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结束。约150名与会者一致通过了“滨海宣言”,建议东部发达地区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 中国贫困人口总数世界第二 据悉,到2005年年底,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人。如果按照人均1天消费1美元的国际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总数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位。 中国扶贫难度越来越大 据新华社消息,出席13日至14日于此间举行的“首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的专家说,尽管持续20年的扶贫事业大大减少了中国的贫困人口,但是中国当前的扶贫任务仍然很艰巨,而且扶贫的难度越来越大。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田瑞璋说,目前中国农村人口尚在贫困线的贫困人口2300多万,处在温饱边缘线近5000万,还有城市贫困人口约2800万,因此,整个中国尚有1亿人处在脱贫的边缘。 他说,如果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提出的人均每天消费1美元作为贫困线的话,中国贫困人口将可能突破2亿,中国扶贫的任务不是越来越少了,而是越来越重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扶贫的难度越来越大。 《天津滨海宣言》提对策 由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举办这次论坛上,通过了旨在推进东部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天津滨海宣言”。宣言明确表示,当前中国的贫困群体弱势地位正在进一步突显。 《宣言》指出,贫困与生态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是造成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关系,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宣言》提出了实现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六项措施:一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培训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向东部地区和城镇转移;二是加强东部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实现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三是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加大东部地区对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力度;四是支持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减轻贫困地区人民子女教育、医疗负担;五是推动扶贫开发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协助贫困地区争取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提供援助性扶贫项目;六是加大对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防止“卖血式”脱贫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厉以宁说,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越是贫困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就越容易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这样不但不能改善贫困地区的现状,而且必然导致生态状况日益恶化和资源的过度开发,结果将使当地的农民越来越贫穷,形成低收入导致生态破坏和资源破坏,最后收入更低的恶性循环。 另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雷明表达了他对于当前扶贫中出现一些新问题的担忧。他表示,中国的扶贫政策走过了从“政府输血”到号召“地方造血”的过程,随着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从全国来看,缓贫减贫的成效比较明显,但这只是经济上的指标。 雷明说,很多贫困地区都处于中西部的资源丰富性省份,比如贵州和湖南,从2000年进行西部大开发之后,这些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以西电东送为主的工业化过程。但地方政府除了财政收入之外并不能获得更大的益处。“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国家或是省直接投资的,90%以上的工人都来自外地,对扩大当地就业的能力非常有限。更严重的是,地方政府必须承担一些项目所带来的污染环境的后果。这将使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更加脆弱。” 雷明将此称为“卖血式”脱贫,这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将陷入恶性循环。地方政府在这一方面认识非常欠缺,在他看来,必须改变这种过度发展经济的脱贫思路。“扶贫不等于寻钱,贫困地区必须确认自己的发展阶段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不仅仅导入物质资本,还要注重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否则从生活贫困走向另外的贫困,比如生态贫困或是能力性贫困,这将比原来的情况更糟糕。”雷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