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6%,创下十年来的新高。尽管央行一再加息并降低利息税率,但远远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尽管手中钞票数额没变,但能买到的东西却变少了。通货膨胀对金钱实际购买力的侵蚀使得理财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7月21日,央行宣布今年第三次加息,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3.06%提高到3.33%。利息税税率也将在今天由20%下调至5%。这一系列举措对“负利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化解。然而,在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CPI为5.6%之后,“负利率”程度进一步加剧。
理财有风险 不理财也会有风险
CPI为5.6%,这意味着只有市民的钱投资回报超过5.6%才合算。而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16%,显然达不到这个标准,将钱存进银行或购买国债的保守型市民,手中资产在过去一个多月中遭遇不小的缩水,得到的利息收入远不如物价上涨的幅度。而在过去的一年里,一年期定期存款税后收益从1.8%上升至3.16%,上涨近76%,2006年度CPI为1.6%,2007年度CPI全年涨幅预期为4%,即上涨150%,存款利率涨幅赶不上CPI涨幅。
工行理财专家表示,很多人不投资的原因是担心风险,事实上,投资理财可能会遭遇风险,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不投资理财也会有不小的风险。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水平越高,钱的实际购买力就越低。
负利率时代如何理财
负利率时代该如何理财呢?对此,浦发银行( 45.48,1.48,3.36%)杭州分行的理财专家表示,首先,要对自己的资产做一个组合,并降低储蓄和国债的比例;其次,选择理财产品时不要只看收益率,还要看流动性。
很多保守型的投资者往往更倾向于储蓄存款和购买国债,但目前储蓄和国债已经无法实现保值。理财专家表示,正确的做法是在储蓄、理财产品和基金之间做一个投资组合,然后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调配比例。追求稳健的投资者可侧重于理财产品,目前不少银行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一年的收益率已经达到4%-4.5%,而浮动收益产品的年收益率都在10%以上。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以加大基金的投资比例,即使每个月的收入有限,也可以参与基金定投。
另外,在加息预期下,投资的流动性比收益率更重要。因此,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但要看收益率还要看流动性,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短期理财产品或货币基金。
高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成主流
随着CPI持续走高,市民的理财需求逐渐增强,传统的保本型低收益理财产品显然已经无法吸引投资者。为适应市场需求,银行在理财产品的设计上也从保守走向激进,加快了高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推出速度,申购新股以及挂钩股票、基金、黄金的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并逐步超过保本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成为当下理财市场的主流产品。
理财专家表示,这些理财产品在收益提高的同时,投资风险也在增大,投资者在选择这类产品时,一定要控制好投资比例。
以上计算以假设年通货膨胀率5%为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假设发生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