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是第14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12个为中国反贫困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获得“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殊荣。他们分别是王光美(成就奖),联合国开发技术署(国际奖),中华健康快车(项目奖),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创新奖),解海龙(义工奖),林圣雄(捐赠奖),陈志坤(奋斗奖),白芳礼(奉献奖),爱德基金会(机构奖),广东河源千村创新扶贫政策(政策奖),重庆警备区谭德智(特别奖和特别贡献奖),中国建设银行(特别奖和特别贡献奖)。
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表彰活动由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并联合人民日报社等单位共同发起,每两年举办一次。
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奖名单
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成就奖 王光美
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国际奖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项目奖 中华健康快车
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创新奖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义工奖 解海龙
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捐赠奖 林圣雄
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奋斗奖 陈志坤
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奉献奖 白芳礼
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机构奖 爱德基金会
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政策奖 广东河源千村脱贫创新扶贫政策
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特别奖和特别贡献奖 重庆警备区谭德智 中国建设银行
首届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奖情况如下:
奖项:国际奖
获奖单位:世界银行
从1981年以来,世界银行共向中国提供贷款近380亿美元,其中专项用于扶贫的35年期无息贷款8亿美元,相当于贴息14―15亿美元,惠泽贫困地区111个县,1040万贫困人口。世行扶贫项目特别注重扶贫对象的瞄准、参与和项目管理。其西南项目和秦巴项目提出的综合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到户、群群众参与和独立监测等理念与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对中国政府采取的扶贫资金到村到户,村级一次规划、分年投入等政策产生了直接的示范作用和长远的政策走向影响。
自1999年以来,中国的扶贫资金要求全面到村到户;自2000年以来,全国27个省近10万个村开始村级一次综合扶贫、一次规划、分年投入的推广工作。
奖项:项目奖
获奖单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项目
希望工程是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10月30日开始实施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为宗旨的大型扶贫项目。通过严格的一对一帮扶模式的设计和管理体系的创立,最早在公益扶贫领域开创了特定目标人群、特别筹资方式、严格一对一透明管理的项目筹资扶贫模式。经过15年的运作,筹集捐款达24亿元人民币,资助了258万多名失学儿童,建设希望小学11000多所,培训希望小学老师12000多名,为13000多所农村学校配备小型图书馆――希望书库。希望工程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社会公益扶贫事业。
奖项:科研奖
获奖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李小云
参与式扶贫模式最早由李小云先生及其同事在1994年引入中国,并进行了富有实践意义的探索。在其主持的京郊及宁夏治沙等项目中,进行了参与式扶贫的试验和参与式技术手段的规范与创新。由于世界银行在西南和秦巴项目中大规模参与式村级规划的成功实践,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采纳了参与式扶贫村级规划方法,在全国27个省开始试验性推广,2002年全国共按照这一技术系统确定了148051个贫困村,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91067个贫困村的村级规划。李小云先生关于参与式扶贫理念及技术手段的研究,对中国扶贫项目规划中注重受助人权利与参与的技术手段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影响作用。
奖项:创新奖
获奖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发所小额信贷课题组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小额信贷课题组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与国际规范接轨的扶贫小额信贷机构,对我国扶贫行业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它最早引入并规范了小额信贷的扶贫功能和科学含义,探索解决“贫困农户获贷难、还贷难和扶贫信贷机构自负盈亏难”这“三难”问题的可行途径,创建“扶贫经济合作社”,同时在研究方法上也把“行动―研究项目”的方法引入社会科学研究中。该课题组还通过大量的工作与活动促进政府对小额信贷扶贫的重视与推广,到现在为止,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已经在全国开始了试点和推广。(照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发所小额信贷课题组负责人杜晓山)
奖项:捐赠奖
获奖人:香江集团总裁、金海马集团董事长翟美卿
翟美卿女士领导的香江集团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1993年-2004年,翟美卿女士先后捐资8797万元人民币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条件改善以及创建民营扶贫基金等领域。翟美卿女士因其在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教育扶贫、救助失学儿童上的突出贡献,被授予“中国儿童慈善家”称号,获“热爱儿童奖章”,并当选为“2003年海内外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
奖项:自强奖
获奖人:山东诸城市玉华苗木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李常玉
李常玉同志作为一位高位截瘫患者,以超乎寻常的毅力挑战命运,自强不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93年至今,他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带领当地群众发展苗木近30万亩。几年来,他共为残疾人家庭和特困户无偿提供苗木4600万棵,价值6000万元。
奖项:奋斗奖
获奖人:香港乐施会总干事庄陈有
庄陈有先生6岁完全丧失了视力,但他自强不息,努力进取,取得伦敦经济学院信息管理硕士学位。曾14年任香港失明人协进会会长,推动了香港的失明人立法。自1993年任香港乐施会副总干事,特别是2000年开始担任该会总干事一职后,积极推动扶贫发展工作,带领乐施会推出并开展了“乐施毅行者”、“乐施大使”、“乐施米义卖”、“乐施之友”等活动,为中国大陆扶贫筹集了大量款项。庄陈有提出了“以权利为中心”的扶贫理念,在扶贫中注重被扶对象权利意识的培养,提倡并推广参与式扶贫。庄陈有先生的奋斗精神,象一面巨大的镜子,折射着人生苦难而奋进的光芒,激励着扶贫的同仁志士不息奋斗。
奖项:奋斗奖
获奖人:陕西省军区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雷生云
