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咨询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产业,是一种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信息为基础,综合运用智能、技术、信息和经验创造知识产品,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决策行为提供服务的产业。21世纪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网络经济、信息技术、高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一场新的经济革命,它渗透于经济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咨询业作为第四产业的支柱性产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咨询业利用研究人员的知识和智慧来为社会和经济提供特殊服务,成为发展前景看好的产业。
一、我国咨询业正在成长为朝阳产业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咨询产业在知识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作为知识密集型的咨询业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咨询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特点是为社会提供高智能、高附加值的服务来促进其他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事实上它已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咨询是社会化分工的专业化产物,而咨询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是在近代才出现的,并伴随着各国现代化的进程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政府管理日益复杂,这使咨询需求不断提高、咨询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和咨询机构的分工日益明显,咨询活动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最终形成了以管理咨询为主要形式的咨询产业。咨询业已成为高度职业化的行业。近一、二十年以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咨询业呈现全球化趋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出现了新的飞跃,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行业之一。1997年,全球咨询业收入达到710亿美元,世界各国咨询业的产值平均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发达国家一般占到2-3%。1996年全球最大的20家咨询公司的总收入为256亿美元,2000年全球的咨询市场价值高达4750亿美元。世界500强的企业有50%左右的公司都拥有与自己长期合作的国际著名咨询公司,100%接受过多次咨询服务。
中国咨询业起步于一些官办的科技咨询机构,90年代初开始出现一些外资和私营咨询公司,大大促进了我国咨询业的市场发展进程,近年来随着众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跻身于咨询业,为咨询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咨询业年营业额近百亿元,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咨询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并已有少数几家咨询企业“走出去”从事国外工程咨询业务。同时,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受客户信赖、成效显著的名牌咨询公司,如北京的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广州的华南咨询公司和深圳的综合开发研究院等。随着互联网开始融入咨询业务,一方面是独立的网络咨询公司诞生了,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咨询公司向网络咨询公司转型。出现了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互联网实验室、时代财富科技公司、北京多维时空网络顾问公司等许多基于网络的咨询公司。有关资料显示,截止1999年,中国有咨询业务的公司已达13万家。根据咨询服务对象的不同,中国的咨询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专业咨询公司,主要提供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法律、财金至最近的信息咨询方面的专业服务,各种规模和所有制并存,也包括外国的著名咨询公司;各级政府的政研室,主要接受政府或国际组织委托,进行社会、经济、科技和区域发展领域中重大项目的研究;第三类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在技术、管理咨询方面提供服务。从广义上讲,中国咨询业包括政策咨询、综合咨询、科技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法律咨询、财务咨询和其他专业咨询业。目前,我国的咨询工作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转变,即由以往的主要为政府和行业部门服务转向为全社会微观经济单位服务;由以往的纵向服务转向全面服务,打破条块的、跨行业的新型综合咨询服务机构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咨询业在中国方兴未艾,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出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咨询产业渐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00年全国咨询业的营业额近100亿人民币。国际权威机构估计,到2010年,中国咨询业年营业额将接近100亿美元,这种估计可能过于乐观,但市场急速放大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中国咨询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尚未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和积累式的发展,不过,应当指出的是,我国咨询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是非常大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市场非常大。全国年销售额1000万以上的企业就有十万多家,5000万以上的企业有三万多家,如果这些企业按正常的比例0.5%投入咨询行业的话,这个市场将是非常巨大的。
