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首页 > 免费数据 > 市场数据 > 正文 返回 打印

P2P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分析

2007-10-25 09:44:09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一个互联网大会,造就了P2P技术在2007年的再度被关注,而因为有了电信运营商的参与,而使得此次论战显得格外热火。虽然谈的还是老话题,如何应对P2P的流量,虽然还是关于封和堵的老对话。但时过境迁,P2P技术将因为有运营商的参与而开始会有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先来看看运营商方面的信息传递:
 
    中国电信韦乐平:将用P2P提供媒体服务,将为合法P2P应用提供流量本地疏导加速服务。
 
    中国网通左风:P2P是一个很好的模式,电信运营商应该采用这个模式。
 
    信产部韩夏:目前P2P占用了大量带宽资源,致使其他业务难以开展。
 
    侯自强:电信、网通、移动悄然改造网络支持P2P。
 
    中科院邬贺铨:在CNGI上开发基于重叠网技术智能结点的P2P,可以更好地综合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运营商的盈利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在越来越多独立P2P技术和运营网站的冲击下,对传统电信运营商已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如果电信运营商再不及时出手,在网络中立化的趋势下,电信很有可能在业务上失去竞争力,而沦落为一个纯粹的通道提供商,因此与其授人于柄,不如自主控制,在保证主导权的同时,也能借此充分发挥P2P的优势,减少运营商的投资和增加一定的收益。因势利导将大于对抗封堵。
 
    P2P作为一种分布式网络,其价值在于充分利用了终端以及不同链路上的在不同时刻的闲置能力,实现了极高的性价比。对于运营商来说,可以在减少相关服务设备的投资取得更好的效果。并借此增加用户的粘稠度和提升ARPU值。而且把业务的发展空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国内现有的很多P2P流媒体运营网站,依托P2P技术,获得了很好的用户发展空间,但在运营商眼中,他处于一种无序的全网穿行状态,无视甚至是危害了运营商的利益。
 
    这样的现状虽然使用户能得到较好的用户体验,但因其不可控和无序,大大增加了宽带运营商的骨干网络压力,使其限于被动状态。在既无法采取单方面增加带宽的补牢方式,(增加不能带来收益),又无法采取封堵的极端方式下,(封堵不切实际)对于运营商来说,最好的方式就充分吸收利用P2P技术,借助电信的优势平台,将流量重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从CDN角度考虑,现在的CDN还处于第一代,更多适应的是互联网1。0时代,图片、文字等小流量内容的分发,对于2。0时代的以音视拼为主的流媒体内容还缺少很好的分发机制。CDN如何从一代走向二代,其实可以考虑将P2P和CDN结合,发挥P2P的分发优势。如可在CDN的边缘节点采取P2P方式,即将P2P控制在当地城市局域网内,类似区域自治。这样既保证了域内用户的体验,同时又可保证P2P不对骨干网形成流量冲击。而这一技术在用于PC用户的同时,还非常有助于IPTV上的直播应用。
 
    目前关注P2P的厂家已经开始从原有的互联网公司,扩展到了传统的电信设备厂家,如华为、中兴、UT等公司。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研究和应用P2P也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电信运营商在这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是发挥其运营级系统设备厂家的优势。
 
    华为,从今年起一直在关注和研究P2P技术,重点更多放在CDN和P2P的结合方面,而这也是希望能发挥他们在CDN方面的优势,但今年北方九省的CDN招标输给思华后,对他们的冲击也颇大,目前P2P方面似乎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中兴:积极研发P2P产品,现已经设计出自己的P2P直播软件,并在电信内部进行了测试,据说有可能后续在某省电信互联星空平台上推出
 
   UT:UT当年的碎片分发,将媒体文件片断分布部署在网络上,提升了传输和分发效率,其原理接近于P2P,但还不是完全的对等P2P。可惜没有将此进一步深化。只停留在了传输层面,未能将其业务产品化。
 
    可以说,在电信运营商的授意下,这些厂家在积极准备,而将P2P作为未来通信标准而言,传统的互联网公司对此的理解还有很大差距,在这方面,还难以承担起此重任(从流媒体网所举办的P2P标准沙龙上感受到),而通信设备厂家,在这方面浸染颇深,入门和主导性颇强。
 
