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四代重歼:德国女总理埋葬多极化大局,布什悠然接收胜利果实!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07-11-19 01:18
标题:
四代重歼:德国女总理埋葬多极化大局,布什悠然接收胜利果实!
转自铁血论坛
时至今日,国际政治舞台上出现女政客已经不再让人们感到惊讶。一国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为女性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甚至连美国,也有可能出现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
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出现在这样一个时代。如果说,竞选时期的默克尔,让人们注意到的是对高大百分之十二的失业率的关注的话,那么今天,让人们更为关注的则是这位所谓的德国铁娘子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
不得不承认,默克尔,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世界的政|治格局。正是她的上台,潜移默化之中,已然让世界变了一番模样。转折二字,用在她的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作为一个保守派的政|治领导人,默克尔对于美德关系的定位早在其竞选期间就已经明了。她主张激活与美国的跨大西洋合作。于是,她一上台,就很自然地弱化了施罗德与希拉克建立的反伊拉克战争联盟。
欧洲三架马车,即英国、德国和法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英国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法国和德国是引领欧洲走向未来的天然领袖。前提则是,双方必须携手合作。无论是法国还是德国,想要单独主导欧洲的走向,都是勉强的和不完全的。
当然,若德国压倒法国或法国压倒了德国,成为一个欧洲主要大国,即核心国家却是没有问题。只不过,得到了欧洲核心,却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欧洲罢了。单独的法国或者单独的德国都不可能撑起一个真正的欧洲。在当前力量对比未发生决定性改变之前,谁也不会彻底倒下。
世界多极化,是个长期性的走向。因此,见效时间,恐怕不是一年两年。这种大计划,非大智慧大决心不能行。若说施罗德有,我信。若说希拉克有,我信。若说萨齐科有,我信。若说默克尔有,我不信。
并非因为默克尔是个女人,笔者才认为她无大智慧和大决心。而是她的行为,告诉世人,她无大智慧和大决心。她为了证明自己,而放弃了一个真正的欧洲。刚一成为总理的默克尔,在外交上已经显得相当活跃了。她所谓的外交表现,便是极力弥和了德美裂痕。的确立竿见影,却是危害甚深。
当然,随后新任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在努力弥和与美国的关系,笔者并不想否认这一点。可是,人们必须要看到,究竟是谁导致这一切的--欧洲就这样又一次倒向了美国,失去了自己的立场,也减少了其作为未来世界重要一极的软实力--政|治魅力已然大大降低了。
事情的前因后果其实非常清楚。德国人首先背弃了法国人。默克尔为了自己,同时也为了德国的短期表面利益,表示出了投向了布什的怀抱。美国人等的就是这一天,于是,通过自己的影响力,美国人保证德国的安全。双方一拍即合,德国拉开与法国距离。法国人不是傻子,既然德国人放弃了,他们单独坚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个走向独立的欧洲又开始向着政|治上的依附转变。从长远来看,欧洲倒退了。
04年,乌克兰发生了颜色革命。这是一次在美国非政|府组织大力支持下发生的政|治动乱。乌克兰的意义之大,想必并不用多说。法国、德国、波兰、乌克兰,一线可连。无论是土地面积和人口,他们都是欧洲当仁不让的大国。正因为如此,谁能够在这条轴线上取得优势,谁就能在欧洲的主导权上取得优势。与法国和德国不一样,无论是波兰还是乌克兰,当前都不具备和角逐欧洲权力中心的实力。他们,只是具备了在若干年后,冲击欧洲权力中心的可能性。在东欧诸多国家加入欧盟之后,谁能控制东欧,谁也就能在欧洲成为核心。默克尔的心活络了。她同样看到了美国在东欧地区的影响力。若能够得到美国的支持,显然,德国将更为容易成为欧洲核心。从伊拉克战争到颜色革命,默克尔看到了美国在东欧地区的影响力。
