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型职业种族,是一个永远都很体面、很有风度的群体,职业化的服装、规范的仪表、得体的举止,都是这个群体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这个商业化的职业领域,需要通过发挥你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和灵活的业务策略进行各类市场化经营运作,从而实现自身具有挑战性的经济价值目标。
这类职业的突出特性:经常从事商务活动,目的性强,喜欢挑战,强调落实,快速获得实际收益。
来看一个典型的商务型成员――拍卖师刘新惠的故事吧!
刘新惠 男 一九六二年生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专业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收藏委员会委员。已出版《刘新惠篆刻集》、《刘新惠对题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页书法集》、《刘新惠书法篆刻集》。国家注册认证拍卖师,曾主持全国性艺术拍卖近千场,成交近百亿,众多中国艺术成交记录皆出其手。近年来在书法篆刻创作及艺术品市场理论研究等领域多有涉及。发表论文数十篇。
作为全国第一批认证的拍卖师,迄今为止刘新惠主持了大大小小1200多场拍卖会,经他的手共拍出了150多亿元人民币。
当最后一件拍品落槌成交后,一副盛在一只托盘里的白手套被送到刘新惠的面前,全场掌声雷动。被授予白手套,是拍卖师的最高荣誉,它标志着一场拍卖会专场达到了100%的成交率。
2 30件近现代书画,齐白石、张大千、李苦禅、傅抱石、陆俨少等众多名家,1.03亿元的成交额,这对于诞生十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也是第一次。
获得这副“幸福的白手套”,刘新惠并不感到十分意外。他有个职业习惯,每次开拍之前都到前台去看看有多少人领了竞买牌,再比较拍品的数量,心中对最后的成交率就有了一个大概的估计。让刘新惠兴奋的是,那天到场的人很多,交保证金领竞买牌的就有近500位买家,这个数量也是他自干拍卖以来遇到的最多的一次。 “如果没有公司的精心征集和准备,没有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
17年前,在工厂当了6年工人后,刘新惠进新闻出版署的机关报新闻出版报做了一名记者,而荣宝斋恰恰归新闻出版署管理。一天他采访新闻出版署的一位老政协委员,踏进大门就看见一堂的字画,画得好裱得也好。老政协委员告诉刘新惠是荣宝斋裱的,荣宝斋的总经理就住他对门。
回家的路上,刘新惠心潮澎湃,感觉机会在召唤他。路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他推着自行车绕广场走了一圈,思考自己将来是当一辈子记者还是抓住这次机会迈进荣宝斋的门槛。
经过老政协委员的引见,刘新惠成为荣宝斋总经理蔡金鹏的办公室秘书。1995年初,继嘉德和瀚海两家拍卖公司之后,荣宝斋也成立了拍卖公司,积极筹备秋季的第一场拍卖会。
此时,在出国潮中赴日四年的刘新惠,又回到荣宝斋参与创办编辑《中国篆刻》杂志。对国内而言,艺术品拍卖还是一件新生事物,各拍卖公司都在培养自己的拍卖师,荣宝斋选择了刘新惠。主要原因是刘新惠说话语速很快,反应敏捷,又是一口京腔,而且在琉璃厂这条街上。刘新惠觉得这又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机遇,丝毫没有迟疑就答应了,虽然他并不知道该怎么做,但他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带着自己从日本买回来的家庭摄像机,刘新惠去长城饭店观摩嘉德高德明先生的拍卖会,将他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回到家,他对着镜子苦练了三天,琢磨眼神该怎么送,手高了还是低了,全家在旁边帮着纠正。
三天后,刘新惠走上了拍卖台。这年秋季,荣宝斋在北京饭店举行了首场拍卖会。这是一场印章专场,汇集了齐白石、吴昌硕、赵之谦等名家的名作。至今国内的拍卖公司只举行过两场印章专场的拍卖会,都是荣宝斋一手操办的。
当时拍出最高价的是齐白石的一对印章,一朱一白,上刻“草木未必无情”和“夺得天工”,卖了22万元,整个印章专场成交额达到500多万元,这在当时已经令人错愕。刘新惠的面孔也引起了拍卖界的关注,因为当时的拍卖师太过稀少,很多新成立的拍卖公司都纷纷邀请他执槌拍卖。
