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首页 > 中恒点评 > 商务评论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我国纺织业“危机四伏”

2008-02-27 16:49:51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纺织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一片欣欣向荣的大环境下,该产业1/3的企业面临着淘汰出局的困境,可谓“危机四伏“。
  目前,我们纺织行业一片冷清,不仅成交量大幅下跌,而且产量增速缓慢。我们以丝织品为例,2007年2月,全国丝织品的产量为54760.8万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8%,为2007年增速最快的一个月;之后,丝织品产量的增速逐月放缓,到5月份降至2.1%;情况进一步恶化,9月份首次出现月产量增速为负,并接连三个月一度走低,截止到2007年11月份,我国丝织品产量的增速降至-13.7%,(见图1)。
      图1  2007年2月~11月我国丝织品产量变动轨迹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造成我国纺织行业供需低迷,危机重重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国际环境来看,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纺织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纺织业一直是我国出口的“拳头产品”,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总量占据全球的25%,因而全球经济的震荡及国际环境的恶化都会给我国纺织行业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直接引发了美国经济的放缓,而且延续到2008年后将主要体现在美国消费低迷。作为我国纺织品主要的出口大国,美国消费市场的低迷严重阻碍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
  由于我国纺织业对出口变动较为敏感,因而人民币的升值也给该行业带来不小的打击。2007年全年我国汇率上升了7个点,并在2008年伊始有望突破7.2的大关。
  其次,从企业生产成本来看,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对纺织行业是致命的一击。2007年我国物价不断上扬,从日常生活用品----猪肉、方便面到资源性商品柴油、天然气,CPI月月创新高,这给劳动力的上涨起到了很大的助推力。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2007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普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20%左右,预计2008年还会进一步上涨。另外,新《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并实施也给纺织品生产企业构成威胁。
  然而,国家政府似乎也不偏爱这个“孩子“,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同时,连续在2006和2007年两年对纺织业的出口退税进行大幅度调整,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均下调了两个点,这个原本附加值和利润低的行业又一次受到国家政策的洗礼。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中央政府已经明确提出2008年全年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在行业资金不足和信贷紧缩的压力,银行普遍拒绝为这个受宏观调控冲击大、附加值和利润普遍偏低的行业继续提供贷款。
  总之,纺织行业的日子不好过。
  (撰稿人:姚芳,本文属原创稿件,由北京中恒远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供EC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zhonghengdianping/shangwupinglun/2008-02-27/44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风云榜版权所有 京ICP证 06054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