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有一定学历,却处于失业状态,近年来出现的“新失业群体”是啃老族里的中坚力量。与传统的“4050”下岗人员不同,这个“2030”人群,更适宜用“不就业者”来描述。
故事A 职场有太多不如意,我请求父母给一点时间
主人公:石小雨 男 28岁
其实我无心伤害父母,更不想让父母养着,只是职场上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只能请求他们给我一点时间和物质支持,我一定能行。
石小雨2000年昆明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父母托了无数关系终于为其在家乡太原市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他觉得自己有经商头脑,适合自己当老板,拒绝了父母的苦口婆心,毅然南下。在深圳做了一年的电器销售代表,始终没有完成过上百万的大单,小雨将此归咎于自己人生地不熟。于是转战到北京,因为没有本钱,他只能去应聘做销售员,自然凭借在深圳的工作经验,小雨并没有费劲儿就谋到了一份工作,单看底薪,不能算是很好,但如果每月都能完成销售任务,基本也能保证四五千元的收入。
依靠北京的一些朋友,再加上灵活的头脑,这份工作小雨干得很不错,颇得老板赏识,但小雨始终不甘心给别人打工,没干一年就辞职,开始了在北京飘荡的日子,但他认为自己是在找机会。无奈房租要付,饭要吃,车要乘,只好向父母张嘴,开始是说“借”,后来连这个“借”也免了,实在不知道已经“借”过多少次,但老板的梦还是遥遥无期。2003年年底,小雨带着有志难施的落寞回到太原,打算在家乡继续寻找他当老板的机会。平时的多半日子里,小雨还是在给别人打工,只是依然随心所欲地辞职,在外面租了房子,有时候小雨会回家改善改善伙食,顺便向妈妈要几百元钱,说是急用,妈妈也不多问,只希望有一天他能脚踏实地工作,但妈妈不知道还要继续支付多少个“急用”才能让儿子真的不再眼高手低。
典型性“啃老族”六类人群
第一类 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总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一类约占20%。
第二类 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占10%左右。
第三类 “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这一类约占20%。
第四类 频频跳槽者,跳来跳去最后“漂”到无事可做,这一类占10%。
第五类 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习惯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这一类占10%左右。
最后一类 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这一类占30%。
故事B 考上研究生与考不上研究生,我都得靠父母养活
主人公:张伟 男 26岁
我没想到自己居然成了“啃老族”,我也不愿意持续这种状态,但现在考上研究生与考不上研究生对我好像意义都一样了,我都得靠父母养活,我很内疚,真的。
张伟去年大学毕业,女朋友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生,一来张伟坚决不想上演“毕业,让我们分手”的悲剧;二来他觉得作为一个本科生实在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于是毅然决然随女朋友去了西安,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房子,开始了自己的考研生活。儿子要考研究生,父母自然是举双手赞成,每月的生活费都会按时寄到,张伟也毫无顾虑地在大学毕业后让父母养着。
今年3月份考研成绩出来了,张伟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他很沮丧,也很内疚,当年考上大学给父母带来的欣喜如今已经被失业一点一点地剥蚀掉,张伟能想象得到远在内蒙古的父母每天面对亲戚朋友的询问是何等的尴尬与无奈。考研失利后,张伟也曾在西安试着应聘过一些公司,但看上眼的人家都嫌他没有工作经验而拒绝,而愿意要他的,他又实在觉得待遇太低或专业不对口。就这样半年过去了,张伟打算还是继续考研究生,但他也明白,研究生考上了,父母打心眼儿里为儿子骄傲,但26岁的堂堂男子汉依然还得靠父母养活;如果考不上,张伟现在不敢想也不去想该怎么办。
但在父母的羽翼下,逃避得了一时,总不可能逃避得了一辈子。眼见父母年华渐老,“啃老族”忍心“啃”下去?真打算无所顾忌地“啃”一辈子?“啃老族”是否意识到,给父母造成了极大经济压力的同时,长期的失业,不仅等不到“天下会掉馅饼”的那一天,还会钝化自身的生存嗅觉,离社会就业群体越来越远。只怕等到父母有心无力、“啃老族”不得不面对现实之时,已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