2、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急需转制,民营企业面临“二次创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需要了解本地情况……所有这些都为咨询公司提供了一展身手的广阔舞台。
3、乐观地看,中国加入WTO对咨询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一方面加入WTO使国内市场全面国际化提上日程,许多行业竞争由单纯的国内竞争转变为国际性竞争,企业竞争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使得更多的企业意识到日益加剧的竞争和压力,提高竞争能力、获得竞争优势的需求使得企业有了引入“外脑”的内在需求。跨国经营成为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国内企业要走出国门,并且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懂得国外的市场、国外的规则,企业内部往往难以满足这方面的信息需求,这也为咨询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入世后,将开放包括咨询业在内的服务业,允许外国公司通过特许经营形式进行有偿服务活动。外国咨询企业的大举进入对我国咨询行业的发展、咨询市场的培育将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咨询业的投资将大大增加,管理体制向国际靠拢,咨询业整体水平也将迅速提高。同时,政府的管理和运作方式也必须要与世界惯例接轨,WTO对我国政府所承担的经济决策角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政府要进行科学决策,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系统,虽然政府内部通常设有咨询部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要解决重大的决策问题不能仅依靠内设咨询部门的专家,还需要众多国内甚至国外的专家,需要咨询业为决策提供“外脑”的辅助作用。
4、中国企业、政府的E化风潮为咨询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牛鼻子”,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成为基本国策。作为全球化的重要手段,未来5-10年将形成中国信息化的高潮。据预测,我国“十五”期间,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因此,信息技术咨询业务必将成为咨询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笔者认为,咨询业在我国的发展不仅会快速提升中国企业的经济实力及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且其本身也会成为中国21世纪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产业。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力推进咨询类的高增殖服务已成为中国的发展重点。
二、目前我国咨询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咨询业在我国毕竟刚刚起步,发展尚处于幼稚阶段,即一种不成熟状态。整体上咨询服务尚处于较低的水平,服务能力还比较弱。具体说来:首先,从国内来看,我国咨询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咨询公司3万余家,数量虽然惊人,但数量并不代表产业规模,因为首先真正长期从事咨询服务的仅1500余家,同时各家咨询公司所承接的业务量也较小,比如,迄今全国160家大小证券咨询机构业务量的总和,也不抵一家世界排名第9位的专业大公司。
(2)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咨询业的营业额近100亿人民币,从业人员近20万,专职的咨询人员8万多。但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约8.6万亿元,咨询业仅占0.11%。不过这100亿元中还包括移民、留学服务和广告设计方面的收入,真正面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咨询的营业额不超过10个亿,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万分之一。因此,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分业范围上,都难以与我国13亿人口的经济大国相适应。
(3)到目前为止,我国咨询业仅仅在低端市场挣扎,而利润诱人的高端市场只得拱手让人。
咨询业实际上分成3个层次:第一层次称为“战略咨询(Strategy Consulting )”,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CEO这样的企业高层人士;第二个层次称为“操作咨询(Operational Consulting)”,主要是为中层经理提供帮助;还有一类称为“特定咨询(Specialized Consulting)”,它是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咨询服务。
我国的咨询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大多还是市场调研、营销培训、品牌培育、产品代理等属于“特定咨询”层次或“操作咨询”层次的业务,极少有公司涉及企业战略、信息决策、远景解决方案等属于“战略咨询”层次的业务。其次,
与国外咨询公司相比,我国公司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缺乏竞争能力。国外的咨询业起步较早,因此国际上的咨询公司的历史较长、实力较强,而且其规模也比中国本土的咨询公司大得多。有调查显示,国内企业对国外大型咨询机构的品牌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国内咨询机构,尤其是像一汽、宝钢、中石化、商业银行这样的大型企业在引入“外脑”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国外品牌的经验和全球视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的海外咨询公司已有上百家。国际上著名的咨询公司如麦肯锡、科尔尼、德勤、埃森哲、摩立特、毕马威、BCG、PWC等皆已在中国登陆。与中国咨询公司相比,这些洋咨询公司普遍拥有以下主要优势:
