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入世以来中国驻埃及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11-11-17 07:09
标题:
入世以来中国驻埃及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新华08网开罗11月15日电(记者王振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企业进入中东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而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更为中国同北非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最近几年来,中国在埃及的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今年埃及政局动荡也为中资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不小的困难。
截至2011年10月,在驻埃及使馆经商参处备案登记的中资企业(机构)共有65家,经营范围涵盖工业区运营。物流。金融。电信。汽车。家电。食品。纺织。工程建设。航空服务等领域,主要分布在开罗。亚历山大。苏哈纳等地,目前共有中方员工约1300人。中国在埃及企业为当地提供了8000多个就业机会。
中埃经贸合作区成功推进
入世后中国企业进驻埃及的速度逐步加快,对当地经济做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中国和埃及共同开发的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位于红海北端苏伊士湾西岸广袤的沙漠地带,是埃及政府近年设立的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的一小部分,面积仅为1.34平方公里。但就是这一小块中埃经贸合作区,谱写着中埃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主导运营,埃及当地公司参与合作,注册资本8000万美元,其中中方持股80%,埃方20%。
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和建设,目前合作区1.34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经完成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园区环境优美,为中国和埃及当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经营条件。
据介绍,截至2011年年中,该经贸合作区已经入驻34家企业,包括2家埃及独资公司和一些合资企业,累计注册资本约3亿美元,实际投资2亿多美元。合作区已经形成石油装备产业园区。高低压电器产业园区。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园区等生产区。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种以集约化园区形式到境外进行投资开发的新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影响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当前,一些国内大型企业正计划在这一合作区进行大规模投资。据了解,中国西电集团在合作区的一期厂房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并投产,总投资额预计将达3.5亿美元。中国玻纤旗下巨石集团总投资近2.3亿美元。年产8万吨玻纤的项目正在办理注册手续,预计今年年底前动工。明年年底投产。
中埃经贸合作区贡献当地经济
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成功开发和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正在日益显现。
一是经济效益好,投资与产出不断提高。去年,经贸合作区内投资企业的总产值已达4690多万美元,其中工业销售约4337万美元。去年合作区进出口总额超过2900万美元,利润额超过226万美元,并在税收等方面为埃及经济做出了贡献。
二是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到去年年底,合作区就业总人数950人,其中从业人员近850人。合作区从业人员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具有一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人员收入更高。目前,几家中国大型企业正计划进驻该合作区,预计将进一步增加埃及员工的就业人数,提高对当地就业的促进作用。
三是为当地行业改进运营方式起到示范作用。合作区建设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建筑模式和技术,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中国建筑工程为当地建筑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为当地建筑业的改革改进提供了有益经验。
四是为当地工人掌握技术技能提供了良好机遇。中国企业新招收的当地工人基本不具备任何技术,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岗培训,大多数人员均能不同程度地掌握技术技能,起到一定“授人以渔”的作用,对当地工人今后的工作和另谋职业均有益处。
中资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
尽管中国企业进驻埃及的速度不断加快,但今年年初以来埃及政局不稳和社会动荡也为中资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政局动荡使中国企业的产销遇到困难,这是当前中国在埃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比如,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内以出口为主的中纺机无纺布有限公司去年经营良好,但今年产销规模却大幅度下降。制品车间因用工难和订货不稳已于7月底停工。该公司今年增加投资扩大产能的计划也将搁浅。
一些小企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生产地毯的环海织造有限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埃及本地和利比亚,但受动荡局势影响,目前公司压货较多。该公司去年平均每月销售额为350万埃镑(约合59万美元),但今年来平均每月销售额仅为200万埃镑(约合33万美元)。
此外,埃及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全国96%以上的国土是沙漠,水资源基本依赖流经开罗的尼罗河。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远在开罗百余公里之外,但用水也来自尼罗河。预计合作区水需求量近期将达每天1万立方米,但目前输水能力日均仅3000立方米。此外,合作区目前电力供应能力为20兆瓦,而使用量已达15兆瓦,一旦大型企业尤其是高能耗企业建设投产,电力供应将难以满足需求。对此,埃及方面由于资金短缺尚无法提高供电能力。
目前,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一些大型企业对埃及远期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如果埃及政局能够实现平稳过渡,预计中埃两国的经贸合作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进一步实现互利共赢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