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咨询这个行当
记不得在什么时候看过一篇关于咨询师与小姐进行对比的帖子了,内容已经忘的差不多了,文章结构与平衡记分卡有点相似,也是打分的好象,多少分也忘记了,但结论是很经典的:综合算下来,就是咨询师赶不上小姐。我总想那作者老兄一定是做人力资源的,否则绝对不能写的那么专业。
超级女生把专业和娱乐搅和在一起,这个发源于湖南的火星一下子把神州大地点燃了,当娱乐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男人要变成女人,女人要变成宠物,而宠物变成了客户,客户就变成了评委。
在评委面前,本来只有两种人,会唱歌的好好唱歌,不会唱歌的好好跳舞,但是不知哪一天,哪位天才老兄非要把两者撮合在一起,让唱歌的跟跳舞一样,而让跳舞的跟唱歌一样,于是超级女生诞生了。
正应了叶茂中先生当时挥斥方遒的名言了:定位是个屁!细想也对啊,定位定位,大家把自己给定住了,为什么唱歌的就得是唱歌的,跳舞的就得是跳舞的呢?为什么白酒就一定要卖文化而且是区域文化呢?为什么黄酒一定就是黄酒呢?为什么终端就一定是销售的关口而不可能是娱乐的平台呢?为什么进入大商场就一定要卖高价格才能能赚钱呢?为什么卖洗衣机的不能洗地瓜呢?为什么一定要做品牌呢?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做生意而不联合做大呢?为什么说做终端或者深度分销就大家都一起抛弃一批商了呢?
所谓咨询在中国已经很多了,有人甚至说中国有10万家各种各样的咨询公司或者机构,各种各样的生意背后无非是两种人:演员和说书的。
经历过提案的人都会对提案前的诸种准备记忆犹新,为了赢得客户的认可,彰显自身价值,大家真是殚精竭虑,报告是熬出来的自然不必说了,就是报告过程怎么控制和利用现场氛围也是一门学问,这种对氛围的感觉和敏感将一直伴随着整个项目的进行,就跟演员一样,演员就是在导演和剧本的牵扯下一点一点往前走的。大家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终生所学所有倾诉出来,为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所以有时候自己偶尔看看电视剧,就有一种幻觉,那里面各种人物的来来往往,说长道短不是跟客户沟通过程一样的吗?这个时候总是想起徐志摩的诗来:我在看你,你又何尝不是在看我呢?
另外一种就是说书的,说书的大家都知道,印象最深的就是马三立马老先生穿着大长褂站在一个台子的后边,嘴巴的吧的吧的说开了,惹的大家捧腹大笑,笑而不止,现场感很强,现在的培训师跟这个有点类似,不过大褂换成了西装,并且基本要用一些现代化的投影设备,不过也有高手的,就是不用任何东西,自己现场把在台下准备的以及生活、工作过程的事情联系起来,海阔天空的说起来,象余大师就是这样的高手,我们说内功深厚。
两者的作用基本上是一样的,无外乎“传道、授业、解惑"。
当然现实中很多公司是跟超级女生一样――唱跟跳混合起来――演员和说书的混合扮演,甚至有的还是多栖身份,尽管从标准上看可能很多即不是说书的也不是演员,但又都是说书的和演员。这个不是学术研讨,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本来,咨询的工作就是帮助客户打破常规或者习惯,达到柳暗花明的境地。
咨询行业是骗子吗?
尽管在咨询这个圈内你来我往大家杀的不可开交,但是在这个圈外,对咨询这个行业还是比较陌生的,甚至很多人还对此有一些偏见。
有一次在LP单位的聚会上,我作为家属出席了,相互询问家属的职业的时候,当听到我说是做咨询的时候,一些人不懂,让我解释一下什么是咨询,另外一些人直接笑着说,怎么听起来跟骗子有点类似啊。
我对前者的解释说,我知道你们的手机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我能帮你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销售解决方案,如果可以合作的话,大家一起把方案执行下去,达到改善销量或者利润的结果。这,基本上就是咨询。
我对后者说明道,对于你们的手机,我的方案如果被你们采用了,业绩好了,那就不是骗子,如果业绩不好,那你可以说我是骗子。但是,请问,你作为公司的一员,拿了老板的工资而销售没有上去,你是骗子还是我是骗子呢?我们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咨询可能是骗子,而你就是骗子。站在老板的角度,我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
我不是在赌气,也没有必要赌气,现实的确是这样的。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我们都面临成败各50%的几率,咨询效果的无法把握很多仅仅限于项目的结果: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从企业老板的角度来看,其实作为咨询公司也好,员工也好,功能都是一样的,区别仅仅在于咨询公司的工作要通过企业内部的员工发挥作用。
因此,对于咨询公司的人来说,与关键职位的人搞好关系意义重大,这样看来,咨询行业其实又不单纯是专业的行当,你的现场感要很强:连客户都不激动,你还有机会吗?
