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首页 > 咨询公司 > 引经据典 > 正文 返回 打印

郭田勇:汇率改革当以不变应万变

2007-08-14 11:09:43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郭田勇

  ●中国汇率改革工作卓有成效

  ●美国议员施压意在捞取选票

  ●金融业开放已显现足够诚意

  ●不受外界干扰稳步推进改革

  其实,围绕着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分歧一直是中美两国贸易争端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两国高层交流以及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交流与接触的不断加深,两国高层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对这一问题已形成了诸多共识,可以说,共识大于分歧。而且,双方都在谈判中达成了谅解与让步。

  从中方来看,自2005年7月开始的

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中国政府围绕着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目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不断增加,对美元的幅度空间也逐渐加大,人民币汇价不断上升并屡创新高。

  从美方高层来看,对中方的理解也不断加深,而且,上至布什总统下到保尔森、伯南克等高官,基于美国政治因素的考虑,也基于美国商界、跨国公司等的压力和美国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纠缠已逐步减少,取之以更符合本国经济利益的现实策略,比如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业等措施。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国会的少数派近几年几乎每年都在提出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对华“惩罚性提案”,当然也每每以失败告终。其实,他们提出的议案更多是基于未来“选票”等政治目的,而大多数议员从中美两国长远发展来考虑,因此否决也就不足为奇了。

  日前,美国参议员舒默、格雷厄姆、鲍克斯以及格拉斯利等“鹰派”四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他们将公布一份旨在应对“中国等国家不公平地低估货币”的新法案。舒默等人还叫嚣称,这份遵循WTO规则的新法案很有希望在国会获得2/3以上的绝大多数通过,足以抵挡任何总统的否决权。

  此次,以舒默为首的美国国会中的少数强硬派在吸取了去年的“失败教训”后,又抖出了“新花样”,与去年曾提出的“中国自由贸易法案”相比,此次议案的最大区别在于:一是不再单独针对中国,二是将“汇率操纵”的提法改称为“汇率偏离”。其实也是换汤不换药,其目的无非就是再次以人民币汇率打压中国进而捞取政治资本。

  事实上,近几年的中美贸易争端及谈判过程中,中方已做出了不少让步。在不久前结束的中美战略对话中,中方在金融服务业领域的开放进一步扩大:将在2007年下半年恢复审批证券公司的设立,在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前,将宣布逐步扩大符合条件的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允许其从事证券经纪、自营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在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将QFII的投资总额度提高至300亿美元;允许具有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资格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符合中国银行( 6.13,-0.18,-2.85%)卡业务、技术标准的人民币银行卡,享受与中资银行同等待遇;允许外资产险分公司申请改建为子公司;扩大了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范围。

  这些金融领域的开放措施,可以看作是中美双边谈判中中方所做的让步。其实,在更大程度上来说,它也是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内生性”需要,这有利于推进

中国经济金融的国际化进程。而且,如果联想到中国的几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赴美设立分支机构却迟迟未获批准,应当说,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已显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和决心。

  同样,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我想,既没有必要为美国少数分子的要挟而担惊受怕、受制于人,也没有必要通过放缓改革而刻意做出“针锋相对”之势。而应当以不变应万变,一如既往推进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改革,以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的原则不断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并使汇率机制的变革与经济转型的进程相匹配。

  事实上,作为世界上最强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是互惠互利的,因此,两国的各个层面都应互信互谅,排除政治、信仰等非经济因素的干扰,以协商取代摩擦,以沟通消除偏见,用积极务实的方式解决双边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两国经贸联系的稳定发展。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zixungongsi/liejingjudian/2007-08-14/39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风云榜版权所有 京ICP证 06054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