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谁缔造了巴菲特神话,掩人耳目的价值投资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11-1-5 08:10
标题:
谁缔造了巴菲特神话,掩人耳目的价值投资
2010年6月2日,“股神”巴菲特遭传讯,巴菲特大神被请下了神坛。众说纷纭,巴菲特是“股神”还是“超级骗子”? 巴菲特到底有没有“操纵”股票评级机构?2010年9月,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一起劝中国富豪行善,巴菲特真的是来中国搞慈善的吗?还有,巴菲特真的是出身贫寒,白手起家的吗?……
随着美国国会的调查,关于巴菲特的疑问也越来越多,笼罩在股神头上的光环渐渐有了阴影。本书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巴菲特,揭秘“巴菲特神话”背后的层层真相。
序言 巴菲特的倒下这些年来,巴菲特所玩的投资游戏,说穿了就是华尔街的金字塔游戏。这种游戏看似合法,却是完美的犯罪(Perfect Crime),为我们揭示了为何华尔街能攫取常人无法想象的利润,把别人口袋里的钱玩到他们的腰包里。
我们不能让我们有着聪明脑袋的年轻人眼睛只是盯着华尔街的奖金,而不去参加更加能够创造价值的事业。长此以往,我们将无以为继! 奥巴马
2010年6月2日一大早,刚走进公司的过道,我习惯性地朝墙上的电视望去,正报道着CNN 的插播新闻(Breaking news):“巴菲特被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传讯(Warren Buffett Subpoenaed By FICC)”。我在原地看了几秒钟。传票(subpoena) 是非常严肃的法律用词,是传讯、传审的意思。不过说实话,对于巴菲特被传讯,我一点都不奇怪。我早就感觉巴菲特其实也是华尔街金融大鳄,只是和索罗斯、罗杰斯那些大鳄相比,他被包装得更精致而已。这次他的“狐狸尾巴”似乎露出来了。
听证会在纽约举行,耗时整整一天,主题是为什么像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这样的证券评级机构,会将最高等级的AAA给予那些次级抵押债券 当住宅市场崩溃之后,这些债券迅速下滑到垃圾等级。而巴菲特是穆迪最大的股东,现拥有13%的股份,曾持股20%。
巴菲特此前三次拒绝调查委员会“邀请”,使国会不得不用法律力量,迫使巴菲特站到了听证席上。在听证会上,他辩解道:“我根本就没去过穆迪 我甚至根本不知道那家公司在什么地方。我只知道他们的业务模式是非常出色的。”
极其注重公众形象的巴菲特,竟在听证席上乱了阵脚,回答了跟他的投资理念 “在投资的时候,我们不要远离自己所了解的范围”所完全不符的话。这一理念是巴菲特几十年来一直号称在身体力行着,并作为自己的成功经验向普罗大众灌输的。他最为得意的杰作就是在互联网泡沫席卷股市时,毫不受诱惑,巍然不动地作壁上观。当时他解释说,因为他对该行业没有充分的了解。而他所持有的都是家喻户晓的股票,比如可口可乐、好市多和通用电气等等。如果说他真的不了解穆迪公司,那怎么可能在最多的时候持股20%呢!
