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一辆德国黑豹坦克的惊人战绩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07-4-7 10:15     标题: 一辆德国黑豹坦克的惊人战绩

美国装甲兵专业刊物“装甲”(“Armour”)将坦克战的战技水平分为5级,即AA、A、B、C、D.凡是在同等装备水平下,单个坦克成员组快速地以少胜多,并在一场战斗中扮演决定性的关键角色,将被评为AA级。这里就有一个被该杂志奉为坦克兵必修之课的经典战例――1945年4月初发生在维也纳多瑙河畔、弗洛伊德大桥的阻击战。

命悬一桥

进入二战的最后一个年头,纳粹德国已濒临灭亡,至4月,各条战线均告崩溃(不到一个月后战争就结束了)。苏联红军挟其绝对优势的力量向西挺进,北翼已进入东普鲁士,南翼兵临维也纳城下。

4月12日,位于维也纳第21区的横跨古城维也纳的多瑙河上的弗洛伊德桥,是德军手中剩下的最后一座桥梁。

维也纳城中进行着激烈的巷战。战斗在三个层面展开:整个城市可以通过地下通道联结,这里仍被德国步兵占据;地面上苏军已控制整个城区;有些高层建筑物中的德军仍未肃清,袭击与清剿在每时每刻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巷战是所有战斗情形中最可怕的,一位德国士兵后来回忆起当时的状况,只用了四个字来形容:一片混乱。

此时,德国党卫军第二装甲师大部已撤至大桥北岸,准备重新构筑防御工事。但仍留有少数部队于南岸桥头负责阻击任务,为防止苏军突破防线,德军在大桥上布满炸药,准备一旦南岸失守,立即炸毁此桥,以迟滞苏军进攻。

苏军则想完整地夺取此桥,以便于装甲部队在党卫军第二装甲师立足未稳之际迅速将战斗引入北岸纵深,同时为了防备德军利用此桥向市区增援,苏联红军已经在南岸桥头两侧2千米范围内布置了多门直射火炮,基本完成对桥面的火力封锁,隔断了德军在多瑙河南北两岸间的联系

主角登场

4月12日中午过后,党卫军第二装甲师第一团的恩塞勒上校把他的坦克手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讲述了目前的战况和将要完成的任务――由一辆坦克作为突击队,携带充足的弹药、食品,迅速通过弗洛伊德大桥,增援南岸的阻击部队,并争取继续迟滞苏军24小时,以掩护维也纳市区内的德军步兵撤退,并为北岸的德军重新布防创造时间。

这个任务最后落在了年仅19岁的1227号“黑豹”坦克车长吉森的身上。他的伙伴包括:23岁的炮手埃赫兹、44岁的驾驶员斯特劳斯、装填手斯普瑞格和通讯员劳尔。

吉森和斯特劳斯接受任务后马上前往北岸桥头观察地形。这时,300米外一个装备着“大黄蜂”自行火炮的阵地遭到苏军的攻击,巨大的声浪和弹片不断飞来。他们两人被迫在一门88毫米反坦克炮的掩体中躲藏。这门反坦克炮的炮手向他们介绍说,大桥的中部有一个很大的弹坑,通过时必须严加注意,而且在白天通过时肯定会受到对岸苏军的炮火攻击,这无异于自杀。吉森和斯特劳斯于是决定天黑之后再行动。他们驾驶的“黑豹”坦克有7个前进档,所以他们应在距桥头2千米处开始加速,确保坦克以最高时速通过桥面,以便于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危险地区。

晚上9:00,吉森及车组成员完成了所有的战前准备。“黑豹”共装载了92发75毫米主炮炮弹、10箱机枪弹药、5大包食品,另外还加挂了一辆装载50发炮弹的拖车,开始向南岸进发。与此同时,德军的150毫米“大黄蜂”炮和105毫米“小黄蜂”炮为他们进行了连续的火力掩护。当他们路过桥头的88炮阵地时,下午与其交谈的那位炮兵用悲凉的眼神目送着他们,因为他认定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斯特劳斯是全团中年龄最大、最有经验的驾驶员,那天晚上虽然有几发炮弹击中了“黑豹”的炮塔,但他仍安全地把坦克开到了对岸,并迅速隐蔽在街道中。大家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