冷战期间,法德关系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联邦德国在安全问题上需要法国。若少了美国的因素,即便在德国统一后,这一条件仍然没有改变。俄罗斯的庞大只能让德国仰望。对于法国来说,失去了德国经济的欧洲,不足以在世界舞台上同美国较量。对于德国来说,失去了法国在安全上的保障,德国很难抗衡一个再次站起来的俄罗斯。美国的介入,让情况发生了改变。
美国对东欧的控制力绝对不小。而东欧,恰恰是德国的安全屏障。从短期安全角度来说,美国的安全保证当然要比法国有效得多。只是,从长远来看,美国的安全保证显然并不如法国稳定。一旦欧洲和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很难保证美国的行动。美国很有可能以安全保障问题逼迫德国就范。法国则不然,没有德国的帮助,法国发挥的影响力始终有限。若欧元能够成为世界货币,则法国和德国都将大大受益。法国和德国的关系更多是互相需要,利用的成分少。毕竟,双方基本处于同一实力层面。德国和美国之间,美国明显居于优势地位。德国在美国面前,牌就显得少了。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自然就是被利用的一方。
当然,美国还要防备一种可能性的出现。那就是法俄联盟和德俄联盟。显然,东欧地区的矛盾的激化,让俄欧矛盾尖锐起来。美国正是通过颜色革命和东欧地区部署反导系统等手段在激怒俄罗斯。无论是法国还是德国想成为欧洲核心,都避免不了要在政|治上拉开与俄罗斯的距离。
若欧洲想成为世界权力金字塔的巅峰力量,则必然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军事政|治影响力,而不可能仅仅靠经济这一单一手段来实现自身的目标。问题在于,欧洲要想发挥军事政|治影响力,所需要的海外基地,只有英国和法国才有。两个老牌殖民国家的政|治遗产,对于一个强大的欧洲不言而喻。只有那些海外领土和基地,才能让欧洲力量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成为真正能够与美国进行抗衡的世界一流力量,而不是一个只能依附于美国的小兄弟。英国暂时没什么指望,拉开与法国距离的德国,即便有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理想,亦无可以实现的工具。他的地理位置,他的安全,都决定了这一切。一个主要精力在中东欧的德国,很难具备法国人一样的政|治理想。德国人需要东欧来保证他的安全,东欧则需要美国的安全保障。也就是说,德国人将不得不受制于美国人。同时,他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如果他成为欧洲核心,经营的重点在在欧洲而非区域外。
本次萨科齐访美言论,几乎可以认为,第三架马车也倒下了。或许,萨科齐是为了法国的影响力而这么做。然而,结果,始终没有改变--法国在外交政策上对美国的支持。这一点,萨科齐伊朗问题的表态已经足够说明了,美国的运作是有效的。布什短短几天内悠然地接收了几年运作的胜利果实。欧美关系,总体上回到了美国规划的轨道上来。在萨科齐之后,是默克尔访美。欧洲,又一次俨然成为了美国的小兄弟。在美国的施压下,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企业,已经开始撤离伊朗。伊拉克战争时期的老欧洲的辉煌,仿佛就是那么惊鸿一瞥,几年之后,已然烟消云散。
有人说,萨科齐是期望美国打伊朗和中俄产生更尖锐的对抗。这一说法,实在是很荒谬。因为这样做,斗争的结果,无论谁赢,欧洲都没拿到好处,只会有坏处。更何况,这一行为,对于欧洲立场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失去了多极化,美国无论在伊朗成功或者失败,都没欧洲什么事情了。连这也能幻想成阴谋,笔者只能说,高人--的确太高了。明明是萨科齐撑不下去服软,以期待美国不要单方面支持德国成为欧洲核心罢了,却能够说成是阴美国。不得不说,阴谋,不是这么玩的。
回首往事,这一轮政|治变化,虽然首先是美国埋下伏笔,但终究还是默克尔第一个坚持不下来。可见,她只是一个政客,而上升不到战略家的层次来。
领德国得欧洲者,默克尔。致德国失欧洲者,默克尔。
默克尔,一个改变了世界历史走向的女人。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