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sitename--] - 网站首页―中恒远策―工业品渠道调研专家 | topo100.com
繁体中文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中系车的“国别烙印”应该是什么?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新华网北京2月4日电(记者 南辰)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06年自主品牌轿车销售了98.28万辆,市场占有率为25.67%,与位列第一的日系品牌市场占有率相差仅0.32个百分点,名列第二。然而,这一好成绩的取得,不能掩盖目前自主品牌轿车产品整体特色模糊、没有形成鲜明“国别烙印”的现状。

   正如每个国家都有特色菜肴一样,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产品也有鲜明的“国别烙印”。例如,德系车,中国消费者对其印象多是底盘扎实,动力强劲,安全系数高;法系车,外观浪漫,让高科技为人性化需求服务则是比较突出的特色;日系车省油,外观大气,但车身覆盖钢板薄;美系车体积大、重量大、排量大,油耗偏高;韩系车擅长拼性价比、配置等等。那么中系车的特色在我们脑海中有没有类似的浓缩呢?认真想一想,除了价格低廉之外,真正的产品特色其实非常模糊。

    记者认为,中系车目前没有形成鲜明的“国别烙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自主品牌轿车的逐步崛起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由于长期以来实力太弱,自主品牌轿车根本无法大规模占领市场,目前也仅局限在中低端产品,没有形成全系列产品的覆盖力,当然也就谈不上形成什么整体特色。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走全面引进的路子,各国主要汽车品牌基本上都已被拿来国产,造成自主品牌“师从”较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自主品牌在利用“拿来主义”发展壮大自己的时候,太过囫囵吞枣,缺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过程。

    以近日正式发布的MG名爵自主品牌和公布价格的上汽自主品牌荣威来说,无论是产品的宣传用语,还是厂家营造的“卖点”,都十足“洋化”。例如什么“英伦经典风格”等等。客观分析,两个厂家接手罗孚这两部分资产的时间并不长,因此,真正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可能还谈不上。但是,记者认为,出于市场压力选择在战术层面走“洋化”路线之外,厂家有必要在战略层面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利用创新为手中的自主品牌打造出鲜明的中系特色。否则,收购、克隆、贴牌的路子不过是在用大把的银子换取坐坐“英国庄”的瘾罢了。

    记者认为,在中系车特色的形成上,利用嫁接再创新的做法是比较可取的。以一汽轿车的奔腾为例,在日系车底盘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大大增加了车身的安全性,使之融合了德系车的一些感觉,并四两拨千斤地选择安全性作为市场突破口和竖立自主品牌形象的捷径,目前看市场效果比较理想。当然,这并不是说奔腾能代表中系车的风格。从长远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学习对象应当以欧系车和日系车为主,这是中国人口、土地、能源的国情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汽车社会第二次重大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系车“国别烙印”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却是自主品牌企业一天都不能忽视的。坐而论道、光说不练不行,眼光只盯住眼前那点市场忙着占地盘也不行。在形成真正“国别烙印”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尽早在安全、节能、环保方面与合资品牌产品平起平坐。例如,自主品牌汽车能否在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的碰撞测试中迎头赶上,能否在发改委公布的油耗指标中表现优异,能否在尾气排放方面超前于国家标准等等。做不到这些,中系车谈“国别烙印”恐怕是空中楼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验证码: 智囊风云榜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还没加入中国智囊风云榜,欢迎加入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年鉴光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 1200254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