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首页 > 咨询公司 > 引经据典 > 正文 返回 打印

迈克尔?斯彭斯的主要学术贡献

2007-07-30 09:45:32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信息不对称模型
   斯彭斯的贡献主要基于他1972年在哈佛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其创新之处是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会采取某种行动以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惑。在找工作的时候,应聘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比雇主知道得更清楚。设想市场上有两种应聘者,高能者和低能者,假定能力的高低是天生的,与后天的教育无关,面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力高的有比能力低的更强的动机把有关自己能力的信息传递给雇主,而这一信息对雇主来说是有价值的。但是能力低的人也同样能声称自己属于高能群,因此高能者为传递信息所采取的行动必须是低能者难以模仿的。
  斯彭斯的模型研究了用教育投资的程度作为一种可信的传递信息工具的问题。在他的模型中,教育本身并不提高一个人的能力,但可以被应聘者用来向雇主“示意”自己是能力高的人。斯彭斯确定了一个条件,在此条件下,如果能力低的人做同样程度教育投资以示自己是能力高的人,其边际成本高于能力高的人。斯彭斯证明了在这种情况下虽有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中具备信息的应聘者可通过教育投资程度来示意自己的能力(例如学历证明),而雇主根据这一示意的信号便可区别开不同能力的人。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人愿意花重资上名牌大学或念高学位,其成本远远超出教育本身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原因是名牌大学或高学位都是应聘者向雇主发出的信号,可以表明他们聪明和勤奋。显然这种示意方式可以帮助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惑,但是这种方式是有成本的,这里的成本就是“过度教育投入”。
  斯彭斯的这一分析框架在以后被应用到许多的领域,在进口废纸市场的交易中,斯彭斯的这一分析框架也同样适用,为了表明供货商提供的废纸是符合标准的,政府的有关部门要求供货商提供由进口国派驻在供货地的检验机构所出具的质量证明,从大量的事实可以看出,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并不代表废纸质量的真实情况,如同学历并不代表能力一样。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了商检证明仍然出现废纸质量事故和索赔,而且,出具证明也是要有成本的,这里的成本就是“过度检验投入”。
  信号理论
  斯彭斯论证了如何用“信号”来调整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分布。即信息优势的一方通过某些行动向信息劣势的一方传递他们的私人信息以证明他们的市场能力,也就是显示或制造市场信号。信号要求经济代理人采取可见的举措来使委托人确信他们的能力或其产品的价值或质量,以避免不利选择。斯彭斯的贡献在于发展和确定了信号理论并证明和分析了它的内涵。
  斯彭斯1972年的博士论文论述了教育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的生产力信号。他认为,假如雇主不能区分高生产率和低生产率的求职者,那么就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以低工资雇用低生产率者,形成劳动力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雇主通常将教育作为求职者生产率水平的信号。同时,斯彭斯还指出,代理人(这里是求职者)中只有存在充分的信号成本差别时,信号才能发布成功。即除非高生产率的求职者发现他获得教育将比低生产率者获得同样水平的教育花费更低的成本,他才愿意付出成本追求高于低生产率者的教育水平,雇主也才因此能凭借教育水平把高生产率的求职者与低生产率的求职者区分开来。斯彭斯也指出了教育和薪金不同的基于期望均衡的可能性问题,比如,高生产率的男性预期获得比同样生产率的妇女更高的学历。在这种均衡下,在男女之间的教育回报由于教育方面投资的不同而不同,相同生产率的男人就得到了比女人更高的工资。
  随后他又对众多的求职者进行研究,从而扩展了这一理论并证实了在不同市场中信号的重要性。信号理论同样适用于诸如厂商运用广告来显示其产品或服务质量,公司运用股息向股票经纪人传达他们的收益情况等现象。
  著作点击
  斯彭斯主要研究市场结构与运行,包括市场的信息结构、产品差别与垄断性竞争以及竞争的动态问题,尤其是市场的演变、竞争战略和市场运作。他论著浩瀚,主要著作有:
  《劳动力市场中的信号问题》(1973);
  《市场信号:雇佣及相关程序的信息传递》(1974);
  《工资水平的竞争、可信任和获得工作的必要信号条件》(1975);
  《垄断、质量与规制》(1975);
  《产品的选择、固定成本与垄断竞争》(1976);
  《产品的多样化和福利》(1976);
  《消费者的错觉,产品的失误与生产者的责任》(1977);
  《非线性价格与福利》(1977);
  《新市场投资、战略与增长》(1979);
  《广告宣传与进入市场壁垒》(1980);
  《开放经济中的产业组织》(1980);
  《开放经济中的竞争:加拿大模式》(合著,1980);
  《学习欺诈与竞争》(1981);
  《金融投资竞争组织》(1983);
  《投资银行的竞争结构》(合著,1983);
  《博弈论:经济学家的新工具》(2000)。



/zixungongsi/liejingjudian/2007-07-30/15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风云榜版权所有 京ICP证 06054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