被中国人民尊崇为“股神”的巴菲特,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08年世界最富之人,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巴菲特的基金在50年中平均年投资回报率达到惊人的31%。他最为世人称道的,是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号称“买下后长期持有,只买不抛(Buy and hold)”,并保持节俭的生活习惯,大把捐钱给慈善事业。因此他是 2007 年《时代》杂志评出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 100位人物之一。
巴菲特的讲话常常被称为商业讨论与幽默的混合体。每一年由巴菲特主持的公司股东大会,从世界各地慕名前来的参加者就达2万多人。在这一盛大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准备就绪的公司年报和发给股东的信件中,引用和穿插着文学典故和圣经话语,以及中东的警语和数不清的玩笑,因此经常被财经媒体所报道。他每年将拍卖一次与其共进晚餐(或午餐)的机会,拍卖价被越炒越高,2008年赵丹阳以高达211万美元的价格中标。
媒体也最乐于歌颂巴菲特节俭的美德,总是拿他与嗜血成性的华尔街银行家的奢侈生活加以对比。因为他是全球最富之人,却依然住在当年所购买的小房子里,只花费了 31 500 美元,如今的市值也不过区区 70 万美元。他像所有严父那样管教孩子,像所有普通人那样到杂货铺去购买食物。
虽然后来他在加利福尼亚拉古纳海滩(Laguna Beach),买了一幢400万美元的别墅,媒体却“懒得”加以报道,这与他几百亿美元身家的天文数字比起来,400万算什么?他的公众形象无可挑剔。然而当他 1989年花费公司1000万美元资金购得一架私人飞机时,他“羞愧”地称其“不可饶恕”。美国太需要一个道德精英的典范了,当然不会深究巴菲特自认的那点瑕疵。再加上巴菲特已经将85%的公司股份捐赠给比尔?盖茨慈善基金,公众对他的信任更是无以复加,他就像“神”那样被捧上了金钱与道德的神坛。
让巴菲特牢牢在神坛上待着的还有他投资中国的那些神来之笔。
一贯坚称“只买不抛”的“股神”,2003 年首次购进5亿美元中石油股。这的确是大手笔。消息一公布,成千上万的崇拜者相继跟进,全都攥紧中石油股票,死也不肯抛。人们太相信世界首富的投资策略,以为只要握紧“股神”选中的股票,就一定能发大财。
“股神”果然不负众望,“苦苦”守候了4年,等他的信众差不多都进场了,便在2007年7月,悄悄抛售了首次投资的5亿美元中石油股,“收获”35亿美元;同年10月,“股神”出清中石油股。应该说,因为“股神”先买进,站在了金字塔的最顶端,而信奉“股神”的人们则在金字塔的底部“严防死守(Buy and hold)”;等“股神”脚底抹油抛掉股票,丢下的残局就由垫底的人去收拾了。
巴菲特在2008年10月,以2.32亿美元投注中国比亚迪汽车公司,占其10%的公司股份。才过一年,巴菲特就已经从比亚迪公司的账面上赚得了高达7倍的投资回报率,超过16 亿美元!可想而知,跟在“股神”身后进场的中国股民一定有成千上万。但愿这一次“股神”坚守到底,脚底不抹油,那可就是中国股民的大幸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些年来,巴菲特所玩的投资游戏,说穿了就是华尔街的金字塔游戏。这种游戏看似合法,却是Perfect Crime(完美的犯罪),为我们揭示了为何华尔街能攫取常人无法想象的利润,把别人口袋里的钱玩到他们的腰包。通过这次金融海啸,华尔街丛林这种狼吃羊的兽行,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可一旦狼群繁殖的速度超过了绵羊,那么也就到了狼吃狼的时候了。
此后,巴菲特在高盛集团这个虎口中拔牙。高盛亏损巨大,资金周转不灵,迫不得已在2008年9月23日宣布转成银行控股公司。第二天,巴菲特即向高盛伸出“援手”,以50 亿美元购得高盛的优先股,用另外50亿美元换取了高盛普通股的认股权证。
巴菲特之所以敢大胆出手,就好比打麻将,他将对方的底牌看得一清二楚。第一,“股神”透过政府间的层层关系,早已知道政府将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只要美国国际集团不倒,高盛也必将屹立不倒。果不其然,当美国国际集团拿到1800亿美元的政府救助资金后,立刻赔偿给高盛129亿美元(高盛“下赌”40亿美元卖空抵押贷款相关证券);第二,高盛也将从政府的救助资金里要到100亿美元。巴菲特深知,只要高盛喘过气来,市场这块蛋糕还在,而分割蛋糕的霸主却少了,高盛就完全可以稳坐钓鱼台。
到2009年7月24日,这天高盛的收盘价每股为164美元,仅仅一年不到,“股神”便为此项投资赚足了111% 的回报率。“股神”自己毫不掩饰对高盛的信心,他称“我和高盛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40年 我关注这家公司很长时间了,我对高盛集团的状况和管理层的信心超过华尔街任何公司,他们对市场的时机把握最为出色”。当然啦,如果“股神”不了解高盛与政府上层之间的关系,他怎么会如此大胆?
