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首页 > 综合报告 > 中恒点评 > 商务评论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从洛轴收购的结局看国内优势企业应对外资兼并的新思路

2007-12-29 11:16:49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一、强势国际竞争对手实施“斩首式”收购的出发点
   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的优势企业均不同程度的面临强势的国际竞争对手的“斩首式”并购,如工程机械行业徐工、轴承行业的洛轴等。因此,国内多数优势行业的重点企业必须考虑如何应对强势国际竞争对手的这种收购。
  简单的讲,强势外资企业采用这种收购方式的主要目的有如下五个方面:
   1. 以迂为直,通过收购进入中国进入壁垒较高的产品市场。
  通过收购,绕开进入部分产品市场的原有壁垒,尤其是政策性壁垒,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如德国舍弗勒(Schaeffler)集团旗下的FAG轴承公司曾与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宁夏西北富安捷铁路轴承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铁路轴承。通过“合资――控股――独资”的路线,舍弗勒由此拥有了中国铁路轴承市场25%的份额。
   2. 通过高屋建瓴的收购,达到消灭国内强势竞争对手的目的。
  如凯雷收购徐工的案例,如果凯雷收购成功,至少能达到如下三个目的:消灭国内强势的竞争对手徐工,消化了遭遇强劲对手徐工后面临的激烈竞争;通过收购事件的宣传,扩大了凯雷的知名度;整合徐工国内优势产品的产能,降低绿地建设带来的机会成本。
   3. 通过收购,整合优势企业的产能,短期内生产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
  通过整合国内原有的优势企业,一方面可以减少注册等一系列前期的准备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内企业的原有生产设备,达到尽快开工并能生产出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的目的。
   4. 通过收购,直接获得了原有优势企业的大量熟练劳动力。
   5. 通过收购,在后期的整合过程中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扶持与优惠政策。
  二、国内优势行业的领先企业愿意被收购的出发点
  国内部分行业的领先企业之所以愿意被收购,其出发点主要有如下的四个方面:
   1. 经营不理想,通过收购重组,摆脱经营困境,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2. 获取国际领先的生产技术,突破企业自身的技术瓶颈;
   3. 与强势的国际竞争对手合资合作,更好的占领国内市场;
   4. 利用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通路,使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当然,行业不同、企业不同,所导致的上述出发点占据的权重就不同。我国部分行业的领先企业之所以愿意被收购,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摆脱当前的经营困境,使得企业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洛轴收购结局看优势企业应对外资收购的新思路
  在河南省政府2007年1月15日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该省的明星国企永城煤电集团公司(下称永煤)被最终确定为洛轴的接盘者。而之前夺标呼声甚高的德国舍弗勒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浙江天马轴承股份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等中外企业,均已暂时出局。洛阳市国资委主任唐超07年1月18日表示,目前永煤重组洛轴的具体方案仍在商谈之中,有望月底前敲定。重组的主导思路是,以永煤和洛轴两年前合资组建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下称LYC)为平台,由LYC承接并盘活洛轴的主要资产,尽快实现新老公司的一体化经营。
  河南永煤对洛轴的最终接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通过地方非同行业的优势企业集团对处于困境的原优势企业进行整合,将部分原优势企业从暂时性的经营困境中摆脱出来,实现正常化经营。这样能够达到两个层次的目的:
  一方面通过输血使得处于暂时性困境的优势企业的实现正常经营,这样即使将来与国际对手重谈兼并收购事宜,也能赢得更好的筹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参与重组的地方优势企业集团也能以更为合理地价格套现其先前低价收购的股权。
  另一方面通过向处于暂时性困境的优势企业输血,很可能达到这些优势企业再次具备造血的能力,最终实现自主经营的目的。而参与重组的地方优势企业集团从而获得了这些再生的强势企业的相当比例的优质股权,保证以后的稳定收益。

  (撰稿人:金香淑  本文属原创稿件,由北京中恒远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供EC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zonghebaogao/zhonghengdianping/shangwupinglun/2007-12-29/2451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风云榜版权所有 京ICP证 06054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