    而后续,虽然不会采取极端的封堵的手段,但电信运营商对于现有的P2P流媒体网站会着重加以管理和限制,以外压和内联的方式,逐渐界定相关游戏规则。
 
    而我个人一直认为,P2P的未来,掌握标准高端是大用,而现在如火如荼的P2P流媒体运营网站,只是小用而已。看似风光,其实日子并不轻松。
 
    目前国内拥有的P2P技术的网络公司,从数量来说,不少了,他们的发展也已进入了一个平缓发展期,虽然还在有不少新的公司出现,但基本上对整体的市场格局已经难以产生大的变化,那些发展的最早,最先获得资金的厂家,占据了约70%的市场机会,而后起的厂家,在面临市场分额被分割,市场收益不明确,风投不重点关注的环境下,突起机会越来越小,最多是自保而已。
 
    整个P2P流媒体产业也和IPTV一样一直在经历着这样的困惑)
 
    •  有技术、没资金(广告主不认可,涉及到品牌,如果是盗版的内容市场
 
    •  有资金、不敢投(政策因素,成本问题,盗版驱逐正版,谁投谁是冤大头)
 
    •  有市场、没收益(用户需要,但收不上钱,彼此的竞争扰乱了市场的秩序)
 
    •  有前途、没准信(面队庞大的网络用户数这一市场机会大家都看好,但商业模式等种种条件的不成熟,使得大家一直都处于煎熬之中
 
    那些相对发展的较好的P2P公司,发展还是建立在外在资金支持的基础上,通过资金来提升规模,以规模来改变市场和影响政策,以广告收入来获得一定的收益。其发展模式还是处于前期积累阶段,投大于收,其底子并不牢靠。
 
    收入依托点;P2P平台,用户数,这两者互为补充。前者是依托体验来吸引用户,后者是以其数量来吸引广告。
 
可营收点:
 
    1、  向内容方收费:依托P2P平台,变相替内容提供方落地,这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上会受到政策上的限制,发展不容易,而且收费可能性不高
 
    2、  向用户收费:同类网站太多,内容雷同,谁要轻易开这个口子,就会把自己的用户推到对手那边,
 
    3、  向广告主收费:最现实的方式,通过用户免费扩大基数,以基数吸引广告主,通过第三方支付费用获得收益。这个环可以走通,但他的成本投入也相当大,那就是内容版权问题,因为版权直接关系到第三方广告主对其的认可,谁也不愿意把广告投到盗版上来影响声誉,所以,P2P厂家如要真正发展,在版权方面必须要有所投入,但实际上目前的广告所带来的价值可能还不足以支撑内容成本。
 
   以上只是众多P2P厂家里较为杰出的列举,除此外,还有很多厂家也有一定的优势,如TVKOO、PPFILM、天域等等。但综观总体局势:
 
    1、  现有的几大运营厂家占据大部分市场的状态,很难被打破,新厂家只能依托自己的新技术或者市场能力在边缘市场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2、  P2P的发展空间很大,但不应局限在现有的视频网站的类型
 
    3、  从资本方角度来看,对于P2P的投入持谨慎态度,新公司很难得到青睐。而从现有的资本投入角度来看,很多大VC投向的都不仅仅只是一家公司,未来通过这些公司间的合并来抵抗风险或发展的可能性很大。
 
    4、  P2P厂家现有的各自为政,在技术上很难统一标准化,而运营商又有这方面的需求,谁能占领这方面的制高点有助于未来发展。
 
    5、  运营派得势,技术派得利,发展各有优劣。
 
    6、  P2P和IPTV的结合点,除了CDN,终端产品上的发展也很值得关注,现在SNS和原力都已经拥有了基于P2P的机顶盒。而后续,相关的动作也会越加精细化。
 
    综上所言,我们看P2P,可以更多的从P2P其本身的技术角度出发,脱离现有的P2P流媒体网站这一角度,后者只是前者的一个影响力较大的应用而已。对于P2P,我们或许应该看的角度更多元些,把眼光放的更远些。

/hongguanshuju/shichangshuju/2007-10-25/74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风云榜版权所有 京ICP证 06054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