1、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合理的人才架构。咨询机构是智能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投资。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外咨询机构的显著特征。比如美国咨询机构,它的咨询人员大体上由三部分人组成,其一是来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其二是来自相关行业由经验的专业人员,其三是政府部门和企业界退休的管理人员。在西方国家,国家对咨询机构的从业人员要求十分严格,从业人员必须有学士学位,并且需要参加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后获得资格证书,并登记注册。这是保证咨询业始终拥有一支高素质队伍的重要措施之一。据介绍,兰德公司现有工作人员1000名左右,其中500人是各方面的专家,包括数学家、工程师、电子计算机专家、经济学家、政治家、语言学家等;麦肯锡公司现有工作人员中70%具有MBA学历,30%拥有高级专业职位(法学博士、医学博士等)。咨询活动是知识密集型的社会服务,一个有效率的咨询机构,不仅要保证所属咨询人员具有高水平的个人素质,而且要有合理的人才群体结构。国外咨询机构很讲求人员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研究人员与辅助人员构成比例大致为1:1,研究人员的三级构成比例为3:2:1或6:3:1。
2、规范科学的运作程序。国外的咨询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操作规则和管理程序,公司内部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控制服务质量。如严格筛选雇员,并确保其经过专门的培训,保证在各种情况下都不能泄露客户的机密资料;公司内项目资料互相封锁;为某一特定客户服务的项目小组在规定年限内不得为这一客户得竞争对手服务等等。
3、丰富的实践经验。经验是咨询机构最为宝贵的财富,集体的力量尤为重要,集体智慧的结晶才是高质量咨询结果的保证。国外咨询公司的业务领域涉及面宽阔,咨询的对象千差万别,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实战案例,从而拥有了厚实的知识积累。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显游刃有余。
4、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或核心能力。如,麦肯锡、波士顿咨询公司、ATKearney和BoozAllen等公司主要侧重于战略管理咨询服务;罗兰•贝格侧重于企业管理咨询;安达信、普华永道主要提供会计、审计、融资等服务。
5、拥有庞大的网络资源。正是由于国外咨询公司具有上述优势,面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咨询业面临的严峻挑战,难怪有人语出惊人,作出了“国内未来99%或更多的咨询公司是外资公司,本土咨询公司只占1%”的预测。
笔者认为,造成我国咨询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的原因固然很多,比如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企业和个人咨询意识淡薄;政府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力度有限等等,但咨询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不容忽视的。
现阶段我国咨询行业自身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和不足:
1、整个行业组织管理薄弱。近两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比较混乱,受利益驱动,同一项目的竞标中,报价可从10万到100万不等,差距实在太大;少数咨询公司缺乏自律,短期行为严重,漫天开价,服务不规范,效果不好,败坏了咨询业的声誉,一段时间以来,“咨询”、“策划“甚至已经和骗术划上了等号。
2、咨询机构缺乏准确的核心业务定位。除少数咨询公司具备实力从事综合性业务外,大多数咨询公司都应该有各自的细分市场和正确的定位,力求在某一个或几个技术领域或职能领域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即使是个小公司,只要在某个领域做得专业,也会有发展前景。在中国,如汉普那样有明确定位的咨询公司还很少,许多公司业务板块混乱,缺乏明确的定位,在开发业务时往往全面出击,营销管理、生产管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包罗万象。
3、资金实力有限。1999年在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咨询业务公司约3万家,但有一定实力和知名度的只有200家左右,占0.15%。
4、咨询公司服务水平普遍不高。集中表现在:(1)各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与所承诺的内容大相径庭,没有统一的模式在服务深度上提供支持。(2)服务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模式,服务过程与计划相背离。
5、不仅高素质咨询人才缺乏,同时,在现有高层次咨询人才中专家型人才偏多,而复合型人才短缺。从我国咨询人员的来源分析,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结构复杂,大专以下的较低层次人才占绝大多数,且大多知识面狭窄,复合型人才紧缺,职业道德规范程度低。其结果必然是:研究报告流于形式,很多咨询报告偏重于罗列数据,缺乏跨学科的综合分析,难得一见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有见地的结论。
此外,中国咨询业还存在着手段落后、专业分工不明确、缺乏相关的知识积累、咨询人员与客户的信任关系尚未建立起应有的信誉等诸多问题。
三、加强咨询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我国咨询业整体发展水平
