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鞋业的区域发展
2003年我国生产各类鞋近70亿双,占全球鞋类生产总量的50%以上,2006年全球共制造了148亿多双成品鞋,其中我国制鞋企业产量突破100亿双,占世界年产量68%的份额,生产份额的不断提高说明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鞋产品的重要制造基地。
随着我国制鞋业在国际中地位的逐步提高,由过去的接单制造转为创出世界品牌,由过去的没有产品定价权向定价权和国际贸易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过渡,中国制鞋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充分展示了摆脱对外依存,走出自主研发、创出世界品牌,是我国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必然选择。
现在摆在中国制鞋企业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我国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打出自己的产品品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地方产业集群战略是提升我国制鞋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从世界制鞋业区域转移来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世界鞋业制造基地从欧美发达国家转移到亚洲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之后又逐步转移到了中国大陆、印尼、越南、印度等。到90年代,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大陆的主要基地,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2006年,我国制鞋企业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8%,而位于珠三角经济区内的广东省东莞市年成品鞋的采购量就占到世界的60%。由于制鞋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通过世界制鞋产业的转移来看,制鞋业已经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国家及地区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因而,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逐年上升,国内制鞋行业出现了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国内鞋业产能转移的趋势在3年前便已出现,仅去年一年,就有300多家沿海制鞋工厂落户成都。虽然成都有“中国女鞋之都”之称,但是,成都、重庆两地的各类鞋产品还未完全形成规模,因而,在“东鞋西移”的趋势下,我国制鞋企业应继续提高产业集群化,进一步加大产业的区域集中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之间共享生产资料、公共服务、区域品牌,通过合作来提高集体效率,并在合作中促进创新,保证我国制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全球地位和产品竞争力。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