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理人数据(data.icxo.com)报道:今天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2006年度中国31省区市创新能力指数,北京因为拥有全国最强的创新资源、技术实现和攻关能力,与上海并列全国各省区市创新能力之首。 据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此次发布的“中国创新指数”,包含创新资源、攻关能力、技术实现、价值实现、人才实现、辐射能力、持续创新和网络能力8个创新要素方面,下设39个具体指标。 北京三项指标全国最强 研究发现,2006年我国31个省区市创新能力明显区分为三个群体,沪、京、苏、粤4省市为第1梯队,是我国创新的强势区域,代表了国家的自主创新水平和能力。四省市各个要素指数基本都在70以上,显示了创新资源、重大攻关、成果转化、辐射与网络方面的国内最高水平。此类地区自主创新综合产出能力都排在最前面,创新网络组织活动能力优势更为明显。 其中北京和上海创新能力并列全国第一。北京的优势是创新资源、技术实现和攻关能力最强,科技资源和直接产出非常集中,众多的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是各省区中在要素上表现最为均衡的省区,在价值实现、辐射能力、持续发展和网络能力上表现最佳,在攻关能力和技术实现上仅次于北京。 19省区创新能力显著不足 津、鲁、浙、辽、鄂、陕、川、闽8省市为第2梯队,是我国创新的优势区域,代表了区域创新水平和能力。其中浙江和山东属于我国制造业发展最快和实力最强的省区,创新资源在迅速增加,创新的技术实现、价值实现和持续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紧密,但重大攻关能力和人才实现能力不足;天津和福建的价值实现、辐射能力和网络能力很强,其共同特点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资企业相对集中,是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成果的重要转化基地。辽、鄂、川、陕的创新资源基础较好,攻关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较强,但创新支持本地发展的技术实现和价值实现都相对不足,创新资源有待开发。 其他19个省区归入第3梯队,是我国创新的弱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培育,创新推动发展有待增强。该类省区的共同特点是创新资源不足,带来一系列的创新价值实现力不足等问题,其创新主要集中在与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关的基础研究上,难以形成规模的创新能力和拉动生产的价值实现,但其中部分在产业发展驱动下,通过技术市场和引进吸收,在吸引外域成果本地转化上做了一定的工作,形成了引进吸收和承接创新产业辐射的发展模式和生机。 京沪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 北京和上海虽然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居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制高点,但是它们与国际上十余个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尚有差距:北京的创新资源投入已接近或超过多数发达地区,但与巴黎还有不小差距;公共教育支出比例已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当,但高等学历比例还有不小的差距;国外投资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则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较大差距,综合产出的能耗较高,生产率还有待提高。而上海在创新投入、教育投入比例和大学人才比例比上与北京有不小差距,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也比较明显,但创新的产业支持水平较高,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已接近或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新对本地发展的支持力较强。此外,两地产出的平均能耗水平都有待于进一步降低,工业生产率也有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