经过十年的磨砺,站在拍卖台上的刘新惠,举手投足之间轻松而又自信。一个成功的拍卖师既像指挥、导演,又像演员,是多种角色的重叠。他曾经连续拍卖了5天,4000件拍品,每天槌起槌落8到10个小时。对一件拍品,他的脑子里同时要记起拍价、落槌价、场上的号牌等几串数字。常常拍半天一口水也不喝,完全沉浸于其中。
由于涉足拍卖师职业较早,凭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刘新惠为各地成立的拍卖公司做了很多示范性的推广工作。辽宁、河北、山东、湖南等省市的第一场艺术品拍卖会都是由他主持的,之前他还帮助拍卖公司本身进行业务培训,告知他们每个部门应该做些什么。
“在拍卖场上,好拍卖师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要调动起来。拍卖场有时很大很乱,拍卖师要看得清、听得明,嘴更要跟得上,还要具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这一切最终归结为价格的真实不虚,让场上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
已故的瀚海拍卖公司前任总经理、碑帖专家秦公曾经对他说:“你写字对拍卖很有好处,中国书画是笔墨艺术,你的书法、篆刻千万不能扔,对拍品明白,自然能拍得好……”
拍卖的功夫远远不在拍卖本身。每次开拍之前,刘新惠都把自己当成买家一样认真地观看预展,了解买家的兴趣和投资取向。在场上给买家传递信心,也来自拍卖师自身对拍品深层次的认知能力。刘新惠感受到做艺术品拍卖,要干一辈子学一辈子,永远有不懂的问题需要再提高。
“每次的拍品都不一样,即使同一位作者的作品,也有早、中、晚年之分。有上款的没上款的,设色的不设色的,有时笔和纸的变化都会影响同一题材的作品,对笔墨没有理解和体会的话,不会知道拍品内在的变化。”
十年里,在中国书画的拍卖纪录中,有80%是刘新惠执槌时创造出来的。陆俨少的《仙山琼阁?青绿山水立轴》,以456.5万元成交,齐白石的《八开山水册页》,以1650万元成交,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八开山水册页》以1980万元成交……这些个人作品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去年在上海举行的一次拍卖中,20片甲骨文最终拍出了5200万元的价格,轰动了世界。
2002年,在为中贸圣佳拍卖公司主持的拍卖会上,米芾的作品《研山铭》以2999万元落槌,创造了中国古代书画的最高纪录。
尽管如此,刘新惠自知国内拍卖师的总体水平与国际拍卖师相比还存在相当的距离。
“拿国际两大拍卖公司嘉士德和苏富比来说,他们的拍卖师就是公司的地区总裁或总负责人,因为掌握的权力大,他们在现场拥有的自由度也更高。”
除了权力的悬殊之外,国内拍卖师的业务能力也尚待提高。目前,全国有近5000名获得资格认证的拍卖师,但服务于艺术品市场一线的,却不超过8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让拍卖公司对大多数拍卖师不敢轻易信任。刘新惠认识的国际拍卖师林华田和朱廉?汤姆斯,都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瓷器专家,只要是他们鉴定认可的,也就是买家所追随的,拍卖师本身就是拍卖公司的一把标尺。这对于国内的拍卖师而言还差之甚远。
刘新惠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商务型,从刘新惠身上,我们能够分析商务型职业发展方向的特质。这类方向上的大部分职业都需要面临严峻的市场化竞争环境,对目标群体进行分析,透析市场发展状况,了解客户群体的心理特征,对产品价值进行定位评估以及频繁的商务活动等占据了他们大量的工作时间。他们需要善于运用自己杰出的商业头脑,关注于各种商务经营活动,迅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网络。需要善于洞察竞争对手的商业策略,不断增强市场敏感性,并能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随机应变。该方向突出的特质是在各类商务活动中的执行力,愿意接受各种挑战,目标比较明确,希望快速取得商务成果。相比很多人,显得务实,有些心急,因为你把工作的业绩看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