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巴勒斯坦主要组织概览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11-12-21 04:52     标题: 巴勒斯坦主要组织概览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

    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成立。1968年7月通过的《巴勒斯坦国民宪章》规定,巴解是巴勒斯坦各种力量的代表,对巴勒斯坦人民收复国土、返回家园的斗争负责。

    巴解曾以黎巴嫩、约旦为基地在被占领土开展武装斗争。

    巴解最高权力机构是“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常设领导机构是中央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由8个背景各不相同的游击队组织组成。这8个组织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简称“人阵”)、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简称“民阵”)、巴勒斯坦人民解放战争先锋队(简称“闪电”)、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简称“人阵〈总部〉”)、巴勒斯坦解放阵线(简称“巴解阵”)、解阵巴勒斯坦阿拉伯阵线(简称“阿解阵”)、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简称“人斗”)。

    由阿拉法特创建的“法塔赫”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最大和最有影响的一支力量,在巴解中居于领导地位。巴解组织最高权力机构为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执行机构为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负责领导日常工作。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是巴解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代表境内外全体巴勒斯坦人,有委员579人,分别为巴勒斯坦各抵抗组织及其它群众团体的代表。巴解组织的决策机构为中央委员会,由100多名成员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由全国委员会选举产生,共有100余名成员,其中包括执委会成员。在全委会闭会期间,由中委会指导巴解工作。1970年起,阿拉法特一直担任中委会主席。总书记为阿布?马赞(马哈茂德?阿巴斯)。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是巴解组织的常设领导机构。本届执行委员会于1996年4月经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选举产生。1969年以来,执行委员会主席一直由阿拉法特担任。除各游击队自己的武装外,巴解组织还有一支巴勒斯坦解放军,为它的正规军队。

    巴解组织总部设在突尼斯,其机关刊物为《革命的巴勒斯坦》。通讯社为巴勒斯坦通讯社。广播电台为“巴勒斯坦之声”。

    1974年在拉巴特举行的第7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巴解组织被确认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1976年10月,阿拉伯联盟和不结盟国家会议先后接纳巴解组织为正式成员。目前,巴解组织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联系,并向8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和机构(包括联合国)派驻了代表和观察员,很多国家还给巴解组织以外交代表机构的礼遇。

    巴解组织最初的目标是通过武装斗争,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思想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实体,在整个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个民主的巴勒斯坦国。80年代后随着中东形势的变化和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在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逐渐趋于温和、务实,主张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并在联合国242、338号决议基础上和平解决阿以冲突。

    法塔赫(FATEH)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FATEH)。成立于1957年8月,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组织。1965年1月1日起开展反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其武装力量称“暴风部队”,阿拉法特一直任该组织主要负责人并兼任“暴风部队”总司令。

    该组织成立初期坚持“革命暴力是解放家园的唯一手段”,在被占领土从事反以色列的游击战。后根据形势变化,逐步改变这一政策。“法塔赫”最高权力机构是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革命委员会行使职权,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领导该组织日常工作。

    哈马斯(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Hamas)

     哈马斯是阿拉伯语“伊斯兰抵抗运动”每个词首字母的缩写,意为“无畏、勇敢”。该组织原是20年代阿拉伯“穆斯林兄弟会”的一个支系,其前身为“伊斯兰联合会”,是由一些带宗教色彩的团体组成的激进伊斯兰组织,于1978年在以色列合法注册。

    成立初期,哈马斯主要从事宗教宣传和社会福利活动,避免与以色列军事当局和巴解组织直接对抗,得到了巴解的支持。以色列军事当局出于“制衡”巴解的考虑,对哈马斯的发展采取默许的态度。1988年8月,哈马斯发表组织纲领?“伊斯兰盟约”。其后,该组织于12月正式改名为“伊斯兰抵抗运动”,主要领导人为艾哈迈德?亚辛和阿卜杜勒?阿齐兹?拉迪酉。

    1987年,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爆发反对以色列占领的起义,哈马斯也借机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一支颇具影响的伊斯兰激进势力。海湾战争之后,哈马斯成为巴勒斯坦地区最活跃的恐怖组织,其规模仅次于“法塔赫”。

     哈马斯强烈反对中东和平进程,主张通过“圣战” 消灭以色列,解放全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建立一个“从地中海到约旦河”的伊斯兰国家。它崇尚暴力斗争,宣称“《古兰经》是宪法”,“圣战是道路”,强调圣战是实现其目标的唯一手段。其斗争形式主要是袭击以色列的军事目标和民用设施,制造恐怖爆炸事件及绑架以色列人质等,曾发起大量自杀式攻击行动。1989年9月,哈马斯被以色列宣布为非法组织。