雷生云从事扶贫工作6年来,科学组织实施扶贫工程,一心一意为贫困群众谋福利,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腿子大校”。在他的领导下,省军区扶持的118个贫困村、5666个贫困户全部越过温饱线,其中36个贫困村步入小康,12个村成为县以上小康示范村。为了扩展扶贫成果,他又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组织实施了陕西省106条小流域治理工程,所治理的小流域都是当地最为偏僻、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群众生活最为困难的贫困山区。该工程共植树76万亩,种草14.6万亩,坡改梯18.48万亩,修建生产路683.4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7平方公里,流域内35万人平均口粮增加30%,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500元左右。
奖项:奋斗奖
获奖人: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主任龙治普
20多年来,龙治普同志坚持战斗在盐池县治沙扶贫第一线,在沙漠化最严重的沙边子村工作了10年,他主持了多个治沙研究项目;组织当地广大群众进行大规模的治沙活动,使植被覆盖率由10%提高到50%;使人均收入只有90元的沙漠村成为盐池县首富村。他将试点区经验不断向周边地区推广,推动了参与式扶贫的发展。从国内、国际相关机构争取发展了10多个扶贫项目,产生效益累计达1亿元以上。他还发起成立了宁夏第一个以扶贫和改造环境为宗旨的非政府组织,推动了宁夏NGO事业的发展。2000年胡锦涛同志在沙边子考察工作时充分肯定了试点区工作。同时,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北京社会科学院流动人口教育与培训中心主任韩嘉玲,福建省政府农办巡视员、省对口支持工作领导小组帮扶宁夏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林月婵,浙江省正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南存辉,广东省徐闻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书记张祖坤,天津市市民白芳礼,湖北省建始县官店镇党委书记刘银昌,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扶贫办副主任牛连启等机构和个人获得中国消除贫困奖提名奖。
回良玉强调 坚持政府主导 动员社会各界参与 确保实现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目标.回良玉指出,贫困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1992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10月17日为“国际消除贫困日”,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明确提出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内容的人类发展目标。10多年来,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倡导和协调下,各国政府和相关组织加强了扶贫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实现全球减贫和发展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回良玉说,中国是国际反贫困事业的积极实践者,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目前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提高低收入人口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需要进行长期艰苦努力。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扶贫责任,确保如期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贫困人口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回良玉强调,消除贫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国把今年“国际消除贫困日”的主题确定为“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大范围内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要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努力强化扶贫开发举措,丰富发展扶贫开发手段,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要继续加强各级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东西协作扶贫工作,引导、鼓励、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开发,继续加强与国际社会在扶贫领域的合作。
首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与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农民日报社联合组织评选,共设国际奖、项目奖、科研奖、创新奖、捐赠奖、自强奖、奋斗奖等7个奖项,分别授予世界银行、希望工程等机构和人士。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特地为这次评奖颁奖活动发来贺信。在颁奖仪式前,国务院扶贫办还与全国工商联签署了扶贫开发全面合作协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中国扶贫基金会名誉会长杨汝岱,有关部委负责人及世界银行副行长孔杰忠、部分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代表和新闻媒体记者共200多人出席了17日的活动。
中国消除贫困奖奖项概述
反贫困是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八七扶贫工件计划”的颁布和实施,使绝对贫困人口从1987年的2.5亿下降到2003年的2900万,有效地缓解了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为人类的反贫困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扶贫工作面临年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面对绝对贫困人口贫困成因主要由于乡村地缘因素转变为结构性失业、转型期失业等复杂成因,反贫困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001年初。国务院正式颁布和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02年)》,提出了新世纪进一步解决绝对贫困人口问题和针对10%左右低收入人口的扶贫目标;提出引入NGO参与执行政府扶贫项目的新思路,以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我国的扶贫事业。
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在全国范围内做了大量有效的扶贫工作。“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了配合计划的实施,举办了“十大扶贫状元”评选表彰活动,每年评选各行各业十个扶贫典型人物并予以表彰,以引起全社会对扶贫的关注和参与,共进行了7届,总共评选出 70名扶贫状元,对“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执行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新的形势对我国的社会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倡导扶贫精细化的同时,需要对扶贫业务进行分类,需要制定扶贫工作推进的行业标准,需要树立行业表彰示范的分类标杆,需要引导扶贫行业社会公德的昭彰和扶贫工作技巧的改进与发展,推进全社会反贫困能力的整体提升。对此,中国扶贫基金会经过长达两年的研究,先后与政府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及媒体的领导、专家进行了座谈与探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表彰活动方案”。
“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表彰活动”的目标是:
1、配合政府《扶贫纲要》的贯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2、对扶贫活动进行科学分类,设立奖项,切准表彰点;
3、对表彰点进行因素分析,形成可比较的奖项标准和标杆;
4、公开、有序、透明的评奖,树立行业榜样;
5、大力度表彰、研究、讨论和传播行业榜样,推动扶贫行业社会公德及精神的昭彰,引导行业工作技巧的改进与创新,促进扶贫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扶贫基金会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