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美国的中东政策陷入危机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13-11-7 02:14
标题:
美国的中东政策陷入危机
源: 期货日报
目前美国在中东所遇到的危机,其实还是能源供应格局转变带来的“后遗症”
10月中旬,刚刚经历过“棱镜门”丑闻后不久,美国又陷入“窃听门”的漩涡,在国内债务谈判中焦头烂额的奥巴马不得不在债务问题刚一结束就开始积极的外交补救,在多次颇“真诚”的表态后,终于打动了部分欧洲“小伙伴”。然而就在奥巴马稍有喘息之时,中东的“小伙伴”们又开始了闹腾,埃及、沙特和以色列开始耍起了脾气,国务卿克里不得不火速赶往中东灭火。
扑朔迷离的埃及局势
埃及作为名闻遐迩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阿拉伯世界在过去50年里的领头羊,虽然经济实力一般,但政治影响力重大。埃及并非主要产油国,但把持着苏伊士运河和苏麦德管道两条全球原油大动脉,是全球原油市场的重要影响者。过去30年,在亲美前总统穆巴拉克的统治之下,埃及原油产量和运输稳定,为全球原油市场的平稳运行做出了贡献。2011年年初,始于北非小国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蔓延至埃及并迅速引发暴动,最终导致前总统穆巴拉克下台。2012年6月,穆尔西作为埃及首位民选总统宣誓就职,然而仅一年后,2013年7月,穆尔西就被军方废黜。目前,埃及处于过渡政府阶段,军队掌握着实权。
11月4日,就在“二战”埃及战场获胜的71周年纪念日,埃及又一次对前总统进行审判,只不过这次审判的对象,是在推翻了前任总统穆巴拉克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中上台的总统穆尔西。仅仅两年时间,两位总统下台,埃及局势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
作为埃及首位民选总统,穆尔西的命运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背后主导者??埃及军方的老朋友美国。就在穆尔西受审前一天,美国务卿克里突然秘密抵达埃及,但仅仅做了6个小时的短暂访问后旋即离开,其间除了与埃及军政高级官员会晤外,亦与埃及教派等在野人士进行了会谈,颇为“诡异”的是克里的突访在双方的公告中都称为临时而非特意安排。不过从历史来看,美国的密访仅仅为出访高危地区,诸如前国务卿希拉里2009年突访伊拉克、2011年突访利比亚,都是出于安全考虑。此次克里的埃及之行显然并无安全之虞,更多是出自对目前处于僵持阶段的埃及军方和穆兄会之间的平衡。
埃及作为中东政治浪潮中第一个垮台的大国,2011年年初其局势变动的关键时间,恰好也处于美国战略调整的节点,于是在前总统穆巴拉克最需要来自美国的支持时,奥巴马的放弃最终使其从总统宝座跌落并沦为阶下囚。不过在随后埃及局势的变迁中,美国一方面担忧依靠穆兄会上台的穆尔西将埃及带上宗教化道路,另一方面又担心埃及军方一家独大会影响美国在中东推行民主化的进程,因此始终未在双方做出选择,这也促使了埃及局势在两年时间里一直没有明确的走向。
最终,埃及军方依赖强大的军力废黜了穆尔西并压制了穆兄会的反抗,但大量的流血事件也引发了美国的不满,加之新成立的过渡政府具有太明显的军政府特征,也违反了美国禁止军援以武力成立政府的法律,迫使奥巴马停止了对埃及的军援。与此同时,在叙利亚问题上对美国存有诸多不满的海湾国家给埃及政府提供了450亿美元的援助,令埃及在对美态度上逐步强硬。双方的关系也因此进入了颇微妙的阶段,从对美关系主导埃及国内局势转变为埃及暂时占据主动,这也迫使克里此次不得不将埃及作为中东七国之行的首站,不惜以颇低的姿态与埃及进行谈判。
然而主动归主动,美国作为影响中东局势的最重要力量,始终是埃及军方无法脱离的靠山,因此,在克里对埃及提出尽快结束紧急状态并放松对穆兄会打压的要求之后,对穆尔西的审判中,军方也一定程度放松了警备状态,这也引发了法庭的混乱,对穆尔西的审判也拖延至2014年年初。未来埃及的走势,依旧脱不了美国的影响。不过从两国关系的变化来看,美国在埃及局势中所能起到的作用逐步下滑,失去了对埃及的掌控,美国在北非地区影响力骤降,在中东的影响力亦将有所削弱。
“受伤”的沙特
在短暂到访埃及之后,克里开始了中东之行的第二站,同时也是中东外交的重头戏??访问沙特。沙特作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之一,坐拥近30%的原油储备,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在过去的50年间,埃及、伊朗和伊拉克与美国的关系历经沉浮,唯独沙特和以色列始终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忠实的盟友以及最重要的战略倚重。沙特不仅是美国最重要的原油供应国之一,以低于欧亚的价格和常年稳定的原油出口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更是美国“石油美元”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维持势力平衡的重要前哨。