     哈马斯以加沙为基地,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中也有一大批追随者。1992年,其成员已达2万人,且在伊朗、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国设有办事处和训练营地。其组织构成包括:(1)基层组织(布道会)。通过清真寺、社区服务组织和慈善机构,进行招募新兵、筹募资金、分发物资和指派任务等活动;(2)基层暴力组织。负责领导和组织“起义”;(3)安全机构。成立于1986年,主要负责收集同巴解和以色列当局“合作者”的有关情报。1986年年底?1987年年初,成立了名为马吉德的“打击委员会”,负责对“叛徒”严加惩罚。它在散发的宣传品中称,“任何与以合作者都是叛教者,都将按真主的法律被处死。”据以军方统计,1988至1991年期间,被杀死的“通敌者”人数共达571人。(4)出版机构(阿拉姆)。负责印发宣传品、传单和举行新闻发布会等。(5)军事组织?以兹?阿拉丁?卡塞姆。其前身是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于1982年秘密组建的一个由私人资助、行动极其隐蔽的军事组织?“巴勒斯坦圣战者组织”。该组织拥有一支数百人的“敢死队”,其核心成员约有80人,分散成2-3人的小组,各自拥有自己的指挥、配备和后勤供应人员。该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清洗“内部敌人”和对以色列进行“自杀式”攻击。2001年10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宣布该组织为非法组织。

    哈马斯获得的经济援助主要来自海湾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等国对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的经援中有很大一部分转给了哈马斯。在海湾战争后,巴解因站在伊拉克一边失去了海湾国家的支援,而哈马斯因与巴解“划清界线”,继续得到这些国家的援助。沙特等温和阿拉伯国家的非官方组织也为哈马斯提供了大量援助。此外,哈马斯还从伊朗获得每年约300万美元的援助,加上其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慈善基金组织的收入,每年获得的援助可达数千万美元。

    哈马斯的影响几乎遍及中东伊斯兰国家,在伊朗、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设有办事处和训练营地。其活动范围除中东地区外,还扩展到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

    哈马斯的精神领袖亚辛1935年出生,是个残疾人。他认为只有伊斯兰教才能拯救巴勒斯坦人。他的好战性格赋予了该组织强烈的恐怖色彩。1989年,亚辛被以色列判处终身监禁,后于1998年获释。

    哈马斯反对与以色列进行和解,自认为是一个致力于解放巴勒斯坦领土的合法抵抗运动。自2000年9月巴以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以来,哈马斯发动了数起针对以色列犹太人的自杀性恐怖袭击。2001年10月19日,其军事组织“卡桑旅”被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宣布为非法组织。

    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PIJ)

    该组织成立于70年代末,主要成员是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原教旨主义激进分子。其创建者是埃及的一批受伊朗伊斯兰革命影响的巴勒斯坦学生,主要人物有法西?什卡克、阿卜杜?阿齐兹?乌代和巴沙尔?穆萨。他们对埃及穆斯林兄弟会没有对巴勒斯坦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深感失望,由此提出了一套成为该组织理论基础的新的思想体系。他们声称伊斯兰世界的统一不是解放巴斯斯坦的前提条件,通过伊斯兰运动使巴勒斯坦得到解放才是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当务之急。也就是说,在伊斯兰运动推动下,解放巴勒斯坦的“圣战”最终将会导致重建统一的伊斯兰世界。该组织的目标是通过“圣战” 消灭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由于美国支持以色列,该组织也将美国视为敌人。敌视温和的阿拉伯国家,认为它们“已被西方世俗性所腐蚀”。

    PIJ的三位领导人虽属伊斯兰教逊尼派,却十分仰慕伊朗伊斯兰革命。他们不仅将伊朗伊斯兰革命视为阿拉伯世界的楷模,而且接受伊朗什叶派由宗教界人士领导国家的理念。什卡克还于1979年3月编写了一本颂扬霍梅尼和伊朗革命的书,被埃及当局查封。

