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能阅读到的媒体……唉,大概不说你也知道,经常是谬误百出,中国记者水平太差,写出的文章往往贻笑大方,即使财经媒体也逃脱不掉这个怪圈。
这两年“沃尔玛(Wal-Mart)”的声势简直如雷贯耳,没错,沃尔玛确实是美国第一大连锁超市,但问题在于沃尔玛的目标客户群是美国中低收入人群,并非高档品牌。“规模大”和“高档品牌”完全两码事,例如美国第二大超市连锁“塔吉特(Target)”,虽然规模比沃尔玛只稍小一点,但档次就高一截(国内媒体却很少报道)。其实,真正面对美国高端消费人群的,是“梅西百货(MACYS)”和纽约第五大道上的那些著名商店。
“宜家家居(IKEA)”也被国内媒体误导,在欧美,宜家是典型的中低收入人群乐园,包括在校大学生非常喜欢――因为便宜嘛!而欧美高端家庭所消费的家具,都是从“家居小店”购买,往往是意大利、法国的家具厂商生产,每款只几套而已,价格十分昂贵,但保证了个性化,决不会重样。北京、上海某些楼盘的样板间,就曾被嘲笑没品味,“走进了任何一间摆的家具都差不多,仿佛宜家的展示厅。”
宝洁(P?G)在中国也是这样,莫名其妙就变了身。海飞丝、飘柔、潘婷等确实在全世界都算是“名牌”,却绝非“高档”。想想看,这几个品牌都是“无性别”品牌――不分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也都在用,怎么可能是高端消费的挚爱呢……
OK,这就引申出一个话题:如果你是资金并不雄厚(可能只有十万元以下)的创业者,你将选择赚那一部分人的钱?换句话讲,赚中低端人的钱,要走“成本领先型”,而赚高收入人群的钱,要靠“产品差异化”。先别看答案,靠直觉回答一下?
很多人误以为,中低端人群基数大,市场大,会比较容易赚吧?其实很多创业者死就死在了战略上(战略错了,战术再对也没用)。因为“成本领先型”的核心是低成本带来的低售价,低成本需要大资金的介入――全球化采购、庞大而高效率的运营团队、极高的市场宣传投入――只有规模超级大,才能带来最低平均成本。但这一来,竞争往往你死我活。小资金的创业者活下来的概率几何?就好像沃尔玛的成功,是踩在了美国无数小型夫妻店杂货铺的倒闭尸体上。
而“产品差异化”路线,是使定位变窄,将市场细分,只赚某一部分人的钱,牢牢把焦点锁定。例如香港一家皮鞋工坊,只用手工定做皮鞋,售价动辄数万,简直是天价。但他的顾客包括了李嘉诚、金庸这样的名人、富人。几十年了,都一直生意兴隆――这个兴隆并非销量巨大,而是极小销量,超高利润。
现在再想想,如果你资金有限,是学习“耐克”模式,全球采购、全球设厂、全球销售比较容易成功,还是学习那家香港皮鞋工坊,只针对富豪阶层卖鞋比较容易成功?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有人会说,“准确的狭窄定位”,成功概率虽高,却会导致始终无法“做很大”。这就看你的商业理想了:你是想做个“百万小富”就好,还是把比尔•盖茨挤下世界首富位置你才甘心?
所以我们推荐中小资金创业项目,往往会推荐像来自希腊的品牌――“阿芙香薰品专卖店”这样,只针对高端消费人群的市场定位。
首先,香薰品是洗发、沐浴、润肤、护肤一类的日常必需品,就像刚才谈的皮鞋一样,任何人都要购买,只不过分高中低档。恰恰香薰品是这类产品中最高档的体现。去欧美甚至香港看看,就会发现,飘柔、海飞丝那几个大众牌子是蓝领用的,99%的白领女性只用香薰护理品。
其次,利润高――卖一瓶香薰护理品的利润,大约是普通产品的几十倍。而且消费常规产品,沐浴乳买一瓶就够了,用光了才再买。但香薰品不同,不买的从不会买,买的一旦认同,就是成系列的购买,玫瑰的、茉莉的、茶树的、洋柑橘的、熏衣草的……就仿佛“斯沃琪(Swatch)”时尚手表,“粉丝们”一旦接受其文化,就会“成系列”的长期购买。
最后,顾客忠诚度高,长期重复消费――其实,接受这类高端消费品,就是一个顾客逐渐对该品牌文化的“中毒”过程。想想看,人们喝可口可乐,是因为它解渴健康,还是因为可口可乐所代表的文化?而文化是具有“排他性”的,一旦认同,就会长期追随,重复消费。“阿芙”来自希腊,本身这个名字,在希腊神话中,就是爱与美之神,只不过中国人更多知道“阿芙”在罗马神话里的发音――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