最近,高盛由于那些荒谬的衍生工具合约,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诈骗,并正在接受司法部刑事调查。而巴菲特却罕见地公开为高盛担保,并对他一贯竭力反对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金融衍生品进行辩护。他一反常态地对投资者们说:“我很高兴我也持有这种衍生产品,因为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回报 ”
只有上帝能够洞察人间的一切!巴菲特虽然不是上帝,却能够像上帝那样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来洞察他脚底下人们的一举一动,不称他为“股神”也难。因此,只要华尔街金字塔模式存在一天,这种血腥的掠夺就不会停止。
2010年6月11日,“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拍卖活动最终以263万美元的价格成交结束,大幅刷新了历年来的拍卖纪录。巴菲特何许人也?那就是江湖人称“股神”的,被誉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的美国亿万富豪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巴菲特执掌全球第一高股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拥有63家不同行业企业的股份,目前坐拥约620亿美元的净资产,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他已成功超越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在大量的宣传材料中,巴菲特被描述为独具慧眼、生活简朴、热心慈善的先哲与圣贤,于是人们又给他加封了类似于李鸿章李合肥、袁世凯袁项城这样的“奥马哈先知”与“奥马哈圣人”的称号,他俨然成为当代金钱世界的救世主。
对于这样的人物,市面上介绍的口水书自然汗牛充栋,在亚马逊上相关的英文图书多达1434种,在当当网上的中文图书也有1237种。至于吹捧巴菲特的文章则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在这些巴菲特传记和投资秘笈中,巴菲特被神化为一个无所不能、先知先觉的中神通王重阳似的玩弄市场于股掌之间的财富之神。君不见,江湖上流传着 巴菲特出身平民阶层,但从小就是财商超人的神童,依靠白手起家,14岁就买下40英亩农田,15岁月入175美元,后深得格雷厄姆与费雪真传的“价值投资”秘笈,于26岁创立了巴菲特协会,36岁资本净值达到685万美元 最终成为世界首富 这样的神话故事。
几年前,在伯克希尔开股东大会时,从美国全国各地到奥马哈的飞机上坐满了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们,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副欣喜若狂的表情,一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就像患了精神病一样的疯狂。整个会议期间,只有一个印地安部落提问,质疑伯克希尔控制的一家公司水坝造成的污染,其他3万多名股东无非是听取巴菲特那个重复了无数遍的简单的投资原则和做人哲学 价值投资。正如在纽约金融界工作的一位股东所说的,“就像基督徒不会一辈子只去一次教堂一样,价值投资者也不会一辈子只去一次最著名的价值投资者的聚会”,人们对巴菲特的崇拜如同一种宗教信仰。
几年后的今天,巴菲特崇拜不仅没有丝毫消退的迹象,反而愈加严重。2010年,伯克希尔开股东大会时,巴菲特带了伯克希尔旗下公司所产的很多花生糖和巧克力,边吃边开会。巴菲特神一般的形象居然让那些丧失理性的股东崇拜到巴菲特吃什么他们就跟着吃什么的地步。在会场边的购物区销售着这家公司的糖果和冰淇淋等食品,伯克希尔的股东们见到巴菲特咀嚼花生糖,居然都抢着去买花生糖吃,当巴菲特吃着冰淇淋时,他们又一窝蜂地去买冰淇淋。那些食品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东方民族的造神运动本身就远超西方。当巴菲特神话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很多中国人为之疯狂颠倒。20年前,财经图书最为流行的两本,一本是《李嘉诚传》,另一本是《巴菲特传》。在民间,尤其在民间的炒股者中,这些巴菲特神话口耳相传并被添油加醋地反复强化。即便有人对中国富人作批判时,也要将巴菲特摆上台面,细细比较,详加分析一番,以证明,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
更有甚者,有国人愿意出天价竞买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那些拍卖所得的钱则都将被交给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基金会,该基金会旨在救济美国那些缺衣少穿的贫困人群。从2006年至今,至少已经有两位中国买家竞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其中2009年江湖人称“私募教父”的投资精英赵丹阳以211万美元的代价获此“殊荣”。不过短短3小时的餐桌闲谈,每小时所耗费的金钱按当时的汇率约合467万元人民币。
赵先生声称,在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曾与“股神”谈论过他所投资