    PIJ中的巴勒斯坦学生与埃及激进的伊斯兰学生保持了紧密的关系,他们中的部分人还参与了1981年10月暗杀埃及总统萨达特的行动。其后,所有PIJ成员被驱逐到加沙地带。他们以加沙为基地,开始了频繁的针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活动。1987年,在“因提法达”(巴勒斯坦大起义)前夕,PIJ在加沙地带组织了几次恐怖袭击行动。1988年8月,该组织的两名领导人什卡克和乌代被驱逐到黎巴嫩,在那里重新组建了PIJ,同驻黎的伊朗革命卫队及真主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参加了叙利亚领导的阿拉伯“拒绝阵线”。

    1990年2月,在埃及袭击了一辆旅游车,造成11人死亡,包括9名以色列人。1991年9月,该组织的部分成员在企图进入埃及实施恐怖行动时被逮捕。此外,PIJ还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对以色列进行袭击,并威胁要打击在约旦的美国目标。主要活动地点在以色列、被占领土、约旦、黎巴嫩。得到伊朗、叙利亚的支持和援助。

    PIJ将哈马斯视为竞争对手,一直未同哈马斯建立联系。1994年后,哈马斯采取了自杀性恐怖爆炸行动,PIJ才与哈马斯进行协调,共同采取行动。什卡克的去世使PIJ在被占领土的地位明显下降。该组织在贝鲁特、大马士革、德黑兰、喀土穆均设有办事处,活动主要集中在黎巴嫩。主要有三个分支:

    (1)法西?什卡克(Fathi Shqaqi)派,是近年来伊斯兰圣战理念最为突出的一个巴勒斯坦恐怖组织。其领导人法西?阿卜杜?阿齐兹?什卡克博士于1951年出生于加沙地带。曾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尔?宰特(Bir-Zeit)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74年,他在埃及的Zaqazip大学学医,并成为穆斯林兄弟会的活跃分子。1979年霍梅尼上台不久,什卡克写了一本书,名为《霍梅尼:伊斯兰的诠释及选择》。书中表达了他对伊斯兰革命的支持,对霍梅尼关于统一伊斯兰逊尼派和什叶派的主张大加颂扬。此书被埃及政府查禁,什卡克本人也被拘捕和监禁达数月之久。

    1980年,什卡克回到加沙,开始组建一个主要由年青的伊斯兰激进分子组成的组织,这些激进分子是因其颠覆性的伊斯兰军事行动而遭埃及驱逐的学生。1995年10月,什卡克在马耳他被以色列人暗杀。他的继任人拉马丹?阿卜杜拉?沙拉赫先是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后于1996年初移居大马士革。因沙拉赫在个人品质、智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均逊于什卡克,使该组织的地位和活动都受到影响。PIJ将以色列这个“犹太复国主义的犹太人实体”看作是穆斯林的头号敌人和摧毁的目标。因此,它号召为解放巴勒斯坦进行武装斗争。该组织建立了由革命先锋队领导的游击队,对以色列进行恐怖袭击活动。游击队的战士们把自已看作“为未来强大的伊斯兰阿拉伯军队最终打败以色列的奠基者”。80年代,法西?什卡克派在被占领土举行“起义”,并在加沙地带实施了几次针对以色列的袭击活动。在起义初期,该派好战分子达250人,并在各大学和清真寺得到一些同情者和青年人的支持。1988年8月,该派领导人什卡克被驱逐到黎巴嫩,加强了其与真主党和伊朗的联系。1995-1997年,该派幕后策划了几起针对以色列的恐怖自杀行动。

    (2)“阿克萨营”。其创始人谢赫?阿萨德?贝亚德?塔米米出生于1924年,是巴勒斯坦名门望族?希伯伦家族的后裔。1949年,他在开罗的爱兹哈尔大学结法律学专业毕业后,加入埃及穆斯林兄会。后因穆兄会不重视巴勒斯坦问题,他脱离了该组织。20世纪60年代,他成为耶路萨冷阿克萨清真寺的伊玛姆(意为“教长”)。1969年,因他在阿克萨清真寺讲道时发表了煽动性言论,被以色列驱逐到约旦,后成为约旦的极端伊斯兰组织?“伊斯兰解放党”的创始人之一。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在伊朗政府的护佑和“法塔赫”组织的协助下,哈米米开始征募包括包括“法塔赫”活跃分子在内的年轻的巴勒斯坦人,筹建一个新的伊斯兰圣战组织。1984年塔米米写了一本书,名为《以色列的消亡-‘古兰经’的统治》。在书中他试图证明《古兰经》对巴勒斯坦的重要性,圣战不仅仅是为要回穆斯林主权的圣地,而且要驱逐所有的犹太教的异教徒。

