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穆巴拉克案:结束或开始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12-6-16 04:17     标题: 穆巴拉克案:结束或开始

当地时间6月2日上午,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Hosni Moubarak)被埃及开罗刑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同时被判处终身监禁的还有前埃及内政部长哈比卜.艾尔-阿德利(Habib al Adli),而穆巴拉克的两个儿子阿拉阿(Alaa) 、贾玛(Gama),和阿德利的6名助手则分别因“案件超出法律追溯时效”等原因被放弃指控或宣判无罪。

然而穆巴拉克的故事似乎并未就此结束:开罗、亚历山大、苏伊士等城市的大街上,不满判决结果的示威者正在行动,选出并运作不算很久的上、下议会和制宪委员会里争吵不休,议会最大党团??兄弟会所属自由与正义党(FJP)总统候选人、在总统大选首轮投票中领先的穆尔西(Mohammed Morsi)更宣称,一旦他当选总统,将努力推动对穆巴拉克的改判。

那么,穆巴拉克的命运终将如何?案件本身还会有多少变数?穆巴拉克案将如何影响埃及政治改革进程?此次判决究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还是又一轮社会认知割裂的开始?

庭审:几人猜对开始,又几人猜对结局?

对穆巴拉克父子的庭审是从2011年8月3日开始的。这也是伊斯兰国家首次对健在的前本国国家元首进行自主审判,此前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是在盟军占领状态下被判处死刑,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离奇死在被搜获后不久,而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则弃职流亡,缺席了对他的审判。

这次庭审是在6月初就由军方、过渡政府和开罗刑事法庭宣布,但当时埃及社会已处于后穆巴拉克时代的混乱中,“清算”热度高亢,昔日的“革命战友”又因认知上的巨大差异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不论哪一派都很少有人相信,在如此状况下庭审能如期进行,因为在他们看来,穆巴拉克和军方或有“君子协定”,而军方和临时政府出于政治考量,必定会尽可能拖延庭审,以掩饰真相或包庇故主。

开庭前就有传闻称,穆巴拉克将以“交出财产、公布道歉信”为代价换取特赦,并一度引发“特赦与否”的激烈争论,然而这则由《al - Chorouk》报首发的小道消息很快失去了任何价值:相关各方都对此断然否认??军方否认特赦,因为那将被认为是“与穆巴拉克沆瀣一气”;穆巴拉克否认“交钱”和“道歉”,尤其是前者,因为那将意味着他自己默认自始至终一直坚决否认的贪污和挪用公款指控。

然而他们都猜错了:8月3日,庭审在埃及警察学校阶梯教室开始,83岁、身患疾病、身体虚弱的穆巴拉克,躺在病床上被推进一个铁笼,送上了这个临时法庭,能容纳800人的阶梯教室当天涌进600多旁听者,而庭外维持秩序的军警更多达1000余人。

很显然,军方和过渡政府急欲通过按时开庭,实现与穆巴拉克的切割,并堵住示威者“继续革命”的口实,因为在他们看来,示威者追杀穆巴拉克是虚,借力打力,以追杀穆巴拉克为由,把军方、过渡政府拉下水才是实。正因如此,他们才坚决驳回了穆巴拉克律师“穆巴拉克健康状况不适宜出庭”的辩护词,坚持在斋月期间演出了“病徒受审”的一幕。

但军方也失算了:虽然庭审按时开庭,但绝大多数人坚信,审判绝不会公正,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政治秀,而非法治程序,只不过“保皇党”认定穆巴拉克会被“冤杀”,而激进反对派则认定他会被“宽纵”或“灭口”罢了。

在一系列博弈中,初次庭审只进行了半天就宣布休庭,第二次开庭被推迟到两周后的8月15日,而第三次开庭时已是2012年的1月15日。

正如法兰西24电视台的现场记者评论所言,支持或反对穆巴拉克的一方都试图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干扰司法结果。穆巴拉克的代表律师法里德.艾尔-迪布提出了长达1600人的证人名单,拖延时间的意图十分明显,而原告方则试图逼迫法庭用最短速度完成证人召唤和证词收集工作,代表35名原告的塔希尔.阿布纳斯尔当时就曾公开表示,如果短时间内不完成这一工作,他们将发起上诉“且一定会获得成功”。

埃及反对派、尤其自感在革命后被边缘化的“广场派”,试图借庭审之机,以“清算穆巴拉克政治遗产”的堂皇旗号,把军政府和旧体制内重要人物统统拉下水,并进而以“彻底清算”为由,将一切“旧人物”挡在未来埃及政治进程之外,他们一再要求清算包括军方在内的“30年穆巴拉克统治责任”,要求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负责人坦塔维元帅出庭作证,目的正在于此。

不仅如此,这些“广场派”人士自感难以通过选举上台,又认定穆巴拉克不会被“公正判决”,因此做好了一旦“判决不公”,就借机重返广场,压迫军方交权、推翻选举结果,从而为自己再争取一次“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对此军方也心中有数,并且做了缜密的应对。