的物美商业。经过“股神”的点拨,物美股价在一个多月时间内最大涨幅近九成,以至于他大呼,花这点小钱,太值了。有些人讲,赵丹阳真是傻,居然吃了天价饭还说值得。完全错了!赵丹阳不傻。赵丹阳不过利用巴菲特,狠狠地炒作了自己一把,也狠狠地炒作了自己的股票一把。他所花的钱不过是一种投资,投资在大众对巴菲特的崇拜心理上,回报则是他物美股价的攀升。那些认为赵丹阳傻的人才是真傻!反过来,巴菲特也利用这一点又一次成就了自己慈善家的美名。谁比谁傻,无非是金钱与名誉的交换。最傻的只是崇拜巴菲特的大众。
对巴菲特宗教般的崇拜,本质是一种金钱宗教。在这个以钱为本的社会中,金钱与资本渗透了整个社会的每个角落。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每个人的脑海深处都积淀着这样的观念。人活在世上的唯一评价标准就是有没有钱,钱多或钱少。所有的兴趣,所有的爱好,所有的一切,都排在金钱之后。
钱成了敲门砖,成了通行证,成了做其他事情的前提条件。追逐金钱成为人们天经地义的首要任务。人们只会去赚钱,只会去疯狂地花钱,于是变成了金钱的奴隶,而对金钱之外的其他所有事物丧失了判断力,成了弱智,成了傻瓜。
巴菲特有世界上最多的钱,也就成为金钱宗教的代表与最高的神祗。如果说,金钱帝国中的成功者以拥有金钱多少来衡量成功大小与荣耀的多少,那么,巴菲特就是最大的成功者。金钱宗教的信徒们,只能唯唯诺诺地奉之如神,而不敢有半点怀疑。
成功者是这个金钱帝国的演员,在金钱的舞台上挥洒钱的魅力,崇拜者则是看戏的观众。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巴菲特将金钱看成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为了金钱而疯狂地不择手段出演各种戏剧。而崇拜者则将自己嵌入剧中,把巴菲特的成功当成是自己的成功,随着主角的喜怒哀乐而随之癫狂。最终,他们悲哀地变成了金钱的俘虏和巴菲特的癫狂崇拜者。
掩人耳目的价值投资
众所周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价值投资与巴菲特先生几乎等价。伴随着巴菲特走红而来的价值投资风靡世界,中国也不例外。价值投资横扫神州大地,从机构投资者到普通散户,价值成了市场参与者滥用程度最高的最时髦的专业用语。价值与巴菲特的神话在众人顶礼膜拜中,逐渐蜕变为一种神秘主义的魔咒。国内外各路神仙打着价值投资与巴菲特的旗帜将许多人骗得血本无归,倾家荡产。更为极端的是很多人自身对价值投资就痴迷不已,并逐渐走火入魔而头撞南墙。
所谓价值投资,即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股价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价就是安全边际。换句话讲,只要你买对了股票,长期持有就可以滚雪球般地增值,如果你亏了,那就是你选错了。一个股票有没有价值,价值的高低是多少,应该持有多长时间,那都是主观判断的结果,就像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任何一种资产都可能是某些人眼中值得投资的对象。有人问过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Charles Thomas Munger),巴菲特有没有进行过投资价值的计算,他的回答是从未有过。看来即便是巴菲特本人,也无法对价值给予精确的计算。因此,在短期内,难以证明某个投资是否正确,而长期来看,任何资产总有人去持有,总有某种资产的价格会上涨。价值投资成了一种无法证明或证伪的投资方法,任何投资者都可以宣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任何投资都可以称作价值投资。说白了,价值投资在道理上永立不败之地,在操作上却是永远没用的废话与狗皮膏药。可想而知,在各种公开场合中,巴菲特不过又是用价值投资的老调重弹作为遮羞布来掩人耳目。
巴菲特有句名言,“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恐惧时贪婪”。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前半句,却总是遗漏后半句,资本人格化的巴菲特也和别人一样贪婪。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登宁说过:“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
市场即战场。华尔街有一句名言:“哪里有股市,哪里就有丑闻。”资本市场这个血淋淋的战场里赤裸裸地展现出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洪洞县内无好人,逐利的追求激发出人们心中最为无耻的各种欲望与卑劣的手段,种种匪夷所思的骗局和手段都层出不穷。只要参加了资本之间的战争,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国家、什么人都逃避不了这样歇斯底里的金钱游戏。世上不存在奇迹,只存在规律,巴菲特是人不是神,他也无法脱离资本的约束。巴菲特曾经的伙伴麦克?普莱斯(Michael Price)曾公开指出,巴菲特是“最大之一的幕后市场操纵者,在套利和所有活动中他得到的市场信息比任何人都有用,但大家却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正常人”。巴菲特不仅不是一个伟大的投资家,反而可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消息与趋势的制造者,是美国金融市场的一个大操盘手,更是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个大操盘手。