    1982年,塔米米在约旦建立了伊斯兰圣战组织的分支机构?“阿克萨营”,并得到法塔赫的支持。1983年10月,该组织暗杀了一名以色列公民。80年代,该组织实施的一系列暗杀行动均告失败。其部分成员与伊朗、苏丹的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该组织在约旦很活跃,在被占领土没有支持者。

    (3)伊斯兰圣战-圣寺(The Islamic Jihad The Temple)由“法塔赫”的地下活动组织“西部”于80年代早期创立,其领导人是哈里里?瓦泽尔(也称阿卜?吉哈德)。其前身是一个由“法塔赫”恐怖活动分子组成的“学生委员会”,曾于1980年4月1日在约旦河西岸希伯伦市的犹太教会堂杀死6名以色列人。后因“学生委员会”的成员的宗教倾向明显上升,成立了名为“伊斯兰圣战-圣寺”的组织。1988年2月,该组织的领导人贝森?苏尔坦(Bassem.Sultan)、马万?卡叶里(Marwan al-Kayali)和穆罕默德?比亨斯(Muhammad Bkheis)在塞浦路斯的利马索(Lymassol)发生的一起汽车爆炸案中被炸身亡。该组织的理论家是与伊朗有密切联系的穆尼尔?沙菲克(Munir Shafiq)。1986年10月15日,该组织对在西墙作宣誓仪式的以色列士兵及其家属投掷手榴弹,造成伤亡。

    “伊斯兰圣战小组”,是“伊斯兰圣战-圣寺”下属的一个小规模的军事组织,由艾哈迈德?穆哈迈德领导。该组织主要从事针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活动,其成员曾被以色列监禁。70年代后期,该组织成员在贾贝尔?阿马尔?艾哈迈德?穆哈纳领导下脱离了“伊斯兰圣战-圣寺”组织。80年代,该组织主要在苏丹和埃及活动。1990年2月4日,该组织在埃及西奈北部袭击了以色列旅游车。

    (4)其他主要领导人。拉马丹?阿卜杜拉?沙拉赫,生于加沙地带的萨加伊亚赫(Sajaiyah)难民营,是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PIJ)的“元老”之一,与什卡克关系密切。他曾到伦敦学习,获得英国Durnham大学伊斯兰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英国学习期间,他被指派为PIJ驻伦敦办事处主任,负责PIJ在被占领土的军事、宣传和情报搜集活动。1990年,他到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中东学,并成为世界和伊斯兰研究项目主任,该项目被认为是研究与PIJ有关的宗教、政治问题的思想库。1995年10月什卡克被杀后,阿卜杜拉?沙拉赫成为PIJ的领袖。艾哈迈德?哈桑?穆哈尼,出生在加沙地带的汗?尤尼斯(Khan Yunes)难民营,是巴解的“巴勒斯坦解放军”的一名军官。曾因从事恐怖活动而被以色列当局监禁。1985年,他获释后继续从事恐怖活动,1988年被以色列驱逐到黎巴嫩。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PFLP)

    英文全称是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简称“人阵”,1967年12月成立,创始人是乔治?哈巴什。最初由艾哈迈德?贾比尔领导的 “巴勒斯坦解放阵线”与“回归英雄组织”、“复仇青年组织”(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AHM的一个军事分支机构)合并,组成由乔治?哈巴什领导的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PFLP)。1968年4月,艾哈迈德?贾比尔脱离PFLP,组成“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部”(PFLP-GC)。

    该组织最初从属于巴解,倡导泛阿拉伯主义。因反对1993年巴以签署的《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又称“奥斯陆协议”)脱离巴解。该组织拥有约800人的武装力量,外援主要来自叙利亚和利比亚,活动范围集中在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境内和被占领土。该组织的核心刊物为《目标》周刊。

     该组织的主要攻击目标是以色列和温和的阿拉伯国家。乔治?哈巴什死后,该组织副总书记穆斯塔法继任总书记。2001年8月27日,以军以穆斯塔法涉嫌幕后策划针对以色列恐怖活动为名,用导弹袭击了他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的住所。穆斯塔法被炸死。2001年10月17日,“人阵”的极端军事组织 “穆斯塔法旅” 采取报复行动,暗杀了以色列旅游部长泽维。10月21日,巴勒斯坦最高安全委员会宣布取缔穆斯塔法旅。