今年1月5日晚第三次庭审所宣读的起诉书中,检察官穆斯塔法.苏莱曼(Moustafa Souleimane)认定,穆巴拉克作为国家元首,根据法律、宪法所赋予的职权,“不可能不知道发生在解放广场的事”,因此“必须为其部下所做的事负责”,

另一名检察官穆斯塔法.卡特尔不仅将去年初埃及军警对示威者的镇压称之为“穆巴拉克所主导的、有预谋的屠杀”,更将穆巴拉克的罪责追溯到其统治生涯的整个30年,认为其应该以“最高刑责”为自己的罪行负责。简言之,埃及检控方要求法庭判处穆巴拉克、前埃及内务部长阿德利(Habib el-Adli),以及其他6名前内阁成员死刑。

而6月2日的最终判决,却仅仅围绕苏莱曼的起诉条款,即“发生在解放广场的事”加以判决,尽管由于此案涉及850多条人命,已足够判穆巴拉克等人重刑,但如此一来,既回避了深挖“穆巴拉克体制”的原罪,从而避免对军方和仍在掌权、从政旧人物(如进入第二轮总统选举的前总理沙菲克(Ahmad Chafik)构成致命冲击,又躲开了穆巴拉克辩护者的“奥步拖延大法”,因为理清18天内发生、且过去不久的事,其难度和复杂程度当然远远低于梳理长达30年的穆巴拉克时代是非。

然而这样一来,诸如穆巴拉克两个儿子、阿德利6名助手等人的起诉就难以为继:如果清算“30年”,他们难辞其咎;但倘仅追究“18天”,他们就多半有“不在场证据”。当然,法庭也留了个“活口”:如对穆巴拉克的两个儿子,就宣布“尚有待审案件”,把事情先“挂起来”。

判决结果出台后,法庭外一度传出鞭炮声,但随即便发生了骚乱和抗议,很显然,许多人并未预料到这一结果。

未预料到此的恐怕还有穆巴拉克。整个庭审过程中他仅出庭寥寥数次,表现得沉默寡言但态度强硬顽固,然而无期徒刑的判决结果出台后,他泪流满面并一度拒绝登上直升机前往监狱服刑,如此失态的背后,折射出其对这一本不该令他吃惊的判决,仍然缺乏接受的心理准备和勇气。

穆巴拉克的生与死

判决究竟公平与否?穆巴拉克是否该被处死?各方意见十分对立。

军方和支持军方的人当然认定判决公正。沙菲克早在判决前便已宣称“支持判决”,判决出台后他立即表示“判决很公正”,很显然,接下来他必将借助这一“公正判决”说事,力图证明自己一旦当选,不但能带给一半埃及人期待中的稳定,也不会抢走另一半埃及人好不容易摸到手的民主与自由。

宣判后审判长艾哈迈德.里法特(Ahmed Rifaat)表示,穆巴拉克的强人政治是埃及历史上的“黑暗冬天”,而民众起义和对穆巴拉克的法律清算则是“埃及曙光的来临”,而一些国际组织则评述称,对穆巴拉克的判决表明,不论权势多大、地位多高,只要犯下反人类罪行,就必须受到惩罚,且能提醒未来埃及领导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具有积极意义”。

认为不公的同样大有人在。

不少人、尤其不少去年示威受害者家属认为,穆巴拉克和阿德利必须处死,穆巴拉克的儿子们和阿德利的助手们则同样不应逃脱法网。

一些激进派示威者宣称,“穆巴拉克不可能亲自开枪”,因此“所有承担责任的官员和军人”都应受到清算,目标所指,不言而喻。穆尔西和兄弟会则在选举后第一时间喊出“不公”的声音。

这次审判究竟公平与否?

尽管后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政治气氛紧张,各派别关系错综复杂,但几乎所有派别的人都一致认为,从检控方的死刑判决要求,到最后耐人寻味的宣判结果,都是“政治裁决”而非“司法裁决”,换言之,庭审和判决首先考虑的是政治,而非法律公正。在这种背景下,不论重判、轻判,都很难言及“公正”二字,因为是政治、而非法律,在决定穆巴拉克一干人等的命运。

至于穆巴拉克该不该死,问题就更复杂。

从法律上讲,埃及是有死刑的,即便只追究“18天”,也足以把穆巴拉克和阿德利送上绞架。

但对于今天埃及朝野各派而言,法治比死刑更有力、更有利。自法老时代,尼罗河就不乏“陶轮翻转”、法老被推翻或杀死、金字塔被掘开的先例,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结果,往往产生一个新的法老、新的法老王朝,而不是开辟一个新天地。

今天的埃及,需要法治的精神、秩序,需要社会和公众对法治精神、秩序的信赖,惟如此,民主的建设,经济的恢复,才能成为现实,依法公正审判决穆巴拉克,使之受到不枉不纵的公平判决,将成为彰显“新埃及法治”的灯塔??有什么比对一名前独裁者讲法治更有力的法治宣传?

