往会在其他地方谋职,因此,本土管理咨询公司的人才建设始终是第一位的。
本土管理咨询公司只有靠自己的成绩来争取声望,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应该把提出适合中国企业的企业战略分析模型和市场竞争分析模型作为己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格利茨曾说,谁能把中国的经济问题研究明白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本土的管理咨询公司,努力啊!
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管理咨询公司可以说是一个典型,如今,中国的管理咨询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亿多美元,约占全球的百分之一,据专业机构预计,未来5年中国管理咨询的发展将以每年30%到50%的速度增长,难怪世界著名的麦克锡、波士顿、科尔尼、、埃森哲、罗兰?贝格等一流管理咨询公司都已进入中国。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是跟着自己的用户进入的;从1998年起在企业信息化浪潮中找到了本地客户;从2001年开始面临了本土管理咨询公司的竞争;到2002年,全球咨询公司20强中已经有一半落户中国。
世界一流咨询公司固然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本土管理咨询公司并非无优势可言,世界一流公司也不是十全十美。同时,并非每个企业都需要全球顶级的咨询公司服务,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企业应有不同的管理咨询公司与之相适应,例如对民营企业的方法当然不能等同于对跨国公司的方法。
国外管理咨询公司的方法是建立在成熟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的实际情况与之差别很大,海外经验是不能生搬硬套的,国内案例经验和数据都比较缺乏,对咨询人员的个人素质要求更为突出。
海外著名咨询公司进入中国以后逐渐适应了中国市场的特点,然而不幸也适应了一些消极的方面,例如,他们甚至学会了违心附和企业把手的先入之见,从而丧失了宝贵的独立性,使咨询工作失去意义。
以最著名的、成立于1926年的麦克锡为例,他在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2家分公司、近9000名员工,全球500强中一半以上是其客户,自1994年以来已在中国承接了300多个咨询项目,业绩骄人,但也不是无瑕可击,普遍受到指责的就有中国联通CDMA主打高端用户的决策、南京路改造方案、实达电脑咨询等项目,《IT与生产力》的报告也受到全球IT业的质疑。
麦克锡的失误也许与人力投入不足有关,麦克锡在大中华区的员工共174名,在1996年至2000年中在大中华地区共做完项目299个,平均每年每个项目投入仅2.32人,以实达电脑为例,方案讨论会只开过2次,工作也确实没有做到家,其原因在于承接的项目已超过公司的运作能力。
与此相对照,本土管理咨询公司在人力上的优势则十分明显,不仅在人力资源方面如此,其他优势还有很多。在对本土企业的了解方面、在中国地区的数据积累方面、在人际沟通等方面的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就以费用来看,科尔尼的人均咨询收入为36万美元,无怪乎本土管理咨询公司的报价往往是国外公司的一半。
现在,本土企业对管理咨询的作用开始有所重视。也以麦克锡为例,在2001年中国企业的项目中,有20%为跨国企业、10%至15%为民营企业、60%至65%则是国有全资或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可以看出跨国企业以外的占了80%。所有跨国咨询公司中的本土客户已经占其客户总数的50%至70%。然而,我国5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有24万家,上市公司有千余家,目前管理咨询的渗透率还不到10%,而进入我国的国际级咨询公司也不过15家,本土管理咨询公司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我国目前的咨询市场仅为GDP的万分之一,而美国为20%,可见发展前景非常乐观。目前,经工商注册的具有管理咨询业务的本土企业已经达2万家之多,其中有一定规模的也有上百家。所以,在本土管理咨询公司之间,同样也存在竞争的问题。
目前,本土企业管理咨询的内容也非常广泛,诸如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企业对外招商的策划和包装、办公自动化方案拟定、质量标准的认证宣贯、顾客满意度调查、企业形象及识别系统设计等,这说明企业已经接受了企业管理咨询这样的形式。因为企业家不可能是全才,借用外脑是完全必须的,而且也有可能取得中肯而又中立的观点。
当然,管理咨询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关键还在于实施,许多咨询项目的失败,并不是方案不好,而是实施不力。从国外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咨询的重点就转到实施。我国企业的能力差距往往不在战略上,而是在战略的实施上。实施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综合能力。为此,必须要有一整套监控和调整的机制,确保方案落实到可实施的单位和环节,并采用监控实施进度的评分办法,对无法达到预定要求的部分及时启动调整程序。
管理咨询顾问的角色包含了创新、导师和教练三个定位,需要智商、情商双全,要求其兼有经济学家和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许多企业管理权威都是咨询师出身,如泰勒1893年开始从事咨询工程师工作,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还有全球营销学权威菲力普?科特勒和《企业再造》作者詹姆斯?钱匹等都也是如此,而这样的人才往往会在其他地方谋职,因此,本土管理咨询公司的人才建设始终是第一位的。
本土管理咨询公司只有靠自己的成绩来争取声望,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应该把提出适合中国企业的企业战略分析模型和市场竞争分析模型作为己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格利茨曾说,谁能把中国的经济问题研究明白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本土的管理咨询公司,努力啊!
下一篇:蓬勃发展的欧洲咨询业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