    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DFLP)

    英文全称是Democratic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简称“民阵”,是1969年2月从“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 (人阵)分离出的一个独立组织。初期大约有500名成员,总部设在叙利亚。总书记是纳耶夫?哈瓦特迈赫(Naif Hawatmeh),其他重要成员包括亚塞尔?阿贝德?拉布(Yasser Abed Rabbu)、卡伊斯?塞马拉(Qais Samarral,又名艾布?雷拉Abu Leila)、阿巴德?卡瑞姆?哈马德(Abd-al-Karim Hammad,又名艾布?阿达南Abu Adnan)。机关刊物为《自由》周刊。

     1979年,因埃及与以色列媾和,“民阵”作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成员,谴责巴解未对埃及总统萨达特采取“严厉措施”,并因此开始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极端分子加强合作。1983年,该组织发表《的黎波里宣言》,反对美国总统里根提出的巴以和谈计划。该组织还反对阿拉法特与约旦国王侯赛因签署的关于协调巴解组织和约旦对以谈判立场的协议。1969年,该组织因拒绝参加在叙利亚成立的“巴勒斯坦民族拯救阵线”,与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PELP)分道扬镳。1991年,该组织分裂为“亲阿拉法特派”和“强硬派”两派(后者在纳耶夫?哈瓦特迈赫领导下,脱离了巴解)。

     该组织的政治目标是:在阿拉伯世界、特别是传统的君主制国家发动革命,充当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的先驱;反对美国的霸权政策;开展反帝和反种族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在1977年春召开的巴勒斯坦国民会议上,该组织全力支持在被占领土建立巴勒斯坦国。

     该组织得到叙利亚和利比亚的财政和军事支持,曾在前苏联和古巴接受训练,并与尼加拉瓜的“桑地诺解放阵线”建立联系。其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境内和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主要在以色列境内、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开展恐怖活动,包括小型爆炸、手榴弹攻击、绑架以色列人质以换取以色列扣押的巴勒斯坦囚犯等。

    阿布?尼达尔组织(ANO)

    英文名称为ABU NIDAL ORGANIZATION,也叫法塔赫革命委员会、阿拉伯革命委员会、阿拉伯革命旅、穆斯林社会主义者革命组织等,简称ANO。该组织于1974年由阿布?尼达尔和一些反对阿拉法特的巴解法塔赫成员组成,自称是“真正的法塔赫”,在80年代被视为最危险的巴勒斯坦恐怖组织。该组织成立时得到了伊拉克政府的支持。1974-1980年,该组织总部设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得到伊政府的大量援助,受控于伊政府。期间攻击主要目标是法塔赫组织、叙利亚、约旦和海湾国家。80年代初,由于伊政府与阿布尼达尔在保持该组织独立性以及改善与西方关系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该组织驱逐出伊拉克,转移到叙利亚,后又于1985年转到利比亚。

    从1981年起,该组织开始将以色列犹太人和西方人作为袭击对象。由于美国对叙利亚施压,该组织将训练和活动基地转移到黎巴嫩。1989年,该组织内部发生严重分裂。90年代,该组织的恐怖活动锐减,但与伊朗的关系得到加强。该组织约有400名成员,在叙利亚、也门、伊朗、苏丹和黎巴嫩都设有办事处。经济收入多来自其商业网络。

    该组织认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自决权利不可侵犯,对以色列开展武装斗争是一场“圣战”,也是解放巴勒斯坦的唯一途径。而法塔赫及其领导人违背了这一原则,因此必须受到惩罚。该组织主要从事袭击欧洲国家的犹太人,以及暗杀驻外使节等恐怖活动,。

    该组织领导人阿布?尼达尔生于1939年。六日战争后将全家移居沙特并在那里成为一名教师。在埃及加入法塔赫,1969年成为法塔赫驻苏丹办事处的代表。1970年被任命法塔赫驻伊拉克的代表,并在伊情报机构帮助下,组成了由他领导的独立的恐怖组织。他反对与以色列进行政治谈判。1973年10月26日,他被法塔赫缺席审判,以侵吞资产和滥用职权的名义宣布死刑。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PFLP-GC)

    1968年从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中分离出来的组织,由原叙利亚军官艾哈迈德?贾比尔领导,主要从事“武装斗争”,强烈反对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组织。该组织得到叙利亚的支持。该组织有几百名成员,总部设在大马士革,基地在黎巴嫩,在欧洲设有分支机构。后勤和军援均来自叙利亚,得到利比亚的财政支持。

