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雄评全球第一大零售商
尽管蝉联世界500强的榜首,但在中国,沃尔玛却遭遇“水土不服”。11月1日,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零售业的机遇与挑战”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提出劝告,“进入中国零售业应当慎重,至少到现在为止,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都是不成功的。”
至今没有全面盈利
就在这位被在场学者称为“国内辈分最高”的零售业专家发言之前,出席会议的沃尔玛刚刚信心十足地描述了自己的中国扩张计划,“再开10家店,到明年底在中国拥有至少56家大型购物广场”。
不过,黄国雄却说,如果不在本土化的进程中加快步伐,沃尔玛在中国距离成功仍然遥远。
利润是最直接的证据,1996年沃尔玛进入中国零售市场,至今都没有实现全面盈利,“有人把这理解为占领市场时的必然现象,可即使在这一点上,沃尔玛也不比它的老对手家乐福好多少”。
消费者的感受更加直接,家乐福、京客隆、易初莲花……面对中国市场中这些特点不一的土、洋竞争对手,一向在美国以低价策略取胜的沃尔玛,在中国并没有在价格、购物环境和商品种类上占到多少优势。
郊区大卖场吸引力不大
事实上,沃尔玛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成功,都源自于对其美国模式的复制,那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压低工资和供应商的利润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使所有商品价格都低于对手”。
而在中国,最大阻碍来自于配送环境的差异。黄国雄分析说,中国的交通状况逊于美国,这大大影响了沃尔玛的统一配送,进而也影响了它的统一采购。同时,沃尔玛在美国引以为荣的信息化管理在中国还难以实现,这些都使它降低成本的努力打了折扣。
而且,沃尔玛在中国零售业彻底放开前,在中国只能开30家分店,这对于它在全球“通吃”的规模竞争也极为不利。
不过,随着去年底中国零售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沃尔玛在中国的开店数量限制已经被取消,也因此,沃尔玛今年迅速推出扩张计划。但黄国雄提醒说,规模的作用只是降低成本,关键还是要提高单店的竞争力,要知道中国的消费者需要什么,“那种开在郊区的大型廉价卖场,对于大多数还没有汽车的中国家庭的吸引力不大”。
今年5月,沃尔玛在北京再开新店就主动放弃了郊外仓储卖场的方式,而选择了流行于中国的购物广场,这可能意味着它的战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