笔者认为,中国的咨询业要继续获得发展,做大做强,除应采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全社会咨询意识、加大产业扶植保护政策(如投入政策、开发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和其他优惠政策)的力度、完善咨询市场的运行机制,尤其是价格机制,等等措施以外,当前我国咨询业的关键问题是提高咨询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我国咨询服务能力建设。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说,咨询企业、咨询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于能满足企业对咨询服务的需要。咨询能力建设应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咨询行业协会服务能力建设。
行业协会一方面代表咨询机构和咨询者个人的利益,负责同政府及有关团体联系,另一方面将政府的法规、政策化为具体的制度和方法,约束会员行为,对行业实施自律性管理。我国咨询行业协会多数成立于90年代,有的是新近成立。我们认为,我国咨询行业协会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1)行业自律。咨询业是一个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并将知识运用到经济、社会的前瞻行业,需要有政府规划、业内培训、自律性的自我管理,这样才能与国际接轨。如果没有行业本身自律的规范即行为准则(道德、专业水准、道义),咨询公司的信誉没有统一标准的认证体系,就谈不上走上国际化。因此,应输入国外,包括港、台的咨询、调研、诊断等方面的成熟而行之有效的技术,才能在统一口径、统一技术前提下,使咨询业技术逐步成熟化而具备国际化水准。
(2)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在信息社会里,及时汇集、分析信息再传递给会员是协会的主要任务。协会组织要充分利用其专业化会员或共同使用外部知识资源,加强合作与交流(包括信息交流),当然也可以为成员或成员群体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多渠道帮助会员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3)市场开发能力。市场开发包括政府咨询市场开发和企业咨询市场开发。加强协会市场开发能力就是要加强咨询机构和客户的业务联系和沟通,树立行业信誉和形象。
2、咨询机构能力建设。
作为一个具有生存能力的咨询公司,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体系;
(2)专业化的咨询师队伍;
(3)职业化的商务、行政、管理队伍;
(4)现代化的数据资讯;
(5)整体化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
只有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咨询公司方能形成自己长久的核心竞争力。咨询企业都是卖知识,对于中国咨询机构来说,能力建设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必须积累企业互补性的知识。目前,咨询业的服务细分趋势明显,咨询服务的提供者不断学习,作好自身的积累,才能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咨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在咨询活动中,知识和技能积累的越多,知识再生产的成本就越低,企业可持续发展优势就会递增。咨询企业与其他咨询企业或非咨询企业联盟和合作,建立咨询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是国外咨询业成功的重要经验。咨询企业间进行联盟能够凭其专家的专门知识和更低的成本平台快速获得所需要的互补性知识资本,并得以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聚集和整合知识资本。
二是要建立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咨询机构的生命力在于信誉至上。咨询机构吸引客户的主要手段是拥有较高的信誉。咨询业是最容易骗人的行业,越容易骗人的行业就越需要信誉。在咨询行业,谁的品牌形象更好,谁的品牌更有知名度与美誉度,谁的市场份额就大,效益就更好。一般而言,同其它服务行业一样,信誉度越高的咨询企业,其占有的市场份额一般也最大。
3、咨询人才服务能力建设。咨询业的“产品”质量主要取决于咨询人员的素质。现代咨询业中“综合咨询”所占比重较大,为保证咨询成果更具科学性,咨询人才应该既是自然科学的专家,又熟悉社会科学;或者既是社会科学的学者,又对自然科学了解甚多。总之,应是“圆钉型”的人才。一般说来,一个合格的咨询人才应具备三方面的要素:第一是个人品德和专业志向,第二是咨询理论和行为科学知识,第三是咨询技能。实际上,在咨询工作中,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是对咨询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我国咨询人员服务能力而言,应更加强调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1)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咨询机构来说,其工作性质要求其人员知识更新快,思维反应快,创新能力强。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激发器,具有创新能力的咨询人员具备五个特征;思考问题新、思索程度深、时空跨度大、想象力丰富、勇于尝试。咨询人员创新能力是指能够独立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做出新成绩的能力。有无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衡量和检验一个咨询人员是优秀还是平庸的重要标志。
(2)交际和组织能力。一个独立作业的咨询人员,一方面要通过和客户保持密切联系,获得咨询业务;另一方面也要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比如同相关的工业界、有关的政府部门及各种协会保持良好的关系,以获得完成咨询业务的必要信息。这就要求咨询人员具备较强的交往和组织能力,比如能正确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有赢得客户尊重和信任的本领等。
(3)高尚的职业道德。咨询是一种建立在信誉基础之上的职业,与律师和医生具有类似性质,没有信誉,就等于没有客户,而信誉是以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所以,对从业者的道德行为必须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保证全社会尊重咨询人员的品格素质,信任他们的判断。换言之,也就是要求咨询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