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首页 > 个人咨询 > 加盟咨询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加盟方式也面临寿终正寝

2007-07-23 09:37:56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加盟连锁经营是时下一种很流行的开店方式, 加盟的新鲜劲还没有过去,但许多问题已经显露了出来,虽然有不少加盟成功的案例,但是也有很多人被加盟害惨了。天冷加上生气,当于先生出现在记者面前时,这位三十多岁的汉子瑟瑟发抖。于先生是韩国真怡美服装的加盟商,在湖北宜昌有个专柜,经营8个月,花5万元进的300多件衣服卖了不到40件。加盟者于先生:“根本就卖不动,看到这些衣服根本就不是韩国的衣服,如果我是消费者的话,我也不会去买,你说我还怎么卖。”于先生想退货,可总部不答应,就在于先生勉强维持惨淡经营的时候,这些服装又被查出质量问题。于先生:“质量不好,做工不好,商标有问题,被宜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处罚过,我违反了商场的质量协议,商场责令我撤柜。”销售不合格产品,于先生被赶出了商场。他把情况反映到总部,总部却置之不理。今天记者来到真怡美总部,发现这就象一家皮包公司。韩国真怡美总部工作人员:“我们公司肯定是有实力的,有多少加盟商啊?这个是内部资料,北京有店吗?北京,有一家,哪个商场有啊?这个我电脑打不开没有资料。”自称有实力,可原先气派的6间办公室都搬空了,只剩这一间了。偌大的北京城只有一家店,自己却说不出开在哪里。另据记者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尽管关于加盟的投诉很多,但消协对此也无能为力。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法律与投诉部主任郎丹柯:“由于是经营性行为,无法得到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面对加盟商的纠纷,一般是合同签定的不完善,一般行政主管部门无法介入,或者介入了也无法调节。”(2006年12月1日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



看到这样的报道,大概是触目惊心了。



可怕的是,这种事情居然无人过问。消费者协会对此没有管辖能力,而依靠合同法律,却又由于诉累与对合同当事人权益保护上的严重无能,导致此类事情只能通过媒体来表现维权方面的无可奈何。



其实,针对这类事情,人们进行过不少探讨,也列举出他山之玉来为当下中国内地的混乱寻求垂死挣扎之道。4月25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些香港纺织品服装企业由于当地劳动力、土地等价格迅速上涨而将工厂往内地迁移,继续从事大规模的加工生产,但也有一部分留守下来,尝试走另一条道路――冲刺产业链上利润最高的两端:设计及品牌行销。回忆香港服装业的转型历史,上市公司利来控股公司董事洪志业说:“当时,香港纺织服装企业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少生产规模而想方设法提高利润。以前接一个订单可能高达100多万件,但逐步发展到一个出口订单最多是5万件或1万件甚至更少。”香港新兴织造厂有限公司主席梁君彦对当时的转型印象深刻。他在大规模批量加工生产的同时,开始尝试接一些数量少的海外订单,在按对方的要求生产的过程中,又逐步融入一些自己的设计元素。一件衣服纯粹的加工利润只有10%左右,但渗入设计元素后利润竟达50%,于是梁君彦看上了产业链条上游附加值较高的设计,实施从OEM(贴牌生产)转型到ODM(设计生产)的计划。在欧洲ODM订单中赚取了可观的利润后,他又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闯入了风险更大的市场营销。梁君彦以旗下设计师伍均琪的英文名字Hidy命名服装品牌而开始试水欧洲高级商场。Hidy品牌在欧美市场上销售价格为两三百美元到上千美元,而同等水平的欧美本土品牌一般定价在一两千到上万美元,当Hidy品牌在欧洲市场逐渐稳定后,将开拓这个品牌的配套装饰品、化妆品等,并打入中国内地高端服装市场,到时利润将相当可观。Anteprima则是另一成功打入欧洲的香港服装品牌。三黄(香港)有限公司在充当世界品牌供货商和加盟商的过程中,借鉴国际先进的设计及经营经验,创出一个意大利风格的服装品牌Anteprima。现在,该品牌的生产、染色等工序在中国内地进行,而华丽的专卖店和设计部门则设在米兰。香港贸易发展局助理总裁周启良认为,内地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在设计、品牌及销售渠道等方面做得不错的纺织服装企业,但与香港纺织服装企业相比还是稍微逊色。不仅是香港在产品附加值上更胜一筹,最关键的还是香港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出色的整合能力。如香港企业控制了高利润的设计及市场而脱离了欧美的供应链,并尝试利用自己优势打造其在全球化的产业链条,面料从法国或意大利进口,纽扣来自日本或韩国,设计在香港,制造在中国内地,市场在全球。