2010年,在穆迪公司操纵案的听证会上巴菲特声称,穆迪对一些次贷产品给出的评级并非欺诈,他“更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那些需要政府救助的金融机构高管,而非和3亿美国人犯了同样错误的穆迪管理层”。当有人问及,是否应该防止证券发行者向评级机构支付费用以避免出现评级机构袒护证券发行商时,巴菲特回答说,穆迪商业模式毫无问题,而他不知道谁会为评级支付费用,反正他不会。是的,他当然不会,因为他自己就是穆迪第一大股东,完全可以操纵评级。还有
人质询巴菲特,他作为穆迪最大股东是否应该承担穆迪欺诈的责任时,巴菲特则搪塞说,他不清楚。可笑的是,价值投资一直向大众灌输的理念就是,不熟不做。总而言之,在巴菲特看来,穆迪也好,高盛也好,都毫无过错。原因是他持有这些公司的股份。
其实,芒格在2010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已经代表巴菲特回答了这些问题。芒格面对会场上的上万股东指出,商业标准不应建立在是否合法的基础上,而是“在你应该做和你能做的事之间有一大块地带,它们是不受法律约束的。我认为,公司不应该在那附近活动”。
无论是巴菲特、高盛或穆迪,它们不过都是华尔街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组成部分。资本的目的就是增值。只要巴菲特他们有钱赚,其他的一切,法律、人性、道德、伦理和大众贫困对于巴菲特及其代表的利益集团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人们不应被舆论的烟幕弹所迷惑,忘记了“资本是冷血的”这句金玉良言。东方的老虎吃人,西方的狮子也吃人,如果自己天真地以为远方的禽兽尚存一丝人性,只会变成他人刀俎上的鱼肉。
稍加思考便明白,巴菲特由100美元至620亿美元的创富奇迹,纯属神话故事。但在光环效应的作用下,几乎没有多少人敢于质疑这种神话。实际上所谓的100美元,只是他成立私募基金的出资,仅仅是他所有财产中的一小部分。即便以巴菲特起家的10多万美元本金来算,按他长期持有的价值股中回报率最高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23%的复合回报率来看,无论如何在50余年后也赚不到620亿美元。我们可以判断,巴菲特早期投资生涯必定是通过不可告人的投机手段获得财富的原始积累。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当他完成原始积累,获取足够多的财富之后,就在市场上拥有了议价定价的权力。一旦经济不景气时,他就可以利用定价权将购买价格压到非常低的程度,还能通过种种手段把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尽可能转嫁到其他人的身上。更为重要的是,巴菲特完全超越了普通投资者的权限,他不仅仅是一个购买股票的股东或董事,而且可以通过控股权任意地撤换董事长、总经理,甚至自任董事长,直接操纵公司经营来提高股价,然后把股价升值的虚拟资产作为新增的财富,而这并非什么奇迹。
追根究底,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神话原来大多是虚构的。不仅如此,“奥马哈圣人”道德典范的神话也是一种幻象。在最近的这次金融危机中,巴菲特大力游说政府救助自己投资的金融机构并大肆交易其证券以牟取暴利。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出手营救他投资的一些企业,巴菲特将血本无归。比如他投资260多亿美元的8家金融企业就接受了1000多亿美元的政府救援注资。
巴菲特得了便宜又卖乖。他总是指责授予高管股票期权是偷窃股东权益的小偷行为,他自己却是可口可乐这样滥用期权激励最严重的公司的薪酬委员会成员。他还总说衍生品是核导弹,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简称CDS)是“金融毁灭武器”,但他却放任其控股公司开展衍生品业务,自己也私下交易信用违约掉期。信用违约掉期合约是一种金融衍生品,有两个交易者。一方为买方,买方是信贷违约时受保护的一方。另一个为卖方,卖方向买方承诺在欠债人违约不还钱时能够承担损失。当买方在有资产抵押的情况下借钱给欠债的第三者,而又担心欠债人违约不还钱时,就可以向信贷违约掉期合约提供者买一份有关该欠债人的保险合约。通常这份合约需定时供款,直至欠债人还完款为止,否则合约失效。倘若欠债人违约不还或无力或无打算按时还款,买方可以拿抵押物向卖方索偿,换取应得欠款。卖方所赚取的是欠债人按时还钱时的合约金或叫保险费。有些信贷违约掉期合约不需要以抵押物向卖方索偿,只需要欠债人破产即可。因此,反向操作信用违约掉期就具有投机性质,会放大交易风
险,形成严重的金融泡沫。例如买方可以在合约中和卖方打赌,如果某家公司将来破产,买方可以获得收益,反之卖方获益。
套利者的投机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将资本投入到具有增值潜力的产业上,提高资本效率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竞争力与创造力。我们都知道,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科技创新。而巴菲特所谓的长期持股的公司几乎没有任何一家高科技公司,都是一些垄断性的传统行业,比如可口可乐代表的不过因为是美国文化的象征而传播到全世界,沃尔玛则是压低全球工资的罪魁祸首。简而言之,巴菲特与普通人之间不过是一个零和博弈,他编出各种故事与传说来欺骗大众,成功将大众的财富装入自己的口袋,再从自己的口袋掏出一小部分回赠给大众以获取大众的信任,周而复始,雪球越滚越大,这才是真实的巴菲特传奇。
