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首页 > 中恒点评 > 海外市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我国扑热息痛行业遭受大量反倾销制裁

2007-11-13 14:06:38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我国是扑热息痛生产大国,占世界总量的 45%。根据2005年国家医药统计年报数字显示,国内现有扑热息痛生产企业13家,产能为7.3万吨,实际产量约有4.7万吨。而2006年,扑热息痛的国内实际生产量已接近6万吨,其中4.6万吨用于出口,约占国际市场份额的40%。

   

  除2002年产量下降外,2001~2006年期间我国扑热息痛的产量都呈上涨趋势,2006年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一倍。
  近几年在盲目扩产、产能过剩的局面下,企业间不惜低价竞争,低价货大量出口至东南亚国家。据海关统计,2007年1~6月份,我国扑热息痛出口数量同比增长3.73%;但是出口金额且同比减少3.08%;平均出口均也同比下降6.57%。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扑热息痛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面临着很大的调整压力。
  首先,近十年来扑热息痛一直处于反倾销阴影中,全球已经有南非、印尼、欧盟和印度四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扑热息痛发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南非自1994以来一直对中国扑热息痛征收6.85美元/公斤的反倾销税,在这几起反倾销调查中,中国企业仅参加了印尼方面的应诉。2007年7月,印度的反倾销调查机构印度商工部裁定中国扑热息痛构成倾销,将继续对其征收反倾销税,征收额度为3.26美元/公斤。
  其次,扑热息痛的原料对氨基苯酚大量出口印度,变相扶持了印度扑热息痛生产企业的成长。部分对氨基苯酚生产厂家为了更快地回收资金,甚至以低于国内供货价格向印度等国家大量出口对氨基苯酚,导致国内供货紧张,扑热息痛生产企业原料配套能力下降,产业链条出现断裂,竞争力再次下降。印度扑热息痛的生产近几年发展快速,产量已达中国产量的一半,出口量也在追赶中国,在质量、生产成本和价格上并不逊于中国企业。可以说,我国扑热息痛生产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国内与国际,尤其是印度方面的双重压力。
  再次,我国扑热息痛生产存在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产品档次低等问题,一直以来无法进入国际高端产品市场,国内企业需要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撰稿人:赵英杰,本文属原创稿件,由北京中恒远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供EC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zhonghengdianping/haiwaishichang/2007-11-13/33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风云榜版权所有 京ICP证 06054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