就此编辑部点评道: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在第99届广交会上说,“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成为应对贸易摩擦的最有效方法,而现在配额限制、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也逼着纺织品企业必须进入自主创新及自创品牌的阶段。”向产业链上高利润一端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应对国际贸易保护对中国纺织业的制约,香港纺织服装业曾经走过的转型之路将同样在珠三角、长三角的服装业内发生。



但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中国的服装业正在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波澜壮阔而又凶险危急的变迁。从行业状况上说,服装业的市场逐渐取代制造,形成了用市场来决定生死的局面,相对于国家发改委针对汽车领域里所出台的那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来,服装业还不至于由类似发改委这样的机构来强行在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进行权利界定并明显地有着非常浓重的封建主义色彩的对生产者保护而抑制重商主义成分的经销商权能的状况,部分地还有着被自由主义当作典范般的“市场化”情调。



而这样一个几近崩盘的社会和市场,还是被国际上说三道四。2月17日快讯,面对对中国的创纪录贸易逆差,美国政府威胁要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不过美国企业界却说,随著中国市场的稳步开放,他们的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16日,中国美国商会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其会员公司不断面向中国消费者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并利用法规政策的完善扩大和发展了自己的业务。另外,大部分美国公司是盈利的。可以进一步说明中国市场开放的证据是,这份年度调查还发现中国的市场竞争正在升温。美国公司正在和其他外商企业(不仅仅是中国公司)争夺市场,而且还受到了进口商品的冲击。这份报告依据的是7年来对商会会员所作的调查。在此期间,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WTO。报告显示,中国一直在积极努力实现自己对WTO扩大市场准入的承诺。1999年,只有24%的受访公司成功进入中国市场,而在2005年,72%的受访公司都表示它们在中国加入WTO后扩大了产品和服务种类。这份研究报告彰显了美国政府和美国公司之间针对中美贸易的态度正在日益拉大。美国政府对制造业外包和失业问题忧心忡忡,而美国公司则纷纷涌向中国。近2/3的美国公司认为,它们在中国盈利甚至利润可观。42%的美国公司表示,中国业务的利润率高于公司的全球业务平均水平。即使是在中美矛盾日益激化的知识产权问题上,研究报告也赞扬了中国政府为达到WTO标准而在法律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不过75%的美国企业表示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或者非常不力,一半以上的受访企业表示侵权行为损害了它们在中国的利益。



可现实状况却是,即使是在服装业的市场领域,却呈现着日益严重的公权力缺位,政府职能领域当中,无论是宏观调节、社会管理,还是公共服务、市场监管,都处于越来越形同虚设的趋势里。



对于如此态势,人们只能日趋小心翼翼。网上流传着规避加盟连锁投资风险三项原则:投资者要睁大眼睛;投资前做好计划;加盟店不能开得过多。也有“加盟连锁应慎重”之类的的劝戒:一、起点越低,投资越小,好象是谁都可以做的东西,尽量不要去做,99%危险;二、必须对总部进行实地考察。看总部的实力及信誉,看总部是否有样板店,如果总部连样板店都没有,你该小心了;三、必须对已有的加盟店进行实地考察,认真点,要弄清楚一个店每天的流水,只有对加盟店进行考察,才知道是否能获利;四、不要相信总部宣传的赢利情况,真实的情况没那么简单,多想想,你不可能按照他的计算公式来赚钱的;五、选址,再好的商品,选错了地方,也不可能成功;六、看商品质量,看商品价格,做比较,在同类产品中是否有优势。……



这些,实际上在传递着什么样的信息?世态炎凉,到处充满陷阱,我们必须如履薄冰,必须以邻为壑,必须无所作为。只要有个什么创业或者消费的意念冲动并有所动作,就必然会进入雷区,遭遇到始料未及无奇不有的欺骗、敲诈、勒索、抢劫、盗窃、夺取等五花八门的局面,而通过如此景况领略什么叫做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八荣八耻、和谐社会、仨代表……




/gerenzixun/jiamengzixun/2007-07-23/2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风云榜版权所有 京ICP证 06054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