美国四星上将、第八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乔治?布朗(George Scratchley Brown)在《关于犹太人对国会山的影响》的公开演说中指出,通过金钱就可以控制美国的报纸、金融企业和其他有影响力的机构。巴菲特所谓“永久持股”、决不抛出的“伟大公司”共有四家,分别是华盛顿邮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其中两家是媒体股,一家是金融企业,另一家则是极具影响力的美国文化、美国消费与美国生活方式的象征。巴菲特曾经在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大会上直言,《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它既能树立威望,也能远播臭名,因为媒体可以为自己建立政治与经济声望,也可以让竞争对手名誉扫地。因此,巴菲特神话的形成过程未必没有他本身努力的贡献。
然而,巴菲特在公众中神一般的形象主要在于美帝国统治阶层的华尔街金融精英,尤其是犹太精英们有意的精心打造。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富豪榜上,接近一半是犹太人。华尔街金融精英超过半数是犹太人。美国三大媒体巨头迪斯尼、时代华纳公司、维亚康姆公司都由犹太人控制。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美国广播公司(ABC)均为犹太人创立。美国1750家报纸中,犹太人经营的占50%以上。《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和《大西洋月刊》等世界著名报刊都为犹太人所有。
按照好莱坞大片剧情的模式,犹太精英控制的媒体将巴菲特塑造成为平民出身,依靠个人奋斗白手起家的英雄,但却忽略了巴菲特的父亲是美国参议院议员。要知道全美众参议院议员总共才435人,一个议员的家庭在美国已经是属于上流社会了,其人脉关系网络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巴菲特自己都说过,他极其幸运,出生于美国;有了不起的父母,有良好的教育,有美妙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健康状况,还获得了与自己天赋不相符的巨大成功。
这样就不难理解下面的事实了,他在1956年募得的10多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3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200万元。而且这初始的创业资金都来自巴菲特的亲戚朋友与同学,最为重要的则是其父的人脉关系。而今天众多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却只能为了生存而成为蚁族,蜗居于各处,他们又有几人可以不愁吃穿将所有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创业之中?他们又有几人可以募得巴菲特创业资金的一个零头呢?他们又有几人可以进入中上层社会的交际圈呢?
按照道德精英的模式,媒体将巴菲特节俭持家、家教严格的事迹传遍全球,但却对巴菲特在加利福尼亚拉古纳海滩(Laguna Beach)400万美元的超豪华别墅视而不见,对他在1989年所购买的价值1000万美元的私人飞机则漠然处之。媒体总是会忘记,巴菲特所赶跑的那个孙女与他并无血缘关系,而他2006年再婚的第二任夫人则做了他近30年的情妇。在欧洲社会,人们往往能够容忍婚外恋甚至是同性恋的存在,而在美国这样的清教徒国家,一个社会知名人物在男女关系上的严谨是基本要求。不要总是以为,在男女关系上搞臭一个人是中国人的专利,在美国也可以让一个社会精英身败名裂,不见克林顿只因一件“拉链门”而弄得全美哗然吗?当然,这对有意吹捧的媒体来说,不过是白玉微瑕而已。
更不用说金钱支配下的媒体有意回避巴菲特的庄家的投机与操纵本质,用笔杆子制造出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榜样,一个“伟大的投资家”。
谎言重复一万遍,也不会变成真理。但谎言如果重复一万遍,许多人就会把它当成真理。巴菲特终于成为了以华尔街为核心的美帝国的市场经济、民主与人权价值观的象征。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们给了人们一个美妙的承诺:只要你努力奋斗,就可以成为巴菲特第二,第三
当巴菲特被人们追捧和效仿时,美帝国的软力量将随之提升,那些华尔街的既得利益者创建的全球体系也将日趋稳固。唯一的牺牲品只是那些毫不质疑地接受并努力复制这个梦幻般泡影的人们,他们的飞蛾扑火毁灭的是自己,成就的是巴菲特神话与他背后的力量。
巴菲特,他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是整个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是全球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们!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