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首页 > 咨询公司 > 咨询业态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管理咨询业的病历 归纳为五个问题

2007-11-08 10:45:33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中国大部分企业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甚至全套管理流程,利用廉价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空白发展起来。咨询业其实也不例外,自身走的也是引进吸收的道路,把国外相应的咨询模式、工具消化一下,就成了自己公司的产品。走到现在,中国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也同样是咨询业遇到的问题,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重营销而轻研发。咨询业也需要有自己的研究,而且因为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从理论上来说,研发对咨询业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大部分咨询公司都把研发环节给外包出去了,或者利用国外的研究成果,或者就是把大咨询公司的咨询模式自我消化一下。公司的经营重心放在了拉客户、拉关系上,客户远比产品重要。想想是不是和中国企业现在普遍的做法类似?产品不一定好,但善于推销就能拿单,就能做大。

  价格战。价格战的背后是产品同质化,大量的咨询公司拿着同样的产品集中在空间比较大的业务类型上,没有自己的特色,无法给予客户独特的价值,自然只能拼价格。这一点,也是和中国企业普遍的经营状况类似。

  概念战。咨询业内的概念战也打得如火如荼,这也难怪,咨询顾问给别的公司做咨询还强调概念呢,自己当然更懂得概念的重要。营销中的细分,转化到咨询业就是“著名”、“第一人”、“十大”的说法满天飞。其实中国现在在管理理论的建设上,还到处都是空白,非常需要通过真正有内涵、有分量的概念进行阐释,就像中国的企业非常需要加强研究力量一样。但是概念背后要有真正的价值,而不是随便弄一个哗众取宠的名词去吸引客户。

  跟风。什么热点就去追逐什么,就像中国企业哪个行业热就蜂拥而入一样;今天还是著名战略专家呢,明天就成了“执行第一人”,后天就又开始到处宣讲蓝海解决方案了。

  战略缺失。中国企业之所以陷入价格战,就在于缺少长期积累的战略举措,奇怪的是,企业对战略咨询方面的业务需求却非常少。但从另一个方面想也不奇怪,咨询公司自己都没有战略,对于战略咨询这类非常需要信誉的咨询业务来说,自然无法给客户信心。



/zixungongsi/zixunyetai/2007-11-08/123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风云榜版权所有 京ICP证 06054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