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浪网)
2007年7月18日,2007复旦管理学国际论坛在上海复旦大学光华楼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工商管理与企业成长”。新浪财经直播本次论坛的盛况,下文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本次论坛上的演讲:
张维迎:
谢谢各位专家,非常容幸来给大家汇报。我的三本书,《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第一本比较理论化,第二本是理论用于中国改革的研究,最后是比较系统的有关公司治理结构与产权关系的梳理。我的主要贡献第一点是为内部非对称的契约安排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
第二个从所有权的角度在现实当中观察到的许多企业行为提供了理论解释。
第三是为中国企业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讲这些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在一开始企业家理解企业的核心地位,在我看来为什么需要企业核心,有些人善于决策,有些人不善于决策,这样的话不同能力的人之间的合作可以达到一个改进。但是任何一个组织都面临这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一,就是我们怎么选择企业经营者,企业存在的价值是因为企业家。但是不能选出好的企业领导人,这个企业是没有意义的。这个问题由于跟人的能力不对称造成很麻烦。
第二在组织当中怎么激励人好好工作。我认为这两个问题不仅仅是企业,是所有组织的核心问题。这两个问题组织不好,没有任何组织可以成功,要选好人而且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所有权,从剩余控制权,撇开问题谈激励,企业应该有一个监督,但是没有来说什么样特征的人适合的。这是我主要的贡献,就是谁应该是企业的所有者?我证明两个因素最重要:
第一就是监督的难易程度。
第二,对团队的相对重要性。
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最容易偷懒和最重要的人应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就是为什么企业承担策略应该有企业的所有权,因为他最容易偷懒,第二他又最重要。当然我们知道一个组织当中企业家经常可能是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个个人,可能使问题稍微复杂一点,仍然这些理论可以分析这些问题。所有人都同样难以监管,可能合伙是最优的。第二个我们用信息模型来证明为什么一个人要成为企业家,他需要有一定的资本量,简单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外界没有办法了解一个人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如果我们做一个实验,我们发现任何人想到企业家,都去报名,可能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说一个人当企业家的临界能力,超过这个能力就当,不超过就不当。也就是说,一个德人财富越少,大想当企业家的积极性就越大。为什么?财产越多,当企业家的机会成本越大,行为的外部性越小,一无所有的人最有积极性拿别人的投资冒险。每个人要获得做企业家的资本要有一个基本的财富程度,想到企业家不行要认可你,就是财富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只有能力被充分揭露之后才可以在市场上获得很多的资源。
我们企业当中有大量的南郭先生。
我介绍一下三位一体。当然我也介绍了一般模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理解为所有权企业能力与财富的合作,而不是简单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个理论应用,刚才说的第二书很多观点是应用,主要出现在激励问题还是选人问题,我的核心就是选人问题。如果没有政府官员来选择企业领导人,是不是有积极性,像股东一样选择好的领导人,是不是把最好的人放在企业管理位置上。中国企业出现很多短期行为,我的短期行为是我不知道,我的位置不赖与我的业绩,所以我的业绩在选我这个位子上的人没有关系。中国企业兼并当中的障碍,我们观察中国有企业的兼并比私有企业难的多。因为企业不拥有所有权的人提供补充,这样的话就不愿放弃任何位置,这就导致了大量的中国企业本来兼并了合并变得更好,但是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位置。
另外中国企业的重复建设,很多企业有5个制造厂就够了,可能会出现500个。
还有恶性竞争,上市的竞争比非上市的公司竞争激烈的多。从产权的角度,你拥有的所有权越少,大量的事情都放在权利斗争上。高素质的人忙着干事,低素质的人在忙着斗争。
还有就是声誉机制,为什么看到中国的企业不关心未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所有权本身是声誉的索求权。这一点其实还可以应用在中国在广告费用上占的费用很大,中国的企业领导人都追求短期的价值而不是长远的企业发展。有很多方面来帮助我们理解观察到中国企业的非常独特的现象。我要强调这些现象是可以完全用标准理论是可以解释的。
我相信我主要影响在间接方面,来影响对企业的认识,对制度的认识。我们非常的自豪,人文社科在1989年2005年期间:我引进人力管理学当中名列前茅。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