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出走的十大公司创始人
第一类:创始人涉嫌造假账以及挪用公司资金
在中国公司中,有一部分创始人虽力尽艰险创业成功,但私心作祟,最终被迫离职。
黄宏生:涉嫌造假账以及挪用公司资金
2004年11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创维数码,于9点44分突然停牌。随后传出消息,包括该公司主席黄宏生在内的10名人员于昨天下午被香港廉政公署带走协助调查,原因是涉嫌造假账以及挪用公司资金。
创维上市之后,黄宏生对大量资金的出路思考很多,他曾和记者讨论,地产是否一个投资方向,一方面因为利润很大,另一方面想找他合作的人也很多。有消息说,2002年他和一家深圳的地产公司就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但不是以创维公司名义而是个人出资。 此笔资金涉嫌转移到三亚创维鸿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地是三亚,于2002年11月1日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该公司主页上的资料说,该公司是创维集团与深圳鸿洲地产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司在三亚投资开发的“港门下村和水居巷”旧城改造项目,即时代海岸,是海南省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项目占地约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1.7万平方米,是一个集旅游、度假、休闲和娱乐等多功能的综合项目。
倪润峰:四川长虹滑落 高层管理者私心作祟
倪润峰2001年再次上台后,长虹迅速开拓海外市场,合作对象是美国一家名叫APEX的华人公司,创办人叫季龙粉。2002年长虹出口额7.6亿美元,其中APEX就欠了7亿美元;2003年长虹出口额8亿美元,APEX欠了6亿美元。我发现APEX主要通过小额交易建立信誉,然后采用赊账的方式进行大额贸易,以后就不还钱。 倪氏吸金大法第二式:把大批资金投资于子公司,然后通过子公司把资金转走。子公司因为对其资料公布的要求没有上市公司严格,隐蔽性高,就成了一些人转移资金的好地方。倪润峰通过应收账款,巧妙地将货款转移至子公司,再利用子公司隐蔽性好的特点进一步将资金转走,最后银行债权追索无门。
第二类:创始人与资本方不合 被赶走
在资本与管理层的较量中,很多时候由于资本控股,创始人被迫出走或则被踢出局。
王俊涛:不满资本方决策 控制权已旁落资本方
2000年,王峻涛在8848业务方向与大股东发生矛盾。大股东认为NASDAQ不再欢迎B2C,提议丢掉B2C业务。王峻涛坚决反对。王峻涛发现,虽然自己是8848的创始人,但控制权已经旁落资本方。于是干脆辞去8848职务,将8848彻底交付给风险投资商。
2000年底,8848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发布会,宣布推出MARKET PLACE交易系统,全面转向B2B方案服务。王峻涛公然缺席了那次发布会。王峻涛辞去8848职务后,将8848彻底交付给风险投资商,IDG实际控制了已经成为真空的8848无形资产,老8848遭“彻底清算”。创始人离去的8848,开始走向没落。
高燃:投资方将创始人踢出局
2006年23日,高维视讯科技Mysee就公司人士变动发出正式声明,称此次人士变动及产品队伍重组是为适应市场需求,而原总裁高燃则是以身体健康为由,将于11月1日离任。 此前便有消息表示创始人兼总裁高燃因与资方发生分歧而“被架空”。 [高燃将从MySee离职 或将远东集团担任副总裁]
当年自称不怎么懂互联网的高燃,以一个电子商务(B2C)项目,得到同样不懂互联网的远东集团老板蒋锡培个人投资100万人民币,当100万资金到手的那一天,高燃突然宣布,这个项目不做了。随后高燃从创业者便成了投资者,他怀揣私募来得百万资金,重新开始找项目。最终的机会来自他清华大学的一个同学,当时这个同学手里有一个P2P的项目,正在寻找资本的支持,于是,在经过一番研究看好宽带互联网的高燃,把双方的公司合并了。然而,直到今天仍然让高燃后悔的是,高燃在这次合并中,没有取得绝对的控股权地位,为后来被投资方踢出局埋下了伏笔。促使高燃离开的原因有很多,资本和企业创始人之间、企业创始团队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当然是首要原因,但高燃自身的性格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赵广民:资本方不满创始人
在2005年6月之前,赵广民一直是珠海炬力的总经理,6月份之后成为副总,而在11月份公司正式上市后,赵广民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副董事长。
对于赵离职的原因,珠海炬力官方的答复是“退休”。该公司一位负责媒体关系的职员说,“虽然还不到退休年龄,但赵总在这个行业已经功成名就,做出隐退的决定也很自然。” 不过,接近赵广民的业内人士表示,赵的离开与投资方有关。早在珠海炬力上市前,投资方便有更换公司高管的想法。公开资料显示,赵广民在珠海炬力的总经理任期到2005年8月为止,正是公司准备上市的冲刺阶段。接替赵出任总经理的,则是拥有多年半导体业工作经验的中国台湾籍人士叶南宏。关于这段历程,在上市后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赵广民语出惊人:“为了上市,有时候先要拿自己开刀!”
第三类:被收购后的命运,被收购方的职业经理人替代
在跨国巨头进军中国市场的路上,有两个现象:第一,没有一个被收购的本土公司创始人至今留在跨国公司;第二,没有一个职业经理人能安稳度过三年任期。创业公司被收购后,创业者的命运,似乎注定就是被收购方的职业经理人替代。
周鸿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