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对组织的管理过程中,要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当管理要素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组织目的四者任何之一发生变化时,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这就是变易原理。变易之“易”为“变化之义”。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管理也不例外,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总是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法,也没有永远最优的管理方法。宽松的管理不一定比严格的好;专业化未必比多元化好;分权未必比集权好;在此企业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企业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在此部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部门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在此时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未来的时期也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同一时期在此国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国同样不一定最有效。任何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总是相应于特定的组织和特定的环境中,当组织和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方法也应相应地做出改变。任何管理都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实行动态管理。管理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灵活地选用管理方式,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实现组织的目标,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
在通常的组织管理中,组织目的通常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都以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作为管理的目的,但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因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首先,管理客体是动态系统,管理客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是由人、物以及环境等基本因素组成的,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系统,管理客体是决定管理方法的关键。对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的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的人员都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工业管理与商业管理不同,服务业与制造业不同,在同一企业内对管理人员和车间工人不同,对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同。某一方法在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管理的手段也不同。同样,管理者不同,对相同的管理对象,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方式,不同的管理者去执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组织环境也是影响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组织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来处理日常事务。以固定的结构,明确规定的等级和给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出具体任务的情况下进行业务活动,但是组织的这种机构章程都是仅适应组织所处的环境的,一旦组织环境发生大的变化,这种形式则必然行不通,如市场经济建立之后,许多国有组织由于没有随之变革,纷纷倒闭破产,相应于管理要素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地改变,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找出能够适应管理要素一切变化的固定的管理行为和职能,组织必须建立一个更有适应性的动态管理系统。变易原理从整体上说明管理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反映出了管理的整体性质。
变易原理的运用
变易原理说明管理行为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管理行为,管理行为具有动态性,从整体上回答了“管理是什么”的问题。变易原理要求每个管理者,从思想上明确管理对象、环境都在发展、变化,因而管理不能一成不变。每个管理者必须重视收集信息,及时进行调节,保持充分弹性,以适应客观事物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运用变易原理要掌握三个原则,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权变原则、弹性原则和创新原则。
一、权变原则权变的原则要求先有“权”,即权衡、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管理者首先应该将不同的管理对象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比较,分清它们的差别,然后才能依据差别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比如,对不同的下属应该使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但管理者首先应该分清下属相互之间的不同,以及现在的下属与过去自己领导过的下属的不同。只有搞清了他们的差异性,才能选择有差异性的管理方法。
按照这一原则,任何一种管理行为都只适应特定的管理条件,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解决各种管理条件的管理行为。因此,这一原则要求任何管理行为都必须从具体实际出发,而不能凭主观臆断行事。本世纪70年代,在西方形成并盛行一种权变管理学派正反映了这一管理学派指导管理实践的哲学思想。这一原则对于管理行为具有普通的指导意义,它要求管理者根据不同的管理条件,选择符合实际的管理行为和方法。
权变原则的另一方面是指比较不同管理方式的效果。管理者应该弄清每一种管理方式的优点和缺点,这样,在采用某种管理方式时才能避免缺点、发扬优点,没有对管理方式利弊的认识,也就无从下手去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比如,管理者密切同下属的关系,其优点,就是容易得到下属的理解和支持;但同时也有缺点,就是降低了自身的权威性,某些情况下会使自己的命令得不到很好地执行。
二、弹性原则弹性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除去作用力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比喻物体的伸缩性。弹性原则是说在管理活动中,管理方法、手段和措施都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留有余地,以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才能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管理活动中应留有余地、富有弹性,是由管理行为的性质决定。管理行为纷繁复杂,管理行为所碰到的问题,从来不是单因素的,影响管理行为的因素有许多,而且是由众多的、千丝万缕的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因素在起作用,管理者在处理特定管理问题时,管理者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以现代企业而言,管理决策中所面临的企业内外部因素就相当复杂,既涉及到国家行政法律法规、政治、经济形势、市场供求情况,也涉及到企业的具体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要完全掌握所有因素是不可能的。因此,弹性原则要求管理者在进行决策和处理管理问题时除了尽可能考虑多种因素之外,还必须从一开始就保持可调节的余地,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可采取相应对策来应付。
比如,在组织机构的设计上,应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的划分上应富有弹性,可随时调整某些部门,决定其取舍,以适应组织环境的变化。
三、创新原则当管理者认识到原有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已不适应于新的管理对象和环境条件时,他应该毅然地作出改变。这种改变就是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使组织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不断地革新、变化。创新是组织活力之源泉,创新关系到组织的兴衰成败。管理行为是一种变革活动。因为,组织中的人、财、物等要素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组织系统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要实现对组织的真正现实的管理,管理活动就要不断地随着组织的变化而变化。管理的变革性是由组织的运动决定的,管理要反映组织的变化,不仅反映组织现时的变化,而且要反映组织变化的趋势。
如果管理人员只限于继续做那些过去已经做过的事情,那么,他的组织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组织。这样下去,很有可能衰退,而不仅是停滞不前的问题,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尤其是这样。在传统管理中,组织环境变化较为缓慢,问题多是例行、重复的,创新性并不显得突出。现代管理面临的是动荡的环境和崭新的问题,创新是保持组织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因此,从本世纪下半叶开始,创新和决策职能一起受到了管理界的普遍、格外的重视。
来源:管理学理论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