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十大不良现象
售后服务电话屡打不通、退换货不按国家“三包”规定执行、便民公共设施能用的不多;食品、服装、鞋帽企业在各地的生产企业、代理商的售后服务热线形同虚设……这是日前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在其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服务质量论坛”上首次曝光的服务业十大不良现象。
据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调查监督部部长李敬凯介绍,城市服务调查活动开始于2001年9月,行程12万多公里,共对全国31个城市的公共事业、公众服务、售后服务的7000多个单位的服务质量进行了察访。调查涉及面不仅包括了城市传统的服务项目,如水、电、煤气、120等公用事业单位的服务,还包括了商业、电信、移动通信、保险、医院急诊、长途客运、机场、火车站、列车等公众服务,还有和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家电、防盗门、电梯等20多个项目在内的售后服务。
质量万里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业存在的不良现象直接与我国服务标准体系不完善有关。我国目前只有104项服务类的国家标准。服务标准数量少,现有标准只停留在传统服务业上,一些新兴服务业标准基本处于空白,满足不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制定的标准可操作性差等,都成为导致服务质量水平难以大幅度提高的瓶颈。
服务业十大不良现象:
1、 企业服务承诺落实难度大
很多企业的售后维修电话要么老占线,要么是非常复杂的语音留言,难以真正解决问题。
某汽车企业向社会承诺24小时救援服务,质量万里行以用户的名义要求该单位救援时,工作人员回答:“去不了。”察访人员问:“你们不是承诺24小时救援服务吗?怎么来不了呢?”工作人员回答:“这个承诺根本做不到,只是领导为了卖车做的宣传。”
在对西南某火车站的察访中,发现该站问题严重,脏、乱、差俱全。当询问值班员对铁道部公布多年的“三要、四心、五主动”的相关内容时,该值班员却回答:“不知道有此承诺。”
2、 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打折扣
很多经营者根据自身需要改变三包规定本意,比如手机“三包”明确规定,送修的手机在七日内不能修好的,商家应提供备用机,但商家却以七天为限,第八天才提供备用机。
3、 服务缺位、越位现象突出
在北京、无锡、保定、青岛、武汉等11个城市的调查中,食品、服装、鞋帽三类生产企业的服务质量、消费者满意率在所察访企业中是最差的。
在武汉一家网通营业厅的保安,却卖起手机卡;在呼和浩特的一家电信营业厅,保安成了不经他手,啥事难成的“当家保安”,态度相当恶劣。北京的交警协勤人员的职责是帮助疏导交通,但在过去,部分人却只顾拍违章、贴罚款条。
4、 企业服务教育盲点多
一些服务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盛气凌人,服务用语欠缺文明。一些企业全员服务意识不够,服务意识仅仅局限于服务部门。
5、 餐饮业虚假宣传愚弄顾客
餐馆提供的菜肴与菜单上的照片相去甚远,经营者还振振有词:“图片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本店拥有最终解释权。”万里行认为,这是典型的霸王条款,虚假宣传。
6、 汽车维修价格模糊
本来承诺免费救援、修车的维修店突然提出救援收费,几十元、几百元就能搞定的小毛病,到了4S店后维修费用就会高达千元甚至上万元,有的一部车的零配件价格之和是整车的两倍。
7、 城市基础设施“人性化”不足
城市软环境建设不足,很多城市在外语标识和外语交际两个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一些银行、邮局、交通工具上没有外文说明。一些城市设施也存在缺陷,尤其是针对残疾人、聋哑人、盲人的设施,很多地铁根本没有可供轮椅上下的通道或电梯。
8、 公共设施缺乏有效管理
路边上的售货机、咪表、电话等公共设施好多不能正常使用。免冲厕所不能用,公共厕所的水龙头漏水、冲水装置堵塞、臭气熏天。
9、 出租车管理无序
一些城市的出租车挑肥拣瘦,拉客拼客,拒客宰客,不打计程表,言语不规范,衣装不整洁,甚至还歧视外地口音的乘客。
10、 某些垄断服务业缺乏以客户为本的意识
铁路买票难、用水难、飞机晚点、不知不觉一个短信就被订了包月套餐,承诺马上开通的宽带业务等了几个月杳无音信等等,一些公共产品热线开通只是一天八小时,消费者上班他也上班,消费者下班他也下班,八小时之外如果产品发生问题就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某些垄断服务业的以客户为本意识的缺失一直没有显著改观。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