人还是分三六九等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变成朋友,或者让所有人都认可我的观点,但是有一点是重要的,就是“老老实实服务,扎扎实实作业",正应了老子的教诲: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在很多企业,我们都有很好的朋友。咨询公司往往面临非专业的局面:很多企业内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主次领导之间的争斗、派系本位之间的排挤。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就自然而然会被拉进去,但是,我们总是以公正的立场来陈述事实,从不走进哪一派。
这个角色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客户内部之间可能有些话或者有些关系不能相互疏通,我们就出面帮助协调,目的就有一个:把工作推动起来,把关系理顺。
坚持这样的立场,几乎在每一个企业都得到尊重,哪怕我们的项目结束了,还是保持着联系,即使项目不在了,但朋友还在,感情还在,我们当初在那里开会甚至为了某个业务问题争吵的激情还在,一句话:只要认真付出了,你就不会轻易忘却。
最近我们以前的一个客户找到公司,说自己有个资料需要我们帮忙写一下,我马上答应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帮忙搞定。
我们公司的项目有一段时间没有跟客户签合同了,有的签了也是签了第一年的,以后就没有签了,但是合作还在继续。下面的人总是催促续签合同,但是董事长总是这么说:“假如客户感觉你没有价值,你签了也没用,假如客户感觉你有价值,那么不用你催,他也会把服务费打给你"。
事实上,作为咨询公司衡量自身的价值总是来源于三个方面:
1) 客户愿不愿意与你交流观点;
2) 客户是不是有具体的行为,把你的建议去落实或者主动推动进行,这是你对客户有无影响力的关键;
3) 客户会不会不自觉的在一些场合使用我们的观点或者言论。
这三点是具体衡量咨询公司在项目中的作用的要点,也是察照作为专业的一个方面的能力是不是让客户产生依赖感。
也许我年纪还比较轻,这方面的经历相对来说还比较少,我们董事长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无数的朋友,他曾经说,他这辈子有一件事情他很自豪的,就是即使哪天他失业了,也不用担心没有饭吃。他说他可以做车周游四方,绝对不用担心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
当是朋友的时候,他委托你做事情会很放心,有个老总的独生女儿从国外带回一个洋女婿。对于这个洋女婿这个老总心理不是很有底,而且自己还没有见着活的姑爷,就让我们董事长出面了解了解,看看洋小子人怎么样。
以上这只是咨询公司工作价值――倘称其为价值――的一个方面而已。怎么说呢?做的久了,你会发觉其实咨询真是大道无形的。
其实很多事情的确是需要自信的,正如我们在推进经销商整合这件事情上。在项目立项前,我们市场走访的时候,很多人听了我们的想法之后都摇头,说以前就联合过,失败了,无法成功等等,劝我们不要走这条路了。
我们内部也彷徨过一段时间:做还是不做。最后下定决心做下去,顶多尝试一下:不做就永远没有机会,做了说不定还有机会。
这种情况在企业咨询里面也经常遇到,进入一个企业之后,很多人会跟我们说,你们菜单上的事情我们都做过。但是经过深入的访谈和走访之后,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本身就是咨询公司的价值。
大家都说经销商的生意不好做,原因到底在哪里?退一万步来说,就是为了弄清楚这个原因也值得拼一把。
最终,胜利女神向我们微笑了,在一次论坛之后,上海某经销商找到了我们,说出了自己盘算整合这件事情已经很久了,但老感觉心里没有底,今天听了“联合到整合"的观点之后很受启发,愿意与我们合作。
现在这个经销商已经成立了股份公司,在上海一个区域的餐饮网络就达到7000多家,还有将近2000个商超网络,中国的几大糖烟酒公司纷纷找上门来谈合作的事情。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甚至还有跨国企业想把上海模式复制到他们的核心市场,他们头痛的渠道问题终于有了解决方向,因为对于这个洋企业,在国外是成熟的大客户制,而国内遍地是小而全的小客户,用他们的话说:“跟中国人提豆腐一样,提,都提不起来"。
要我说咨询公司是不是骗子的话,我这么认为:你认为咨询公司是骗子,那它就是骗子,你认为咨询公司不是骗子,那它就不是骗子。想法可以改变世界,也可能毁灭世界,也可能什么作用也没有。
别人说你怎么怎么,你只能去忍受,你只能用事实去辩解。
对咨询这个行业的感悟
做咨询见的人很多,你必须面对不同的人。也许年轻人不相信朋友,以前只是为了项目而工作,或许朋友真的就是一顶帽子。甚至有时候会自问:朋友到底是什么?我还体会不深,从董事长身上我可以看出来:就是你一直交往很多年后,特别是你走到四五十岁的时候,仍然交往着,那才能说是你的朋友。也许我现在的所谓的朋友,只能是两种人:客户和合作者。
我深深的爱着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也在改变着我。我以前是不爱看类似“艺术人生"这样的文艺节目的,总感觉那上面的人在作秀,不真实。但是从去年开始,我突然发现自己愿意去看了。
每个认真生活过的人都不会害怕用真感情去面对镜头,认真的生活就是拼搏。
也许就是这一点,我们和有的客户能够维持四五年的合作关系,至今还在合作,正是有了这一点,再过许多年之后,我们才能够从客户和合作者变成朋友。
咨询这个行业是很让人心痛的行业,但也是可以让你心动的行业,是需要你用一辈子付出的行业。假如你要是一种投机的心理来的,那千万别进来,就如没有爱情的婚姻只能是分手一样,而且这个行业足够劳累,我相信,这个行业内的很多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症状,但这个行业的意义尽在于从事的人是快乐的。因为有爱,爱就是宝石。
没有爱,就没有方向。
这个行业也不会让人暴富,所以基本上,是个半吊子的活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关键活的是一种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