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村里的近百条渔船就一起出发,看这会浩浩荡荡的阵势,他们要到附近的河里捞的东西也一定个头不小。 这些人满载而归,而进行交易的人,也早早的等在岸边了,装车、交易、结算,这一袋一袋的究竟是什么呢?
记者:“你买的这一袋一袋的是什么呀?”
汉沽养虾户 徐向利:“鱼虫。”
那么大阵势,捞上来的却是没有芝麻粒大的鱼虫,更让人惊奇的是,一小时的捕捞量,不但要用袋装、还要用车载。鱼虫是北里自沽村的村民养殖的吗?他们又是如何干上这个赚钱的营生的呢?这还得从那年春天的一场流言说起。
鱼虫,学名水蚤,是轮虫类淡水浮游生物的统称。在水生植物繁茂的小型水域,如池塘、水坑、河、湖等处极为常见,一般为野生。北里自沽村毗邻潮白河,河里的鱼虫自古就有,但从来没人拿它派什么用场。一年春天,村民王文连和几个村民,在河边遇到了来邻村村推销鱼骨粉的董子军,董子军听说河里有鱼虫,就让他们去捞鱼虫、晒干后以1.5角每斤的价格回收,并承诺有多少要多少,当时王文连并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
鱼虫捕捞户 王文连:“有一个饲料厂的听说我们这有鱼虫,就让我们给捞。”
记者:“别人相信这个鱼虫能卖钱吗?”
鱼虫捕捞户 王文连:“开始不信。”
记者:“然后你就信吗?”
鱼虫捕捞户 王文连:“我也不信。”
但想到有钱可赚,王文连还是决定试试。但妻子怕他白费工夫,怎么也不同意。
徐福英:“吵架,刚开始也跟他吵架,怕不行呀。”
虽然不相信,但捞鱼虫不需要投本,王文连背着妻子准备试一试。
鱼虫捕捞户 王文连:“后来以后捞了就给他,就卖给他,到时候他给钱。”
记者:“他给吗?”
鱼虫捕捞户 王文连:“给。”
记者:“一直都给钱?”
鱼虫捕捞户 王文连:“一直给钱。”
董子军到底买鱼虫干什么?董子军不是本地人,记者采访时他不在当地,只能打电话解了当时的情况。 某饲料厂 董子君:“我最初到他们那边推销鱼骨粉,看见这个鱼虫效果也不错。”
鱼虫的蛋白含量约为60%,而鱼骨粉只有百分之三、四十,并且鱼骨粉要用鱼骨为原料,造价也较高,所以鱼虫是更好的饲料原料,但问到哪些企业在用,如何使用,董子军说是涉及商业机密,不便回答。
记者:“拉完了之后给饲料厂送去?”
饲料厂 董子君:“对,对,对。”
记者:“您都给什么饲料厂送呀?”
饲料厂 董子君:“饲料厂人家不让说,一般的都是京津塘地区。”
但别人怎么用,并不影响王文连赚钱,渐渐他开始以捕鱼虫为业了。
鱼虫捕捞户 王文连:“后来以后看这个还行。”
徐福英:“搞得挺好,也搞起来了,反正是挣钱回来就行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