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油气产量的逐年上升,对于沙特的依赖程度持续下滑,不过作为目前美国仅剩的三个中东原油进口国之一,沙特仍以低于亚太近20美元/桶的低廉价格为美国的经济复苏做出贡献。沙特也是除加拿大外美国最重要的供应国,这也令美国无法忽视与沙特的关系。
此外,在能源政策上,沙特始终唯美国是从,不管是2011年利比亚内战以及2012年伊朗制裁时应美国要求大量提升产量以避免油价飙升,抑或是2013年年初,主动削减产量为伊拉克和利比亚腾出空间,还是在美国在亚太地区以天然气为筹码打响外交战时,沙特亦通过对日韩提价以积极响应,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沙特始终是美国最得力的助手。
不过再好的助手也有懈怠的时候,尤其是在屡次收到空头支票之后,难免会让人“很受伤”。10月18日,沙特拒绝出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虽然声称原因是安理会在对巴沙尔政府化武袭击平民问题上毫无作为,但矛头显然对准8月末高调宣称将打击叙利亚但最终却以乌龙收场的美国;随后沙特王室又再度表态与美国的关系将出现“重大转变”,这无疑令美国如芒在背。
沙特的变脸显然有着充分的理由,除了叙利亚危机中奥巴马“放鸽子”让积极备战的沙特成了被巴沙尔耻笑的傻子外,美国自8月份起秘密与伊朗的“交流”令沙特极为不安。在埃及问题上,沙特积极支持军政府,但美国却始终不冷不热,巴以问题上美国也始终无所作为,这些也都令沙特极为不满。
不过此次克里所谓的“损害控制之旅”显然还是颇有成效的,会后两国都给出颇正面的公告,克里称美沙关系仍旧稳固牢靠,沙特亦有相似表达。唯一的分歧依旧在叙利亚问题上,沙特称将“支持通过谈判解决危机,但不能无限期拖延”。
沙特态度的快速转变其实本也是在预期之中,在目前日益分崩离析的中东,除了美国外,沙特无法寻到其他可以依靠的强大后盾。俄罗斯以叙利亚作为平台在中东积极与美国展开对抗,沙特的老对手伊朗和伊拉克也在俄罗斯的潜在盟友范围之内,显然令沙特避之不及;中国近年来积极谋求中东石油稳定供应,与沙特亦有较多合作,但始终局限于能源而非外交层面,无法与沙特展开更深层次的交往;欧盟近年来在中东外交政策上龃龉不断,始终难以形成合力,也非沙特所能依靠。所以说到底,美国才是沙特唯一的靠山。在可预见的5?10年时间内,沙特在中东外交以及全球能源政策上仍将是美国的重要辅佐。
以色列和伊朗的两难
此次克里在中东访问期间,最两难的依旧是巴以问题。7月在美国的积极斡旋下,巴以双方在时隔3年后终于重启和谈,在此前克里的6次中东之行中,巴以谈判也是其重点攻关问题。不过与沙特一样,以色列对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以及伊核谈判中的表现同样非常不满,于是就在克里访问之前,以色列突然宣布将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新建犹太人定居点,故意给美国脸色看。
近年来,随着中东局势的持续发展,叙利亚危机、埃及动乱和伊核问题成为中东问题的重点,巴以问题似乎不再成为地区局势的主导。不过在海湾国家与什叶派国家之间的冲突之外,巴以问题的处理如果稍有不慎,很有可能会诱发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再度进入全面对峙的状态,叙利亚、伊朗和埃及的动乱局势以及不满情绪将很容易传导至以色列,并引发更大的地区间冲突。
目前横亘在美以之间的叙利亚和伊朗问题,对于前者,两者在方向上基本一致,只是在形式上略有分歧;而后者目前才是双方最大的分歧所在。美国作为中东局势的整体操作者,对于伊核问题的考虑更为深远,在历经了内贾德8年对峙之后,美国也发现了对待伊朗应当以疏而非堵的方式引导。在目前美国已经很难承受新一轮海外大规模战争的条件之下,美国能对伊朗继续的压制手段已经基本耗尽;而鲁哈尼的上台无疑为美国解决伊核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如若处理得当,也将成为奥巴马新式外交的范本,如果继续强压,很有可能会再度引发类似内贾德的强硬派上台。不过对于以色列而言,伊核问题始终是摆在面前实实在在的威胁,其并不关心伊朗未来的走势如何,只关心如何化解现有的危险。这也令美国目前在两者之间很难取得平衡。
无论如何,尽管美国目前在全球地位持续下滑,但仍旧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中东问题终究要在美国主导的框架下化解。不过美国在中东所遇到的危机,其实还是能源供应格局转变带来的战略转换,这使得其目前无法在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的同时保持对中东具有足够的控制力,而美国需要更长时间适应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后遗症”。不过目前显然美国没时间去适应了,因为克里正在前往东欧去应付波兰和土耳其等另一众“小伙伴”了。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