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埃及“二次革命”胜算几何?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11-7-6 14:27
标题:
埃及“二次革命”胜算几何?
导语:穆巴拉克倒台时的欢呼声尚未散去,6月28日,解放广场再次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参与人数达5000多人,西方媒体将其称之为“二次革命”。作为“阿拉伯之春”成功典范的埃及,为何短短几个月后便再次动荡,此次革命又能否重复“倒穆”的辉煌?
什么是“二次革命”
“阿拉伯之春”未触动旧势力,须再次革命
所谓“二次革命”,是以“四月六日运动”为主题的“青年革命同盟”所提出。该组织认为,穆巴拉克政权虽然倒台,但如今执政的军方及其控制下的临时政府仍然充斥着旧时代的残渣余孽,旧势力仍然十分强大,且并未因穆巴拉克时代“贪腐和镇压民众”的罪行,而受到“人民应有的惩罚”,在后穆巴拉克时代,埃及政治生活的主轴,仍然是传统的军官团-兄弟会两极平衡,“民主与自由的力量”依然被权力中枢边缘化,在“倒穆”街头运动中遇难的烈士及其家属,也并未得到应有的政治待遇和经济补偿。
不仅如此,军方和临时政府对“民众的和平抗争”日渐表现出高压、强硬的一面,实行“没有穆巴拉克的穆巴拉克政策”,对于此,惟有“实行二次革命”、再次走上街头斗争,才能“保住革命果实”。
军方和兄弟会成革命赢家,自由派被边缘化
“四月六日运动”成立于2008年,最初是由年轻的在职和失业纺织工人组成的工团组织,自去年底以来,该组织和部分自由派人士结盟,在用街头运动推翻穆巴拉克政权方面,起到了排头兵作用。但该组织的实力有限,群众基础薄弱,运动中后期,群众示威的主体,变成了实力雄厚的穆斯林兄弟会,和对穆巴拉克政体不满的埃及各阶层。而促使穆巴拉克倒台的最后一击,也由倒戈的军方完成。“倒穆”成功后,军方和兄弟会顺理成章变成了最大赢家,前者实际掌握政权,后者由半公开转为正式合法团体,并成为最有希望通过选举成为新执政党的埃及政治力量。与之相比,“四月六日运动”等组织却自感被边缘化,认为并未得到与“革命功劳”相称的回报。
“二次革命”实为拖延大选,赢得准备时间
“倒穆”后,临时政府和军方根据协议,在3月19日举行修宪全民公投,内容是废除总统终身制、实行多党制普选,并规定今年9月进行议会选举,明年初选出新总统,届时军方和临时政府将把权力移交给民选的新政府。“四月六日运动”和部分自由派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自己准备不足,仓促上阵必然输给兄弟会,从而导致埃及被原教旨组织控制,因此希望抵制公投,拖延大选,但遭到失败。此次他们号召“二次革命”,“保卫革命成果”大旗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变相拖延大选、为自己赢得更多准备时间的真实目的。事实上在6月20日前后,他们的确掀起过又一次要求推迟立法选区的舆论攻势。
为什么会爆发“二次革命”?
革命后的埃及贫困依旧
穆巴拉克的倒台并未令导致上一次动荡的直接诱因??贫困问题、失业问题和经济低迷问题得到解决。埃及仍是个4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18%人口每日生活费不到2美元的国家。一季度失业率高达9.4%,且革命以来,外国投资锐减,经济雪上加霜,通胀高企,民间不满情绪有增无减,这也让工团运动起家的“四月六日运动”看到了发动“二次革命”的成功希望。
军方和临时政府成为仅存的替罪羊
经过穆巴拉克时代漫长的统治,埃及成为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特权阶层掌握大量资源,而贫者无立足之地的国家。人们渴望通过政权的更迭,获得政治和经济生活的改善。然而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让许多人一夜梦醒。如果说,在之前,人们尚可以将一切归咎于穆巴拉克和他身后的官僚阶层。但如今,穆巴拉克家族被捕了,执政党解散了,当年的政府官员上至部长、下至小小的市镇委员都被罢官的罢官、查办的查办,现实中依旧无所不在的不如意,就只剩下军官团和临时政府这两个硕果仅存的替罪羊了。
走上街头成民众表达诉求习惯
不仅如此,“倒穆”的成功让示威者看到了自己和街头抗争的力量,“倒穆”之后,许多埃及政治力量越来越习惯于将诉求化作解放广场上的呐喊。穆巴拉克家族从隐居到被关进监狱,执政党从涣散到被取缔,遍布全国各地多达1750个的市镇委员会从被军方力保到最终被宪法法庭全部解散,其背后无不能找到“解放广场”的影子。这招既然一试再试,屡试不爽,那么自然不妨再试。
正如前面所言,兄弟会实力雄厚,组织严密,群众基础好。按照现有的选举程序,“四月六日运动”和自由派组织很难战而胜之。相比之下,与其坐等选举如期举行,选战大败而归,还不如到“神奇的解放广场”一搏。
“二次革命”会成功吗?
兄弟会及军方成“革命对象”,国内革命基础骤减
尽管“倒穆”最初是由“四月六日运动”和某些自由派人士发起,但中后期群众运动的主力,却是埃及兄弟会的支持者,而给穆巴拉克致命一击的,则是最初骑墙观望的军官团。“解放广场”上的“各阶层、各教派、全体埃及人一家亲”,和示威者与军方热情互动的“军民鱼水情”恍如昨日之事,曾几何时,同是解放广场,同是街头运动,昔日的盟军、同志和主力,如今却成为“革命对象”,“四月六日运动”等的胜算恐怕是要大打折扣的。
穆巴拉克倒台后,“埃及公民大团结”的局面很快不复存在。穆斯林原教旨派和世俗派、穆斯林与科普特基督徒间的暴力冲突层出不穷,甚至素来最稳定、最团结的穆斯林兄弟会,近期也出现了年长者和年轻信徒间的分裂,后者扬言要单独组党。如此局面下,任何一股政治势力,恐都再无法掀起如上次那样规模、力度的群众性政治风暴。
西方盼望埃及尽快稳定,很难支持“二次革命”
埃及是西方的重要盟友,也是连接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重要纽带,西方“倒穆”后的主导思想,是尽快稳定大局,用民选、宪政、和平,为埃及“革命”画上圆满句号,因此对军方和临时政府的“过渡执政”以扶持为主,对公投、修宪、选举安排等也积极支持。相比之下,西方对反对派抵制公投、推迟修宪的态度则不置可否,对“四月六日运动”等自由派组织,及巴拉迪等自由派代表人物,则相对冷落。据报道,以“革命功臣”自居的“四月六日运动”代表人物阿马尔日前曾造访巴黎寻求西方支持,但遭到西方冷落。阿马尔事后公开指责欧美的行为是“过河拆桥”。
新闻管制不再,难得国际舆论同情
在此前“倒穆”运动中,埃及民众在政府新闻管制的压力下,利用FACEBOOK和TWITTER等新媒体积极传播信息,加上欧美主流媒体的呼应,在全球引发广泛同情,并给穆巴拉克政权以巨大压力。时过境迁,如今的埃及并无新闻管制,欧美主流媒体云集,加上军方及临时政府较为克制,并无任何过激行为,此前抗议的道德制高点不复存在,这也令“二次革命”效果和声势大减。
结语:“阿拉伯之春”过后,埃及虽仍有产生革命的社会土壤,但国内外形势已然大为不同。自由派想重复“倒穆”的辉煌,胜算不大。
(本文来源:网易)
本文来源:北方新闻网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