    该组织擅长运用“特殊手段”进行恐怖活动。曾利用非常规手段如热气球、电动机引挚的悬空式滑翔机等对以色列进行恐怖袭击。1991年6月,该组织的重要成员哈菲兹?卡塞姆?多克哈姆被指控曾在德国炸毁美国军车。

    巴勒斯坦解放阵线(PLF)

    1977年4月,“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 (PFLP-GC)成员穆罕默德?扎耶德(阿布?阿巴斯)在是否支持叙利亚的问题上与该组织领导人艾哈迈德?贾比尔发生分歧,脱离PFLP-GC,成立了PLF。1984年分裂为三个派别,每个派别都继续延用PLF的名称,并声称是PLF的代表。这三个派别是:(1)阿卜杜?法塔赫?哈尼姆领导的派别。哈尼姆原是PLF中央委员会成员,PLF驻大马士革办事处负责人。他支持由叙利亚领导的阿拉伯“拒绝阵线”。(2)埃尔亚特?亚库布领导的派别,亚库布原担任PLF的总书记,该派力量集中在黎巴嫩。1988年11月亚库布死于心脏病,该派随即分崩离析。(3)穆罕默德?扎耶德(阿布?阿巴斯)领导的一派,阿巴斯原担任PLF的副总书记。他支持法塔赫和阿拉法特,并于1984年加入巴解执委会。该派总部设在突尼斯。1985年10月,阿巴斯被突尼斯当局驱逐出境后,在伊拉克的巴格达建立了总部,该派势力最大时达400人。

    1989年,阿巴斯派与亚库布派合并。因阿巴斯是巴解执行委员会成员,PLF实际上成为巴解的卫星组织。但PLF的后勤援助和军事培训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

     PLF以黎巴嫩和突尼斯为基地,主要在黎以边界地区对以色列的平民及军事目标发动恐怖袭击,并肆机绑架人质。PLF进行的恐怖活动主要有:1981年3月7日,两名该组织成员试图乘滑翔机潜入以色列北部,从空中向以城市海法投掷炸弹和手榴弹,但行动失败,二人被捕。同年4月16日,两名该组织成员试图乘热气球从黎巴嫩潜入以境内绑架人质。热气球在靠近以边境的地方被以军击落,二人被击毙。1985年10月7日,阿巴斯率一个四人小组劫持了由埃及亚历山在港开往以色列的意大利阿基里?劳罗号巡航舰,并杀害了舰上一名美国犹太人。1990年5月30日,PLF的一个17人小组在利比亚接受训练后,企图从海上对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发动袭击。他们乘坐的5艘橡皮船在海滩被以军拦截,4名恐怖分子被击毙,12人被捕。

    1993年巴以签署《奥斯陆协议》后,PLF接受了巴解有关中止对以恐怖活动的政策。

    17军(FORCE 17)

    17军是负责保卫阿拉法特以及保护来访外国领导人安全的安全部队,大约有3500人,是阿拉法特最信任的机构之一。该组织成立于70年代中期,由当时的领导人阿里 哈桑 salameh在黎巴嫩建立。据说该组织的名称来源于阿里住处的电话号码。1979年阿里被以色列暗杀。目前该组织领导人是达马拉。

    在奥斯陆协议前,该武装是以色列重点打击的目标。当1994年阿拉法特返回加沙时就是在300名17军士兵保卫下进入加沙的。该武装部队成员着军装,配备有轻武器和装甲车辆。其招募的士兵必须绝对忠诚于阿拉法特,在进入部队前首先要经过为期几个月的封闭式体能和军事训练。沙龙指责17军要对犹太人定居点遭到袭击和以色列遭受哈马斯以及圣战组织的炸弹袭击负责,以还指责17军部分军官和士兵涉嫌卷入了对以的攻击行动。12月2日,沙龙在全国讲话中又直接指名道姓,宣布将打击17军。

    塔齐姆(TANZIM)

    主要在西岸和加沙活动。以色列安全机构认为,塔齐姆是法塔赫的一个军事组织,由法塔赫中的鹰派部分成员组成,组织结构比较松散,由法塔赫西岸领导人巴尔古提领导,对阿拉法特效忠。所以,在关于结束当前暴力冲突中以色列所提的一个重要条件结实要求巴方解除塔齐姆的武装。

     (唐志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西亚非洲室 )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