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泰达模式”复制红海岸边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13-6-14 08:22     标题: “泰达模式”复制红海岸边

------ 中埃苏伊士合作项目15周年报告:从咨询援建到主导开  

2013-05-17 10:21:57 华夏经纬网  

    新华网天津频道5月16日电(记者李鲲) 继4月底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6平方公里拓展区正式签约后,合作区负责人中非泰达投资集团总经理刘爱民日前透露,三大入区企业巨石、西电-Egemac、牧羊今年将正式投产,投资金额超过4亿美元。至此,天津泰达在埃及的开发之旅已经进行了整整15个年头了。

    1998年5月,中埃双方共同出资组建埃中合营公司,其中中方投资主体是天津开发区总公司(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前身)特别成立的天津开发区苏伊士国际合作有限公司,持股10%。

    刘爱民告诉记者,泰达在埃及的开拓经历了从咨询援建到主导开发、从政府牵头到企业自主创新再到引起两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一系列转变。

    两国高层频繁互访 锁定复制“泰达模式”

    据中非泰达投资集团的母公司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秉军介绍,1994年和1996年,我国领导人访问埃及,埃方表达强烈愿望希望中方帮助埃及在苏伊士地区建设特区。

    1997年4月,埃及总理访华时,两国签署政府谅解备忘录,确定由我国帮助埃及在苏伊士地区建设自由区。

    “两次专家团队实地考察发现,苏伊士湾西北地区东临红海,西距首都开罗市120公里,是一片盐碱地,与同样东临渤海,西距首都北京100多公里,也是一片盐碱地的中国天津开发区情况极为相似。”

    张秉军说:“此外,考虑到天津开发区已拥有十余年的运作经验,1998年初,国务院正式指定由天津开发区承担此项目,实际上就是在苏伊士地区复制天津的‘泰达模式’。”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英文首字母缩写为TEDA,音译为泰达,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在国家指定天津开发区负责苏伊士经济特区建设后,与开发区管委会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泰达控股前身天津开发区总公司也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具体的建设工作。”

    张秉军说:“由于开发区总公司的双重身份性质,苏伊士合作项目实际上是完全是一个政府援建项目。然而,经过2001年的‘政企分开’,加上我们在苏伊士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升级,泰达作为一个企业逐渐摸索出一条‘政府项目商业运作’的创新之路。”

    转变角色主导开发 筑巢引凤打开局面

    2002年6月,苏伊士特区第一栋标准厂房正式竣工通过初步验收,2004年8月,第一家入区企业白玫瑰(埃及)制衣公司开业。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泰达在埃及的开拓建设面临的是更多的限制。

    从1998年到2008年的第一期建设中,由于苏伊士国际合作公司只占苏伊士特区建设主体埃中和营公司10%的股份,泰达起到的只是咨询和参与的角色。

    “相当一部分埃方管理、工作人员乃至埃及政府对我们的经营理念并不接受,认为中国来这里只是单纯地赚钱,所以前十年的开中发我们非常被动,难以打开局面,”刘爱民说。

    2006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承诺在非洲国家建设3-5个经贸合作区,这意味着中埃苏伊士合作项目将迎来升级。

    2007年,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已经在苏伊士地区建设了9年的泰达在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项目全国公开招标中中标。

    “这一期建设中,我们的前提理念就是必须由中方占主导地位,在新成立的埃及泰达公司中,中方持股80%,保证了我们在建设中的执行力,”刘爱民说。

    作为泰达在整个埃及项目中的第二期,2008年启动的苏伊士合作区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重点建设的方针。在3号区块中选择了1.34平方公里作为起步区先行建设。

    据刘爱民介绍,截至2012年底,苏伊士合作区的1.34平方公里起步区土地已全部售罄,共吸引入驻企业和机构49家,协议投资额5.24亿美元,吸引投资额占中资企业在埃及投资的近80%,真正实现“筑巢引凤”,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在埃及动乱和欧债危机的接连影响下,合作区仍然保持连续4年盈利,2012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更是达到了5553.5万美元的新高。

    “起步区的成功建设创造就业岗位千余个,5年来为埃及缴纳税收5000多万美元,转变了埃方对合作区的看法,使其逐步接受了我们的经营理念。埃及总理甘迪勒甚至公开表示‘合作区’是埃及梦开始的地方,”刘爱民说。

    7平方公里撬动两国合作 政府项目商业运作

    经过十几轮的艰苦谈判和泰达两代人的努力,2013年4月27日,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6平方公里拓展区正式签约。

    拓展区的成功签约标志着泰达在苏伊士三期建设工程的开始,也是整个合作区的全面升级。

    “新增6平方公里土地将分三期开发,预计开发建设总投资约5亿美元,项目建成后将最终吸引入区企业150到180家,吸引投资20亿美元,提供4万个以上就业机会,”刘爱民说。

    据他介绍,今年已入驻合作区的三大公司巨石、西电-Egemac和牧羊将分别投资2.3亿美元、1亿美元和7000万美元,正式投产。而这4亿美元也成为合作区拓展项目初期的一次“飞跃”。

    虽然泰达在埃及取得的成绩令我们倍感欣慰,但是随着埃及政府对合作区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他们对泰达的要求和期待也随之提高。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在两国政府特别是埃及政府的高度关注中深感压力,埃及政府期待我们把合作区以及合作区内的所有项目都建成非洲最好的,这对泰达来讲是个挑战,也是激励,”刘爱民说。

    “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实现赴埃员工的有效轮岗,如何在市场化运作中保证企业的效益,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焦点。未来,合作区除了以中资企业为主,还会积极吸引各国资金,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资金,完善合作区产业链,更好地应对各种国际风险,”他说。

    “合作区的建设缘起于中埃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又因其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成功取得两国政府的信任和高度重视。埃及政府多次强调中国建设的7平方公里合作区是撬动整个埃及92平方公里特区的关键所在,而泰达人认为,这7平方公里更是撬动整个地球,使中国同埃及以及入驻园区的其他国家加强交流的外交新支点,”张秉军说。

    “既然是商业运作,就必须保证盈利才能使合作区经营长久,这也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泰达会继续秉承先进的经营理念,沿着这一模式继续探索,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入区投资,造福中埃两国人民,”张秉军说。(完)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