事实上即便对穆巴拉克也是如此:种种迹象表明,84岁、身患重病且军人出身的他并不怕死,甚至宣判前还表示“希望安乐死”,但漫长的刑期将是对他心理防线最沉重的一击??这从他宣判后的种种表现已可看得一清二楚了。

不仅如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论支持“尼罗河革命”的美、英、法各国,还是其它国家,都公开表达了反对判处穆巴拉克死刑的态度,死刑对“新埃及”而言,非但不足以和过去“划清界限”,反倒会让“革命”蒙上嗜血、复仇的阴影,甚至在若干年后为健忘的下一茬“革命者”预备一个“壮烈牺牲”的“烈士”。

案件与选举

穆巴拉克案宣判后风波不断。

6月2日、6月5日,示威者发动了两次大规模街头抗议,后一次冲击了沙菲克竞选总部。

街头示威的主体是“广场派”,如前所述,他们的目的在于“借要求重判之名,行要求重选之实”,事实上判决出台后不到一小时,他们就喊出了“重审、重选、追究所有责任人责任”的口号,要求立刻解散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6月5日示威后,萨巴希、福图赫、阿里等多名在首轮总统大选中失利的候选人更提出“暂停决选、直到剥夺沙菲克选举资格”等要求,所循的正是自去年“二次革命”以来惯用的“选举不行上广场”套路。

兄弟会的态度则耐人寻味。

今年1月7日,第三轮庭审结束、起诉书公布后,自由与公正党一名发言人曾表示,兄弟会的政治派别自由与公平党(FJP)一名发言人1月7日谨慎表示,“不应因急于政治清算”、“追究政治责任也应依靠法律和正义”。很显然,这和穆尔西在判决出台后的表态大相径庭。

刚刚结束不久的总统选举第一轮,穆尔西仅领先沙菲克1%(24.3%对23.3%),这大大出乎兄弟会(事实上也包括大多数其他人)预料,表明兄弟会并非在埃及最高权力舞台稳操胜券,而不得不认真应对其它政治势力的挑战。

对于兄弟会而言,确保大选胜利是当务之急,强调判决不公既可以敲打军方,又可借机挤压支持率相差无几的沙菲克??后者不但曾是穆巴拉克时代的高官,更和穆巴拉克同出于空军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关系密切。兄弟会业已放出风声,称“一旦沙菲克当选必然轻纵穆巴拉克”,其竞选意图昭然若揭。

但与“广场派”不同的是,兄弟会只喊“改判”,却绝不会去喊“重选”,因为事实上他们仍是“新秩序”构建的最大受益者,高呼“不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目标并非穆巴拉克,而是选举劲敌沙菲克。可以想见,一旦穆尔西在大选中获胜,兄弟会未必对穆巴拉克穷追不舍,因为继续“敲山震虎”不利于自己快速接过权力,而比无期徒刑更重的只有死刑,真的如此改判,将影响兄弟会好不容易在国际间培植起来的一点政治好感;反之,倘获胜的是沙菲克,兄弟会很可能不依不饶,一面加入“广场派”行列“将革命进行到底”,一面借助议会优势继续施压。

至于军方和沙菲克,自然会竭力维护现有判决,如前所述,这一判决既可证明他们“和穆巴拉克划清界限”,又不至于让他人“乘胜追击”,把帐算到自己头上。

正如《洛杉矶时报》所言,判决是“埃及通向民主道路前所未有的里程碑”,是“阿拉伯之春”政治变革的缩影,但变革“并不彻底”,穆巴拉克的两个儿子和六名高级警员被宣告超过起诉时效或无罪释放,他的一名死党可能成为下届总统,而他所提拔的将军们还掌握着政权。如今一年过去,曾经因埃及变革而引发的乐观情绪,因沙特在巴林的所作所为,和叙利亚持续不断的暴力而大打折扣,事实上过去16个月来,即便在埃及,兴奋也仅仅是短暂的。

如今埃及人筋疲力尽,他们看到的是,自己将不得不在“可疑的伊斯兰主义”和带有浓厚穆巴拉克时代残余和军方背景的人中二选一。法官宣称“后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已迎来春天”,但埃及人缺乏一个统一的愿景以塑造一个新埃及,许多人只是本能地反抗,却说不出自己到底支持一个怎样的未来。

判决穆巴拉克本意是结束埃及社会割裂,但后果可能适得其反,许多人因此次判决而被重新揭开伤疤。正因如此判决很可能让埃及人之间的分歧加剧,而非愈合,其中一些人可能希望借机继续追究,“革命到底”,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认为埃及已经够乱了。

无论如何,此次判决将严重影响埃及政治博弈,以及即将举行的总统决选。而最终的总统选举结果,又会反过来影响判决本身,以及穆巴拉克父子亲信们的命运。总而言之,一切恐只是刚刚开始。

作者陶短房介绍:专栏作家,知名非洲问题研究员。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